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新圩:瞄準小城市定位打造現代化產業新城

      原標題:

      惠陽新圩瞄準小城市定位打造現代化產業新城

      實施中心鎮提升工程 加速向城市形態轉變

        今年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全面突破之年,也是惠陽區新圩鎮按小城市標準實施中心鎮提升工程的起步之年。

        作為惠陽乃至惠州工業重鎮、深惠協同發展區首開區所在地之一,新圩鎮瞄準小城市定位做好中心鎮規劃建設,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要路徑,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目標,傾力打造惠州市千億級先進智造基地、深莞惠深度合作先行區、惠陽高質量發展引擎、惠陽西部城市副中心,將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潛力板”,推動新圩鎮全面建設成為現代化產業新城。

      深莞惠紅色干線一期工程通車后,從新圩前往深莞兩地更為快速便捷。

        區域融合

        探索發展新圩首個深惠協同示范區

        從地圖上看,新圩鎮區位優勢明顯,是惠州唯一同時臨深臨莞的鎮街,成為吸引企業考察落戶的重要因素。

        在深莞惠紅色干線一側,新圩鎮長布村一塊約8.6萬平方米的土地正在清場,未來將引入金吉星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新型儲能設備商貿總部,這個推動多年的低效廠房地塊正式破題,也為正在打造的千億級園區——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東部組團提供強有力支撐。

        經過30多年發展,新圩鎮工業已形成規模,有工礦企業約2100家,其中規上企業31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3家,形成以數碼視聽、化工、家具、五金等為主要產業的工業體系。

        從最初的“三來一補”、貼牌代工,到現在的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新圩不固步自封于現狀,尋找高質量發展途徑,打造平臺、引入企業、推動轉型,積極推動粗放型工業向質量型工業轉型升級,致力做大做強中心鎮,建設成為現代化產業新城。

        對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中心鎮的要求,聚焦壯大實體經濟,提出到2026年,持續壯大電子信息特色產業集群,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集群,特色產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占比達到64%。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6年力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23家。

        《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共建“龍崗-坪山-大亞灣-惠陽”和“坪地-清溪-新圩”兩大產業組團,重點發展高端制造和綠色低碳“一高一低”兩大產業,惠陽區加快打造深莞惠協同發展“橋頭堡”迎來了歷史新機遇。

        規劃出臺后,惠陽區在臨深片區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深惠協同發展區。作為臨深臨莞鎮,新圩有條件有機會優先坐上發展快車,成為深莞惠聯動發展的主陣地之一,這是全新的發展機遇。

        新圩紅田約場片區是深惠協同發展區首開區之一。目前,新圩正在全面摸清14平方公里的首開區存量土地,充分對接深圳用地需求,明確片區土地功能定位,著眼于綠色低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創新利益分成合作機制,共建“深惠合作區”省級平臺,探索發展新圩首個深惠協同示范區。

        量體裁衣

        加速城鎮形態全面向城市形態轉變

        行走在圩鎮,原本雜亂無章的營業招牌變得規范有序,老舊圍墻也被修繕一新,隨意停放的車輛被勸離或引導進入停車場,路面井然有序、干凈整潔……在美麗圩鎮建設東風的加持下,“口袋公園”“袖珍公園”多了起來,新圩變得更為靈秀動人、活力滿滿,整治后的道路也對標對接深圳的全新道路風貌。

        “街道干凈整潔,公園也多了起來,購物很方便,跟城市比起來沒差多少。”在新圩居住了十多年的李政說,看著新圩越變越好,在當地安居樂業,幸福感很強。

        當前,新圩正加速從城鎮形態全面向城市形態轉變,在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風貌品質、社會治理、城鄉融合等方面下狠功夫,讓這座臨深臨莞現代化產業新城從藍圖走向現實。

