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數字財政’系統把我們從打單蓋章、跑財政跑銀行、重復錄入等繁雜工作中解放了出來。”一位預算單位的財務人員說。今年1月1日,市財政局“數字財政”系統上線,該局以此為抓手,全面鋪開財政資金支付電子化改革,打通了國庫集中支付“直接支付、授權支付和金庫撥款”三種支付方式間的壁壘,以“數字化+電子化”開創了更加安全、規范、高效的財政資金支付管理新模式,實現財政資金撥付“零拖延”、安保“零差錯”、監管“零距離”。
加快財政資金撥付速度
“我們針對政府權力運行體系中‘部門面向百姓、財政面向部門’的特點,從‘中間一公里’發力,帶動簡政放權‘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市財政局負責人介紹,全市預算單位使用“數字財政”系統后,指標申請、財務處理等工作環節更為快捷、高效和規范,相較以前紙質申請的業務模式,有效壓縮了業務處理時間,由原來的3個工作日壓減為1個工作日,大大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到位率,加快了財政資金撥付速度。
尤其是在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市財政局建立了財政資金撥付的“綠色通道”,利用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平臺,電子化、系統化銜接各個業務管理環節,確保防疫資金在第一時間、以最快速度撥付到位,實現“零拖延”。
提升安全保障實現“資金安全”
財政支付電子化讓支付環節“無紙化”,最大程度實現了從人工核對到計算機自動控制的轉變,不但為工作人員實現減負,而且為實現資金和人員“雙安全”助力。該負責人介紹,一方面,財政支付電子化讓財政部門、代理銀行、人民銀行業務系統實現“一鍵暢聯”,這就破除了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狀態,改變了原有紙質申請可能存在的丟失、涂改等風險,讓每一筆支付業務都在“聚光燈”下運行,進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實現“資金安全”。
與此同時,在資金支付過程中,部門及經辦人員全程不碰面、不接觸,線上即可完成支付的全流程,最大程度減少了各個資金支付環節工作人員的流動,讓違規操作無處遁形,進一步降低潛在風險,實現人員安全。“現在足不出戶辦支付,非常便捷。”上述一預算單位財務人員感嘆道。
財政資金監管實現“零距離”
“財政支付電子化還實現對財政監管‘零距離。’”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解釋,系統對財政業務實行鏈條式管理和全過程留痕管理,通過“電子憑證+電子簽章”身份識別、自動留痕等控制機制,形成了完整的管理鏈條,建立起動態校驗、電子驗章、全程動態跟蹤的業務管理方式,實現了資金支付“環環相扣、互相牽制、有始有終”的資金內控機制,全面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的透明度,有效杜絕資金的截留和挪用等問題。
同時,建立預警、提示、糾錯機制,對大額提現、違規轉賬等問題及時監控預警,財政監督實現了從事后查賬到事前和事中監督的轉變,讓監管力度得到有效加強。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鄧潔 林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