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小區微改、城市更新、拆違…… 惠州城市品質再躍升

      [報料熱線] 2831000

        清晨,龍門,悅龍公園里健身忙。違建商鋪搖身變為街心公園,每天來此散步健身、休閑娛樂的市民絡繹不絕,呈現出一片幸福景象。

        入夜,惠城,東江兩岸華燈初上。城與水,光與影,沒有戶外廣告牌,一條流淌的天際線,將兩岸現代樓宇群和千年古街水東街映襯得美輪美奐。

        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無論在城里還是鄉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感觀是最直接的。“幸福感”的背后,離不開惠州城市品質的提升。

        

      市區麥迪新村經過微改造后,為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居住環境明顯改善。 惠州日報記者姚木森 攝(資料圖片)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主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與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戰略的重大機遇,堅持以人為中心促進城市發展,注重建管并舉,創新城市更新方法,惠州現代品質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進一步實現“讓城市更美好,讓百姓更幸福”的目標。

        從開展清拆到編發設置指引,戶外廣告、招牌管理步入“科學規范”;從規范工地圍擋設置到公益景觀小品創意評選活動,城市的細枝末節開始“追求質感”;從工地揚塵污染治理靠人巡查到在線監測,城市管理裝上“智慧大腦”;從大拆大建到因地制宜對老舊小區等實施微改造,城市更新更加注重“繡花功夫”……一個個創新舉措,讓惠州不斷提高城市精細管理水平,增強對大灣區各類優質資源的吸引力、吸附力,逐步展現出一流城市的外在品質。

        

      水東街將引領惠州夜間文旅經濟新潮流。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去年9月,執法人員對惠東縣巽寮灣的“兩違”建筑進行拆除。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繡出美

        歷史街區活化 老舊小區微改

        冬日暖陽灑落在水東街、延綿在騎樓之上。東望合江云歷歷,街連西湖路悠悠——這副貼在店鋪門上的對聯,道出了水東街的特殊地位:惠州歷史“一街挑兩城”,水東街就是那“一街”,最重要的商業街。

        夜晚,水東街的熱鬧恢復了。數十家文旅主題商店入駐,電音劇場、音樂餐吧等業態充滿活力,將引領惠州夜間文旅經濟新潮流。

        水東街區域附近的東湖旅店,是近幾年新修繕改造的紅色文化展點,市、區兩級財政投入2000萬元修繕保護資金,將其開辟成“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成為該區域的熱門紅色景點。

        一流的城市文化是地區自信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內在動力。提升城市品質,離不開歷史街區、老舊城區的活化利用。

        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成功后,我市開展了積極探索,出臺了相應的保護利用規劃。去年,惠城區提出了打造“一湖兩江四帶”城市會客廳的目標,著重改造歷史文化街區水東街、北門直街、金帶街,以及文旅街區祝屋巷,建成“江湖街巷”旅游景觀體系,實現城市風貌與文脈傳承高度融合,展現嶺東雄郡的獨特魅力。

        目前,水東街、東坡祠、東坡糧倉正組合打造成為惠州文旅經濟的亮點;占地1.2萬平方米的野島文化生活社區,已有30多個藝術團體和商戶集聚,一個新興的文化部落正煥發生機;在祝屋巷,僅去年惠城區政府就投入了2000萬元專項資金,撬動了2億元社會資金,讓曾經殘舊斑駁的老街區蝶變為嶄新的城市名片。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以惠城區為例,現有老舊小區389個,涉及居民約48萬人,必須破解老舊社區治理難題。2019年9月,惠州在全省率先實施“惠民空間”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惠城區橋西街道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麥迪新村,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老舊小區。

        去年,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全市要完成42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惠城區則計劃投入1億元對100個老舊小區啟動新一輪改造,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仲愷高新區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仲愷高新區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創出新

        城市更新多樣化 產城人更加融合

        “這環境比得上公園!”1月4日,惠州市市民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全新環境讓來辦理業務的市民張豐眼前一亮。

        新市民服務中心占地面積約9.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5萬平方米,共有12棟樓,在閑置了8年的原技工學校的基礎上翻新改造而成,其建筑的主體結構保持不變,而外墻則做了重新設計,同時優化空間功能,設計園林景觀,為市民提供便捷、舒適的辦事環境。

        從空置校舍到12棟嶄新的辦公樓,開放、綠色、創新、美觀、人性化服務,這些都是市民服務中心帶給大家的真實感受。改造項目為優化城市公共環境、提升惠州的城市品質、推動改革創新工作見實效,探索了一條新的城市更新路徑。

        帶客戶到仲愷考察,仲愷區一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陳鋒終于不用“欲蓋彌彰”了,大大方方介紹起車窗外的高鐵線路和一棟棟寫字樓。

