原標題:
惠州聚焦發展實體經濟,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強鏈補鏈延鏈
大亞灣畔,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全面建設,一座世界級綠色石化基地正崛起;贛深高鐵軌道旁,中韓(惠州)產業園吊塔林立,大韓變速器、中韓新興產業園等項目正加緊建設;仲愷園區里,TCL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產業基地一片忙碌,源源不斷向全球輸出高端液晶面板……
惠州聚力實體經濟,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堅持產業集群發展,又快又大、以大帶小、強鏈補鏈延鏈,大步走在建設新型工業強市的道路上。
■“實”起來
聚力實體經濟,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近年來,我市聚焦發展實體經濟,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經濟總量穩步提升。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我市逆勢加大投資,引進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發展實力不斷壯大。中海殼牌二期、TCL模組及整機項目建成投產,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廣東太平嶺核電廠、恒力(PTA)等重大項目全面開工建設,世界500強企業聚“惠”勢頭迅猛,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支柱產業不斷壯大。持續優化投資結構,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增速領跑全省。
今年前三季度,惠州工業投資689.9億元,增長45.6%,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1.1個百分點,增速在珠三角和全省均居第一位。工業投資高速增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同時,政策利好不斷釋放、惠企政策更加實惠。在出臺“實體經濟十條(修訂版)”“民營經濟十條”“暖企十條”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基礎上,今年5月,惠州專門出臺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簡稱“制造業十條”)。“制造業十條”包含十個方面39項政策,從制造業企業提升規模、制造業項目落地要素保障、工業園區建設、強鏈補鏈、技術創新、數智化轉型、綠色發展、拓展內外市場、人才保障、優化服務等10個方面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強”起來
產業集群發展,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
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聯動打造世界級水平數字產業基地……心有高標,方能致遠。從“三來一補”起步,40年來惠州工業不斷夯實制造業基礎,完善產業結構,實施產業升級,逐步構建起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2+1”現代產業集群。經過多年積累,惠州產業已到了由散轉聚、由大轉強的關鍵階段。我們要堅持創新引領,錨定“2+1”現代產業集群不動搖,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從2002年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打下第一根樁開始,歷經近20年建設發展,大亞灣石化區形成以中海油2200萬噸/年煉油和中海殼牌220萬噸/年乙烯為龍頭,以石化深加工和精細化工高端石化產品為主線,重點發展石化下游系列產品、化工新材料和專用精細化學品的上中下游全面發展的石化產業格局,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第一,連續三年蟬聯全國化工園區30強榜首。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擁有雄厚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涌現出TCL、德賽、華陽、億緯鋰能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帶動形成超高清視頻、智能網聯汽車等5大優勢產業鏈。2020年,惠州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及相關企業超過700家,完成總產值近3900億元,規模居廣東省第三位。
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對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進行了公示。其中,由廣州市、佛山市和惠州市聯合培育的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成功入圍第一批決賽優勝者,成為全國首個跨區域跨領域建設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7月19日,工信部公示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惠州16家企業上榜,數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7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聚”起來
“3+7”園區提質增效,構筑大平臺、強支撐
近日,惠東縣產業項目集中動工竣工儀式隆重舉行,8宗重點產業項目動工開工……記者日前從白花鎮了解到,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啟動以來,已實現交地5540畝,首批供地項目順利動工建設。
這是我市“3+7”產業園區建設熱火朝天的一個縮影。
去年5月,《惠州市實施工業園區提質增效行動方案》出臺,以“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為目標,打造“3+7”產業園區,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先導區。“3”指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中韓(惠州)產業園等3個國家級產業園區;“7”指惠城高新科技產業園、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龍門大健康產業園、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等7個千億級工業園區。
一年多來,“3+7”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基本完成,園區起步區、重點區域基本實現5G全覆蓋,聚力打造“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園區承載力、吸引力持續提升。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