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南昆山立足生態優勢培育旅游發展新業態帶來好前景

      [報料熱線] 2831000

        酷暑天,很多都市人喜歡待在空調房里,躲避室外熱浪。而距離惠城區百余公里外的南昆山上,游客們搖下車窗,盡情呼吸山里的新鮮空氣,涼爽的風撲面而來……南昆無暑,名不虛傳。

        到山間散步洗肺、入住精品民宿、品嘗地道美食……當前,南昆山旅游迎來了旺季。在盤山的南油公路上,來自珠三角各地的車輛絡繹不絕,車里坐著的都是帶著家人好友到南昆山避暑游玩的游客,南昆山生態旅游區的酒店、民宿幾乎一房難求。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突出的產業優勢正是游客選擇到南昆山“微度假”、短途游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圍繞做大做強做優旅游發展龍頭,南昆山堅持做好規劃、基礎設施、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品牌建設等重點工作,全力打造國內一流旅游度假區,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旅游目的地。同時,當地優美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一批創業者的到來,在當地辦起各類民宿和自然研學基地,進一步豐富了南昆山旅游產品,一批融合發展的旅游新業態已經成形。

        

      南昆山上高端民宿頗受珠三角游客追捧。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景區景點形象

        南昆山生態旅游區位于龍門縣西南部,總面積120.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00多人,毗鄰廣州增城和從化,處于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南昆山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6.93%,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極高,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為5000個,最高為每立方厘米13.6萬個。

        山上有川龍瀑布、石河奇觀、觀音潭、神鷹石、一線天等28處奇特壯麗景點。因其擁有優質的生態資源且北回歸線正好穿山而過,還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1993年以來,先后獲評“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南昆山中坪尾居民小組還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截至目前,南昆山較大型的度假村(酒店)、家庭旅館、民宿、農家樂共359家,全區客房數4734間,床位數9097個,餐位數16142個。旅游業支撐起了整個南昆山的發展,也讓南昆山成為龍門旅游的一塊金字招牌。

        雖然多項榮譽在身,但隨著旅游業態和游客需求的改變,如果一直守著舊有旅游產品和模式固步自封,終究會因沒有特色而失去市場。南昆山還是需要實現自我提升作出改變,并且把握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機遇,實現旅游的再振興。

        產業發展,規劃先行。

        今年上半年,在下坪社區中坪尾居民小組開展“勤勞金融——戶戶通”整村授信啟動儀式上,龍門農商銀行與居民代表簽訂了授信合同。南昆山下坪社區獲龍門農商行授信1億元,成為居民津津樂道的事情。“有了這個啟動資金后,我們可以把房屋(旅館)的外觀硬件等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中坪尾居民代表李斌開心地說。

        記者了解到,對下坪社區開展整村授信業務,除了能夠解決居民在發展鄉村旅游配套產業中的資金需求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強化村民的誠實守信意識,改善信用環境和投資環境。

        據南昆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發揮資源區位優勢和旅游龍頭作用,南昆山在讓當地村民對發展有信心、增收致富不再為資金發愁的同時,還編制完成了有關方案規劃,以高標準引導景區特色建設。另外,還規范鄉村旅游發展秩序,規范房屋外立面,預留旅游配套設施用地,為景區保護與發展協調并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聚焦解決基礎設施短板問題,南昆山不斷完善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完成新污水處理廠以及10個居民小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升級中坪尾、川龍瀑布等10條景區道路,改造新游客服務中心以及佛坳、蕉坑旅游服務點。另一方面,實施“十里花路”綠化工程、入區主題公園、入城大道以及景點智慧系統建設,有序推進川龍瀑布景點棧道改造、石河奇觀橋梁改造以及南昆山中心區和主干道旅游標識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景區整體旅游形象進一步提升。

        “南昆山發展潛力巨大。”南昆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昆山正大力推動十字水三期、國華南昆山烏坭生態旅游示范區、奧動森林小鎮項目、領峯星匯府、永利石河溪語5宗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形成特色明顯、優勢互補的“文旅商”產業鏈。同時,積極對標深圳、廣州、東莞等地開展招商選資,推進旅游產業協調全面發展。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南昆山上生態資源豐富,生長著許多特有的植物。觀音菜、竹筍、紫背菜是遠近聞名的傳統美食。南昆山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云霧處,還生長著一種被當地人稱為南昆山毛茶的野生可可茶,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唯一自然生長不含咖啡堿的茶樹品種。1981年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張宏達教授在編纂《中國植茶志》時將其收錄其中,毛茶開始引起外界的注意。經過多年改良,南昆山毛茶已經進入市場,成為當地特色產品。

        當前,龍門正積極探索“旅游+”“+旅游”發展模式,開發健康養生、紅色文化、森林探險、工業農業觀光等旅游新業態,高水平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南昆山將如何把這些當地特色產品融入其中,同時助力鄉村振興?

