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獻良策:做優現代產業體系 激蕩發展澎湃動能

      [報料熱線] 2831000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醫療水平。”“做精做優特色農業,需進一步強化農村的產品品牌意識。”“要擦亮惠州城市名片。”……昨日,在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分組討論現場,委員們圍繞政協第十二屆惠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積極討論,踴躍發言,談感受,議打算。委員們還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聚焦惠州高質量發展主題和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獻良策、出新招、出實招,為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貢獻智慧和力量。

      惠州產業基礎好、營商環境優。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東江圖片社供圖

        關鍵詞:產業發展

        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2+1”現代產業體系

        “十三五”期間,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強力聚集,成功引進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恒力(惠州)PTA項目等大項目,高標準謀劃建設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為惠州經濟發展積蓄了澎湃動能。我市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必須著力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

        市政協委員紀紅兵說,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實施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紡織、造紙、皮革等行業綠色化改造。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惠州石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圍繞產業鏈來搭建創新鏈、人才鏈。目前,惠州在石化產業鏈方面已經一張藍圖畫到底,石化技術創新鏈、石化人才鏈的一張藍圖也要設計好并畫到底。

        紀紅兵稱,惠州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石化產業與電子信息產業、生命健康產業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相連的,應在下一步發展中建立共建共融的溝通機制,打通三者之間相融發展通道。

        “惠州本身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而不是圈外城市,所以我們應該重點考慮的是承接深圳產業的外溢,而不是轉移。”市政協常委黃小波認為,深圳受地緣和空間限制,有的產業還沒有很好地做大做強,沒有實現有效延伸。惠州應該抓住這一機遇,發揮地緣和資源優勢,做好政策配套和產業對接工作,主動承接深圳優質產業的外溢,比如大健康產業、文化旅游產業,以及其他一些國家重點發展產業,進而實現整體做強、兩地共贏,并以此為契機推動全市產業結構升級換代。

        工業園區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聚集地。“園區營商環境的好與差,往往會成為評價全市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市政協委員朱坤華建議,除了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強企業服務,我市還要著力從改善交通、醫療、人才引進等方面來加強對全市重點園區——東江科技園的支持,提升園區營商環境,進一步激活企業的投資發展熱情。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市政協委員范題說,2020年,金融業是30多個細分行業中對全市GDP增長拉動最大的一個行業。全市各銀行機構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金融資源,一方面積極向下落實金融普惠政策,加大信貸扶持力度,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等銀行,2020年的新增貸款額度都有明顯增長,其中建行惠州市分行新增貸款超過200億元,比此前三年的總和還多,且多數都流入了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企業融資、民生保障等領域。范題建議,全市銀行機構在服務企業、產業發展時,要更精確地做好細分,抓住重點精準助力;同時,要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

        “大項目發展需要可靠的土地保障。”市政協常委胡瑞卿表示,進入“十四五”后,隨著眾多大型產業項目不斷落地惠州,供地、用地壓力必然會加大,建議全市各地優化土地審批流程,加大零散土地盤整力度,推進閑置用地再利用等,加大對全市第二、三產業的支持力度。胡瑞卿說,當前,我市土地盤整工作壓力仍然比較大,土地供需矛盾比較突出,集約用地任務依然艱巨。惠州閑置的土地、碎片化的土地還有很多,可供盤整的空間較大,在盤整閑置土地的過程中,不妨學習深圳等地的先進經驗。

        關鍵詞:生命健康產業

        下大力氣培育高水平醫學專科“單打冠軍”

        如何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讓廣大人民群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市政協委員劉巧英建議,首先要進一步加強醫聯體建設,加強省市縣各級醫療機構聯動,通過智慧醫療、線上會診、線上學術活動等開展交流推廣提升診療水平,同時下沉醫療資源,讓基層百姓受益;其次,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模式培養人才梯隊,在各級醫療體系中通過“傳、幫、帶”等方式儲備醫療人才;最后,加強信息聯通,打通“信息壁壘”,進行系統化精準管理,使患者信息資料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無縫對接,還要完善各級醫療管理制度、分級管理制度等。

        “要進一步提高惠州醫療水平,打造高水平的專科醫院,加強特色專科、重點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建設,讓更多患者不出惠州就能看好病。”劉巧英說,目前我市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面臨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數量大、種類雜、要求細、需求多、待遇低等問題,工作隊伍不穩定,建議加大基層公共衛生人力資源的投入力度,建好基層醫療隊伍,使分級診療制度更好地落實到基層。

