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健康是事關群眾生命安全和幸福指數的大事。2020年,市政協常委會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市委交辦課題“我市衛生健康事業和生命健康產業發展”作為全年工作主線,將調研視察、協商議政、提案督辦、政協講堂等履職活動一體謀劃、一體推進,貫穿政協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在昨日召開的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衛生健康也成為市政協委員們的熱議話題。
葛洪博物館。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東江圖片社供圖
互聯網+醫療健康
專科聯盟等會有很多發展機遇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在疫情“大考”之下,傳統的醫療模式加速轉型,突破時空、方便快捷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嶄露頭角,發揮了其獨特優勢。而在此前,如何提升公眾認可度一直是“互聯網+醫療健康”推行路上的痛點。
“‘互聯網+’是一項突破性的、巨大的技術進步,它會改變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醫療健康’肯定會改變未來的醫療生態,甚至徹底改變我們的尋醫方式、行醫模式、就醫體驗、醫患關系、醫藥關系等等。”市政協委員許岸高說。
我市應該如何推行“互聯網+醫療健康”?許岸高建議,就目前國內外實際的應用水平來看,“互聯網+醫療健康”在提升醫療技術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在提升服務水平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也就是說,通過“互聯網+”來提高名醫的水平作用有限,但是通過“互聯網+”來確保盡可能多的醫生的醫療行為在標準水平線之上是大有可為的,這方面值得努力。同時,他覺得,“互聯網+醫療健康”在數據共享、專科聯盟、多方合作方面,都會有很多機遇,特別是在“同城同標準、共享共受益”方面,值得研究應用。
多年來,市中醫醫院致力于“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的探索,在全市率先推出了互聯網醫院。在提升公眾對該模式的認可度方面,該醫院著重于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真正做到“讓數據跑起來,讓群眾少跑腿”,實現高效便民。市政協委員鄧宗啟談到,目前,互聯網醫院還無法做到線上把脈查體、測血糖血壓、心腦電圖等醫療檢查,無法完全替代線下就醫。但未來,隨著醫療儀器設備的智能化+大數據分析,人們會更便捷地獲取自身健康數據,必然會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進一步發展,也必然會影響和改變當下的醫療生態。他認為,推行“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宣傳很重要,要改變群眾就醫觀念和習慣,健康咨詢、常見病、慢性病等病種的復診,盡量線上就醫;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服務水平,做好專業人員、技術、設施等方面的配備,高效解決患者訴求,讓群眾切身體驗到線上就醫的好處。
市政協委員盧修學建議,打破互聯網“操作壁壘”,改變患者就診習慣并適應線上操作,同時針對老年患者推出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務;政府制訂政策鼓勵醫院參與“互聯網+醫療健康”改造;加強相關醫療信息系統升級對接,提升信息系統兼容性,打破不同醫院、地區間的“信息壁壘”,加快推動電子健康卡與電子醫保憑證融合應用。解決異地就診流程繁瑣所帶來的報銷難問題;加快建設覆蓋所有醫聯體和基層醫院的遠程醫療服務。推動各地開展家庭醫生網上問診的醫療服務;完善醫療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為醫生臨床診斷和人工智能輔助分析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衛生健康
建立全市統籌協調的傳染病應急預案
經歷過這次疫情“大考”,我市衛生健康工作未來的發展方向該如何定位,也是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許岸高認為,我市衛生健康工作的關注點應該放在如何建設一個強大的高水平的中心醫院、如何建設高水平專科以及如何建設一個完善的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三個方面。“中國就醫的最大問題是‘無序醫療’,醫療上的越位、錯位、缺位都是大問題,什么醫院干什么事要按國家政策規劃好。既要避免衛生院干城市醫院的事情,也要避免城市醫院干衛生院的事情。一個縣級醫院達不到標準,就無法提供標準的醫療衛生服務,‘龍頭’作用就起不到。但是,如果一個縣(區)把二甲醫院提升為三甲醫院,而不再為當地居民提供二級的醫療場所、醫療服務以及二級的醫療收費的時候,也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會變相增加當地居民的醫療負擔。一定要避免打著發展的口號無意間破壞了農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這是國家最基本的衛生健康方針、政策。”許岸高表示。