        從發展視角建設智能制造強鎮,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廣蓉歐、圓通、復星等現代供應鏈龍頭企業在新圩設立區域總部。抓住深惠協同發展機遇,與深圳龍崗共建“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材料、新型儲能等關鍵領域企業。選定紅田、紅衛、南坑三個組團建設深惠協同發展區首開區;集中資源做大梅龍湖、啟沃智谷兩大產業平臺,吸引深莞外溢企業,發揮規模效應。

        從效率視角補齊鄉鎮設施短板,新圩將構建路網體系,推動過境交通外移,把穿城而過的G205線、X198線改造成市政道路,對外通過紅衛大道、新清大道、吉橋路等道路聯深聯莞,對內完善塘溪路、啟沃智谷周邊路、二院周邊路等,提升城市道路標準,并計劃對沿線低效廠房,鐵皮屋進行拆除改造,增強綜合承載力。同時,加快推進新圩二中、山水芳鄰小區及生利來飯店3處公共停車場建設工程,啟動鎮政府智慧停車樓前期工作。

        從精致視角營造城鎮品質空間,充分結合新圩規模等級和地理條件,加強城鄉風貌管控。一方面,善用“輕介入”“微改造”的方式開展農房外立面、小披檐改造,根據“一鎮一方案”“一村一韻”精心打造約場、紅田紅色田園觀光旅游線路和花果“七彩花果·嶺南鄉愁”等項目。另一方面,推進城市IP設計,邀請新圩鎮本土動漫企業參與城市IP設計;結合城市主題設計城市家具,與惠州學院合作設計出一套以新圩LOGO延伸的城市家具系統。

        “量”“質”齊增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高質量發展騰挪空間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系統工程,是助力“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新圩是惠陽面積最大的鎮,轄區面積153.52平方公里,與臨近的東莞清溪鎮面積相當,但畝均產值計算起來卻相差很遠。這幾年,新圩也常受困于土地被低效利用,新項目想進場卻難求連片土地的困境。

        直面土地利用分散、低效、無序等發展問題,新圩鎮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破題之道,謀劃5個類型19個項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施工圖”初見雛形,加大力度重塑發展空間,向“存量”要“增量”。

        今年,新圩鎮在東方石場的整治過程中,采取“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導入”的方式。首先,對礦山進行了全面的生態修復,在摸清土地權屬的基礎上,完善了用地退出和盤活機制,引導停產企業盤活利用閑置土地。在完成生態修復后,新圩鎮迅速啟動了產業導入工作。通過“筑巢引鳳”,與圓通大灣區總部暨智慧供應鏈科創園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該項目占地面積約16.55萬平方米,計劃打造集總部辦公、物流數字化研發、智慧物流等于一體的科技創新產業基地。項目的引進將有效降低本地制造業成本,提升服務業水平,實現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發展。

        位于長布村的“長布一號”地塊,占地約8.6萬平方米,是村里早期引進工業項目的村級工業集聚區之一,曾為長布乃至新圩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然而,隨著城鄉融合發展,產業騰換優化,產值低、稅收少、能耗大、環保及安全隱患等問題逐步顯現。

        如何破題?新圩鎮將“長布一號”地塊納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子項目范圍,以《惠州市惠陽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新圩鎮單元)》為實施政策依據,采用“鎮村合作+物業返還+貨幣補償”的模式進行土地整備。

        考慮到新圩已經有了扎實的制造業基礎,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尤其供應鏈管理缺失,導致區域內物流成本過高。“長布一號”地塊計劃引進金吉星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新型儲能設備商貿總部項目,打造鐵路物流多式聯運轉運基地、鐵路物流智能化設備研發制造基地、供應鏈及商貿結算中心。

        按照計劃,新圩可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新增耕地101.67公頃、騰挪建設用地4.75公頃、盤活存量用地157.43公頃,實現向存量要發展空間的良好效果。采用F+EPC+O模式,將投資(Finance)、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和運營(Operation)三個階段緊密結合,由農開行提供金融支持、央企專業化管理,建立“國企+鎮村公司”的合作分成運營管理模式,實現成果共享。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張智軍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