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先進制造業與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強勁
科技創新激發“惠州智造”新動力
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賽能電池制造的電池為無人機編隊的完美表演保駕護航;在重大科研平臺建設中,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以下簡稱“東江實驗室”)在醫用同位素、超導加速器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吸引了科技創新頂尖人才和高精尖技術落戶惠州……廣大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大展拳腳”的背后,離不開我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提升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的硬核舉措。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先進制造業投資278.33億元,增長59.2%,拉動工業投資增長29.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238.25億元,增長36.5%,拉動工業投資增長13.4個百分點。這為我市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奮力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出臺系列惠企政策優化升級創新環境
科研綜合樓、總部科研配套服務中心等項目正進行外立面和內部裝修,主要進出道路已建成通車……被譽為“國之重器”的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將于年內投入使用,將促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前沿技術成果在惠州加速落地轉化。
今年,我市繼續大力推動重大科研平臺建設。除兩大科學裝置外,東江實驗室總部區也已開工建設,先后引進12個高端科研團隊約400名科研人員。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重大科研平臺建設不僅讓科技創新高端人才“扎堆”,也吸引一批高精尖企業關注惠州。中科院近物所建設的惠州市科近離子膜材料研究院正加速推進,在水處理、醫用過濾、食品飲料、電池隔膜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陸續建設4個示范裝置。位于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的重離子微孔膜污水處理創新示范項目,成為全球第一個重離子微孔膜在污水處理領域的成功應用。
我市還先后制定出臺“科創20條”和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鼓勵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一批文件,落實扶持獎補政策,優化升級創新環境。2020年我市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1.2億元,同比增幅99.29%,排全省第6位,今年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800家。截至10月,我市已完成3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組織申報工作,組織10批1879家企業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提前完成了本年度目標。
據了解,當前,全市超過90%的研發投入、人員、機構、專利等核心創新資源集中在企業,這也讓企業能夠在技術創新之路上再接再厲、勇毅篤行。“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技術創新。”我市的德賽集團擁有研發技術人員3000多名,占總人數比例約20%;累計專利受理件數3200余件,其中榮獲中國專利金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4項;德賽西威年研發投入占比連續多年超過10%,為企業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既抓大企業大項目,又持續扶持中小企業
2020年,錦好醫療助聽器出口銷售數量占全國境內助聽器出口銷售數量比例超過12%,成為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后第一家精選層過會的企業……
大企業大項目很重要,中小企業也很重要。高品質“惠州智造”背后,站著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今年7月19日,工信部公示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惠州16家企業上榜,數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加上第一批2家、第二批8家,目前我市有2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這些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為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為制造業大市,惠州近年來不僅抓大項目帶動,更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在細分領域,對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中小企業重點實施“定向”培養、分類服務,引導中小微企業向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逐層升級,形成從“個轉企”“小升規”到“專精特新”再到“單項冠軍”和“鏈主”企業的梯度培育鏈條,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各類市場主體,實施百億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三年倍增計劃,今年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以上。市級財政逐年加大投入,將促進更多中小高企上規,打造更多細分行業的“單項冠軍”“獨角獸”,培育更多企業入選省創新標桿千強。2018~2021年我市財政分別安排80萬元、160萬元、1150萬元和2660萬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4年間獎勵支出增加33倍。
根據我市出臺的“民營經濟十條”,新獲評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稱號的企業將獲得一次性獎勵。此次上榜的企業,有望獲得50萬元的獎勵,在后期發展中還可獲得建設用地優先保障、技術創新補貼、支持企業“數智化”改造等“一攬子”政策扶持。
近日,第六屆“創客中國”廣東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五屆“創客廣東”大賽決賽圓滿收官,惠州賽區在省賽中獲得多個獎項,其中“基于5G網絡的城市供水‘端邊網云用’一體化智慧水務的研發與應用”項目獲省決賽三等獎及最佳人氣獎,將代表廣東省參加第六屆“創客中國”大賽,是歷年來惠州賽區項目首次進入國賽。
設立2500萬元專項資金加快技術攻關
近年來,我市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高端裝備制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重點領域,不斷推動大中小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大科研投入、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促進大中小企業科技協同創新。”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整合上下游創新資源要素,組建“企業+聯盟”協同創新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實現大中小企業之間多維度、多觸點的創新能力共享、創新成果轉化和品牌協同。
我市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以需求引導創新,圍繞轉型升級重大需求難題、關鍵技術研發難題、行業共性技術需求、產業前沿攻關難題等發布需求,實現產業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之間精準對接。今年9月,我市首次實行“揭榜掛帥”制度,設立25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在新型光電顯示、新一代通訊與網絡、新能源與低碳等9大領域組織技術攻關,目前已完成發榜項目的評審工作,正面向全國征集揭榜方案。
市科技局還在聯合市稅務局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基礎上,實施企業研發費后補助政策,鼓勵企業持續創新。經統計,我市3030家規上工業企業中建有研發機構的有1565家,占比超過50%;全市43家科研機構填報研發費4.4億元。目前,我市正在推動TCL產業鏈孵化服務平臺、德賽集團“納微創谷”眾創空間、華陽集團汽車電子產業鏈協同系統與技術服務平臺等創新平臺建設。
我市在引導龍頭企業牽頭開辦“產業大學”,吸引并培養本土優質中小企業所需的各類人才為產業所用的同時,推動廣工大研究院、先進制造工業研究院、新一代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檢測、智能制造升級、市場拓展、技術支持等專業服務,協助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創新體系;推動小企業圍繞大企業需求開展技術改造,對于納入重點骨干企業配套生產體系的中小企業,降低市級技改資金項目入庫門檻,簡化申報流程。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豪偉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劉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