市政協委員米新濱認為,我市衛生健康工作應以全市人民的健康需求為導向,建立傳染病疫情防控常態化機制。嚴格貫徹落實國家《傳染病防治法》,建立全市統籌協調的應急預案,做到早發現,早上報,早醫治,早阻斷;防治并舉,預防為先。“要均衡配置醫療資源。全市統籌,大醫院的醫生專家去基層院所巡診坐診,基層醫護人員到大醫院進修實習。要制訂政策,鼓勵年輕醫護人員到基層院所工作。財政資金要向基層院所傾斜,為他們配備必要的診療設備,分流患者。”米新濱同時建議,發揮我市中醫藥資源的傳統優勢,開展對我市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倡導中西醫結合,提高防治效果。
現代中醫藥
把惠州建成中醫高端服務基地
中醫藥參與治療,成為我市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亮點。惠州應該如何發揮中醫藥優勢,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
“現代中醫中藥是一個需要深耕的園地。在大灣區,很多城市布局現代中醫中藥比惠州早10年,惠州的優勢并不多。不要期望中醫中藥‘事業飛躍,產業爆發’,能持續改善就不錯了。”許岸高直言。
許岸高介紹,去年市政協開展了大健康調研,在《醫療健康產業招商引資調研報告》中就發展中醫中藥提出了六點建議。“調研報告提出,把惠州建成中醫高端服務基地和中醫藥文化高地,打造惠州中藥制造基地,大力發展惠州道地藥材的種植,打造現代中藥物流園和網絡銷售中心,在惠城區‘豐’字道路交通干道旁布局‘產城人文融合的中醫中藥產業園’,在全國打造著名的惠州中醫中藥品牌。”
“中醫藥在治未病方面主要是發揮中醫藥養生保健、調理體質等健康干預手段,通過改變群眾健康觀念、培養健康生活習慣、調理身體狀態等從而達到治未病的效果。”鄧宗啟介紹,市中醫醫院在治未病中心開展體質辨識、拔罐、推拿、針灸等中醫理療服務,并在門診大廳建有中醫藥文化體驗區,提供免費體驗醫院研發生產的9種中藥養生茶、20種養生膏方、6種養生藥膳等。去年開展中醫藥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等“六進”活動40余場,每年舉辦一次膏方文化節,廣泛普及中醫治未病和預防保健知識,讓中醫中藥走進尋常百姓生活。
“今年我們計劃打造中醫傳統療法中心、中醫藥創新研發中心等,集中中醫藥優勢資源,深化治未病工程建設,讓中醫藥健康理念、療法服務更多群眾。”鄧宗啟說。(惠州日報記者張斐)
曬建議
市政協委員楊春來:
引育高素質專業化 中醫藥人才隊伍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近年來,我市把加快發展以中醫藥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作為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戰略舉措。”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昨日開幕,市政協委員楊春來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力度,助力惠州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建議》,建議建立科學的人才隊伍引育培養和評價激勵機制,推進高素質專業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走上正軌。
楊春來認為,發展生命健康產業,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的中醫藥人才隊伍。目前,我市中醫藥健康產業人才隊伍現狀與打造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需求不相適應,整體上存在人才規模不夠大、專業能力不夠強、高層次人才數量不夠多、人才吸引力不夠強等問題,發展以中醫藥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亟需加快推進中醫藥和健康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完善人才發展機制與政策支撐。
楊春來建議市財政設立中醫藥人才培養專項資金,通過政府采購服務方式,積極引進專業智庫、辦學機構等社會力量;研究制定惠州市中醫藥人才培養和發展規劃,明確近中遠期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分步實施,打造支撐惠州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楊春來同時建議,編印具有特色的惠州中醫藥人才培養鄉土讀本,把羅浮山、葛洪、鮑姑、青蒿素等中醫歷史文化和專業知識中的惠州元素寫入我市中小學教輔材料,讓惠州的中小學生及家長對中醫文化和中醫常識有深刻了解。
楊春來還建議政府出臺有關政策保障,實行資源傾斜。比如,教育部門建立制度,定期請中醫藥專業醫師走進中小學和社區,開設第二課堂、專題講座等;衛健部門及基層社區可設立中醫藥文化展館、長廊,并陳設中醫文化有關讀本,營造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各級學校可組織中小學生和家長參觀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開展觀摩體驗中草藥種植和游學活動等。(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好聲音
通過“互聯網+”來確保盡可能多的醫生的醫療行為在標準水平線之上大有可為。——許岸高 要提升服務水平,做好專業人員、技術、設施等方面的配備,高效解決患者訴求,讓群眾切身體驗到線上就醫的好處。
——鄧宗啟
要均衡配置醫療資源,大醫院的醫生專家去基層院所巡診坐診,基層醫護人員到大醫院進修實習。——米新濱
改變患者就診習慣并適應線上操作,同時針對老年患者推出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務。
——盧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