        去年10月底,仲愷大道沿線城市更新首批2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位于仲愷高新區陳江、惠環街道仲愷大道沿線科融大廈片區和輕軌站南片區的工地上,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作為我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城市更新項目,仲愷大道沿線城市更新預計總投資近645億元,共劃為17個單元,涉及19宗地塊,以連片改造的方式推動9.7平方公里區域實施城市更新。去年10月,19宗地塊全部完成摘牌并進入征拆和建設階段。

        改造前,仲愷大道沿線區域現狀容積率僅1.02;改造后,建面達921公頃,凈容提升3倍,總空間擴至2.5倍,不但實現集約節約利用土地,還大幅拓展發展空間,為招引高端產業、廣納優秀人才、助力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近年來,我市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城市更新探索,除城中村改造、舊工業區改造這樣的功能型更新,還有關注歷史文化遺產價值的保護型更新,生態修復、優化城市公共環境改善型更新等,在經濟結構升級調整、城市建設和環境改善等方面均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惠州城市面貌。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攝

      惠州城市面貌。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攝

        清出闊

        拆“兩違”亮空間 城市更顯柔性

        白天,摩天大廈高聳矗立,清爽的天際線散發著現代化都市范兒;夜間,摩天大樓換上燈光秀,璀璨靚麗,美不勝收,構成輪廓分明的夜景天際線,與月亮星辰交相輝映。

        去年5月起,隨著新一輪戶外廣告清理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的推進,惠州的天際線“顏值”一再被刷新。

        將戶外廣告牌等城管管理的末端納入規范管理,是為了不斷補齊城市管理與服務的短板,“織出”更安全有序的城市運行,“縫出”更溫馨亮麗的城市空間,提升城市的軟實力。

        拆違、改造給民眾生活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曾經臟亂無序的市場變成居民休閑遛彎兒的城市公園;與“兩江四岸”整治相結合,東江、西枝江水岸共治,水清岸美;惠州西湖、羅浮山等國家5A級景區的“兩違”建筑被拔除,風光秀美,景色更為怡人。

        行走在惠州的街頭,處處能感受到強勁的發展脈搏:經過“兩江整治”,在東江公園,3.2公里長的綠道串聯起七大主題特色園,通透、簡潔、明快的濱水公共空間,讓人神清氣爽;在吹響“國內最干凈城市”號角下,不論鱗次櫛比的高樓,還是生機勃勃的產業園,周圍市容環境干凈整潔,城市發展乘風破浪;建筑工地管理提檔升級,告別冷冰冰的藍色、灰色鐵皮圍擋,告別各色廣告圍擋,采用“綠草墻”與周邊環境更加諧調;“惠州藍”常駐朋友圈,干凈的墻面再也不見昔日亂搭建、亂牽線的情形,垃圾分類開始在社區落地。

        去年,惠州在全省首次推出“無違建鎮街”創建工作方式,并出臺政策理順農村住房,探索出“拆違、騰地、理順、利用”一體化治違新模式,實現了“拆違”到“治違”的轉變。

        去年12月,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來到惠州后,情不自禁地評價:“現在的惠州愈發溫柔了”。他說,惠州的城市版圖不斷擴張,項目建設熱火朝天,但城市處處整潔干凈有序。

        來源:惠州日報(除署名外)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邱若蓉

        短評

        以繡花功夫“繡”出一流城市品質

        我市以繡花功夫深入開展精細化管理,碧水藍天綠地與沖天大廈交相輝映,產城人融合發展中釋放無窮活力。聚力打造一流城市品質,推動著城市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提升,展現著惠州愈加穩健的高質量發展步伐。

        城市品質外示形象,內系民生,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指標。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處著眼、細處著手,創新做好城市生活加減法,更好服務市民生活,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我市以“繡花”功夫推動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持續發力“活化”歷史街區、“微改”老舊小區,多措并舉推動城市更新多樣化,深入開展拆“兩違”,不斷深化一流城市品質建設主題,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奠定堅實基礎。城市品質的持續提升,也為我市打造“2+1”現代產業集群、構建“大交通”格局等事業建設提供優質配套服務,為提升投資吸引力、增強發展資源聚集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擁有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自然稟賦獨特,文化底蘊深厚,城市生活氣息濃厚,宜居宜業宜游,但對標一流城市品質仍有短板和不足。這需要把握未來發展趨勢,深化改革、優化城市治理模式,以“繡花”功夫把城市的“柔性”、魅力貫穿于城市生活各方面,真正“繡”出一流城市品質,以宜居、現代、高能、便捷的新格局,推動城市能級和競爭力提升。(凌保康)

      分享到: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