        據南昆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昆山以鄉村振興為支點,打造“林—茶—游”“林—食—游”旅游模式,全力撬動鄉村旅游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其中,舉行線上線下毛茶文化節、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南昆山毛茶),推進南昆山毛茶產業鏈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著力培育好毛茶、竹筍、馬桗為主的特色農產品,形成“一村一品”“森林+旅游”發展模式,將南昆山特色產業做成創意經濟,做強做大。

        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今年4月,南昆山毛茶產業鏈標準化試點項目正式啟動。據了解,南昆山毛茶標準化試點將按照“精、優、特”三字方針、“高品質、價格優、銷售快”原則和“抓標準化、上規模、創品牌、建渠道”要求推進南昆山毛茶產業發展,按照標準化規范種植,做好產品包裝、文化植入、市場營銷和品牌保護等,擴大種植規模,拓寬南昆山毛茶產業富民利民新路子。

        隨著南昆山毛茶產業藍圖步步鋪開,南昆山茶農看到了市場前景,但新制毛茶的入口苦澀感讓不少茶客難以接受。為了優化毛茶飲用口感,當地一位茶農用“綠青改紅”的方法,在保留南昆山毛茶原有品質的同時,消除了入口的苦澀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銷售價格是普通毛茶的兩倍。

        這位茶農就是張偉輝,是南昆山毛茶種植銷售專業戶,種茶已有20多年。他說,接下來要繼續做大做強南昆山毛茶產業,最大限度發揮南昆山毛茶的經濟效益。目前,他已經和南昆山當地多戶毛茶種植戶達成協議,通過訂單收購方式再擴大種植30畝南昆山毛茶。

        毛茶產業是南昆山鄉村旅游發展眾多亮點中的一部分。南昆山還將發揮村企合作優勢,大力培育愛樹·南昆秘境、云侶堡、花溪雨等精品民宿。高標準規劃設計,集中資源打造營地休閑、特色民宿、森林度假、文化旅游、農業觀光特色主題示范村,實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南昆山持續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文化旅游產業日趨興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科普文化旅游新業態。結合近年來南昆山上華南地區首個蘭文化主題度假酒店——南昆山翠蘭谷生態度假村及全國首個蜻蜓館等特有資源,龍門縣文廣旅體部門、農業農村部門正與南昆山生態旅游區開展緊密合作,計劃將“蘭花科普館—蜻蜓館—毛茶園—紅色文化景觀”連接起來,形成南昆山特有的科普、文化旅游精品路線,全力打造南昆山旅游品牌新形象。

        “研學+旅游”帶旺餐飲業和民宿

        位于南昆山花竹社區內的微自然拓展基地,每年暑假都會迎來一批又一批小游客,來自全省各地的孩子們在導師的指導下認真地做著手工。“冼老師帶我們一起做米餅、做竹碗,每節課都很有趣。”學生小盧說。

        該基地創始人冼澤波是花竹社區土生土長的80后,大學畢業后留在城市做導游。在導游工作中他發現,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對一些游樂景點興趣并不大,反而對旅途過程中一些自然景觀和自然知識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讓他想到了家鄉南昆山深處的花竹,那里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鬧,竹海森林、農田屋舍,有很多自然之趣。

        2013年,他辭去工作,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到了家鄉花竹,在這里開展微自然課堂研學活動。他將小時候在家鄉玩耍的記憶進行了歸納和分類,結合自己從事導游工作的經驗,將研學內容分為自然觀察、自然手工、自然拓展三方面,設計了一系列項目和課程,讓孩子深度擁抱大自然,健康快樂成長。

        隨著研學基地人氣逐漸興旺,冼澤波開始在麻榨等地建設新的基地,進一步帶動當地發展。他希望未來能繼續擴大規模,將微自然研學基地打造成更多學生的“第二課堂”,搭建一個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的平臺。

        在南昆山創辦研學機構的還有自然教育者彭宇。去年,他與朋友來到中坪尾創辦了“你好·南昆自然學校”。這是一間民宿型的自然學校,以“生活即教育,自然是學校”為宗旨,為城市家庭提供住宿和自然教育課程,讓更多親子家庭親近自然。這一形式同樣吸引了周邊城市不少游客,每年寒暑假前來這里體驗的家庭絡繹不絕。

        游客的到來,讓原本只有16戶人家的中坪尾村民小組熱鬧了起來。今年6月,南昆山中坪尾村民小組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也是惠州唯一入圍的村莊。

        據南昆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像這樣的研學機構每年都能吸引數萬人前來體驗,“研學+旅游”逐漸成為當地一種新的旅游業態,不僅為當地帶來豐富人流量,也帶旺了周邊的餐飲和民宿,成為南昆山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在研學旅游項目進駐之前,社區里很多農家樂生意都相對寡淡。社區里有了研學旅游項目后,為我們村(居)民帶來了很多幫助和啟發,農家樂熱鬧起來了,大家的干勁更足了。”南昆山生態旅游區花竹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廖房師滿懷期待地說。

        科學的設置和成熟的產業鏈條,造福了花竹社區的每家每戶。據介紹,自從推廣研學旅游發展項目以來,花竹社區居民通過提供餐飲、住宿、農副產品等,年收入已達到50000元。如今,花竹社區家家戶戶都建起了幾層高的小洋房。

        智庫觀察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龍門縣全域旅游專家顧問吳志才:

        大力發展創意經濟 構建“三重山”格局

        南昆山是龍門發展全域旅游的龍頭,要從格局、體制、市場、民生4個方面同時發展創意經濟。要跳出南昆山,形成小南昆、中南昆、大南昆“三重山”的格局,按照國家公園的體制一體化推進保護和發展。還要突破行政思維,把資源通過資本的集合,做好內部升級的文章。

        可以用“四個高”來概括龍門旅游產業地位:一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二是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內涵;三是高水平產業的重要抓手;四是城鄉高融合的重要紐帶。在未來,“景區、園區、社區、鎮區”等“四區聯動”“四區一體”,自下而上,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同時通過激活龍門山水,點亮龍門鄉村,提升產旅融合,邁向全域康養,這些都是龍門全域旅游的路徑。

        文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

        圖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黃宇翔

      分享到: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