        市政協常委劉偉琳說,從中央到省都非常重視中醫藥發展,惠州正在建設大健康產業,可通過建設中醫藥發展示范區來推動大健康產業的形成與發展,特別是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應當得到關注和發揚。“一個產業發展需要硬件和軟件的配套,目前我市中醫人才十分緊缺,‘軟件’跟不上,中醫藥文化的傳承、服務能力有待提升,要重點關注基層中醫人才隊伍建設。”

        市政協常委戴芃建議,完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標準規范體系、服務供給體系。同時,借助惠州豐富的教育資源,在高校設立幼托課程,并完善幼托服務培訓體系。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醫療水平。”市政協委員高利潔稱,惠州醫療事業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2019年省衛健委公布全省100個高水平重點專科,惠州沒有一個上榜,惠州要實現“零”的突破,需要成立專班、專門的經費、專用的地方來推進,在高水平專科“單打冠軍”培育中下大力氣、投入精力,扭轉我市重病、大病診療能力薄弱的局面。

        高利潔認為,當前,我市大力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建議成立基因檢測中心。“目前,惠州的基因檢測都要送到省里或華大基因等公司。惠州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從建設健康灣區的角度上看,惠州應該在含金量高的領域做一個‘牽頭人’。”

        市政協委員張富強表示,幸福感除了來源于物質生活,更多的來源于精神生活。目前我市各縣(區)精神衛生機構尚未完全建立,各級精神衛生機構存在投入不足、專業人員配套不足等問題。他建議加強精神衛生機構建設,加快精神心理衛生人才引進,加大對精神衛生中心的資金支持力度,提高崗位吸引力,讓精神心理疾病有專業機構管、有專業人員看、有強大的資金保障。

        關鍵詞:鄉村振興

        發揮“旅游+農業”優勢 推進三產融合發展

        分組討論會上,鄉村振興成了委員們討論的焦點話題之一,大家紛紛就做強農業產業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設立鄉村振興投資基金等方面建言獻策。

        “農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市政協委員王懷龍認為,要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以三產融合為路徑做強農業產業,延長產業鏈;要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平臺發展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業態,提升價值鏈;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引進實力強、技術優、市場廣的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企業+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打造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主力軍。

        市政協委員劉俊鵬持續關注我市農產品品牌打造工作。“農業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珠三角客戶的需求升級,已經從過去的吃飽上升為現在的吃好,我們要結合市場需求,生產中高端農產品,尤其是功能性農產品。”他舉例,龍門土地富含硒元素,那就可以生產富硒產品。

        劉俊鵬建議,惠州要以資源優勢為抓手,做精做優特色農業,進一步強化農村的產品品牌意識。明確產品定位,全面打造各區域農產品的特色品牌,有利于實現鄉村農產品的品牌溢價。同時,要發揮農產品協會的資源整合作用、龍頭企業的帶動示范作用,建立長效穩定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市政協委員張高權建議,政府、銀行、企業聯合成立具有補償機制的鄉村振興投資基金,重點支持現代種養、農產品加工、農業科技創新、文旅等領域項目建設。“設立鄉村振興投資基金,是推動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能為鄉村振興帶來更多的‘源頭活水’。”他認為,鄉村振興投資基金還要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才能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重要工程、重大項目的落地。

        關鍵詞:人才

        完善人才引進機制 點燃人才創業激情

        “我們企業去年雖然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總體發展還是不錯的。”市政協常委劉金成的企業位于仲愷高新區,他說過去一年是仲愷乃至惠州交通大改善的一年,可以預期,未來3~5年是惠州黃金發展期,建議惠州優化人才結構,進一步支持創新企業發展。

        “一流城市必須要有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需要有一流人才引進政策。”市政協委員許漢標說,人才對一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非常重要,惠州要加強對一流、高端人才的引進,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和體制,落實好“平臺、待遇、安家”問題,為引進人才的子女配套好教育資源。

        針對醫療專業人才不足問題,市政協委員劉巧英建議,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為人才提供創業平臺,以包容的情懷接納人才、以豐厚待遇留住人才,點燃人才創業激情,發揮自身價值,創造社會價值。

        “惠州有這么多高職院校,跟企業用工需求息息相關,可以大力培養人才。”市政協委員鐘文宇說,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企業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比較大,應大力支持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市政協委員葉啟繁認為,目前,惠州工業基礎建設是重中之重,大力支持職業學校的建設,能更好地發展惠州工業基礎。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劉建威 馬海菊 譚琳 侯縣軍 黃岸媚 劉煒煒

      分享到: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