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全面開展“雙季稻+”輪作提高耕地地力和糧食產量

        原標題:

        惠陽全面開展“雙季稻+”輪作提高耕地地力和糧食產量

        “稻稻+”繪就新“豐景”

        平潭鎮新崗村村民收割“稻稻+”輪作種植的冬小麥。

        在永湖鎮吊瀝村,農場負責人利用兩稻之間閑時種植馬鈴薯,帶動周邊村民就業。

        眼下正值春耕春播時節,位于惠陽區平潭鎮新崗村的惠陽區最大連片糧食主產區(600畝)內,一邊是春耕繁忙播種希望的景象,一邊是收割機響起、收割冬小麥的豐收景象。這里50畝冬小麥是新崗村村民黃惠南為響應國家“雙季稻+”輪作號召而首次嘗試種植的。

        據了解,自2023年以來,惠陽全面開展“雙季稻+”輪作,惠及4個鎮26個行政村,提高了耕地地力和糧食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提高了雙季稻農戶的積極性和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對穩定轄區糧食生產起到積極作用。

        農田充分利用產生效益帶動就業

        日前,記者在新崗村采訪時看到,寬闊的田野上有一片50多畝的金黃麥穗,農戶黃惠南請來的收割機正準備下田。伴隨著收割機轟隆隆響起,麥穗一排排應聲倒下,驚起了在麥田里覓食的白鷺。成熟飽滿的麥粒涌入收集箱中,麥稈被收割機打碎后直接作為肥料就地還田。等收割機裝滿麥粒后,就開到了田邊路上,這里還有一臺機器在清理、過濾新鮮小麥,全程機械化作業減輕了農戶勞動負擔。

        黃惠南說,這是自己首次嘗試“稻稻+冬小麥”做法,他對冬小麥產量、質量不太滿意。“我打算把這些賣給別人養雞養鴨,能增加點收入,再加上國家的政策補貼,我是不會虧的。”他說,小麥秸稈直接入田當肥料,為接下來的春種帶來肥力。

        “你勇于嘗試就是很好的開始。”惠陽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種植股工作人員一邊鼓勵他,一邊幫他打電話尋找銷路。很快,經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及平潭鎮、新崗村委多方聯系,黃惠南種植的50畝冬小麥找到了收購企業,解決了后顧之憂。

        在沙田鎮集成村,農戶陳岸雄自2022年年底就開始這樣嘗試了。“我在兩季稻谷中間種過玉米、豌豆尖、麥豆。”他說,輪作種植總比空閑著好,還有補貼收入,輪作對土地的松化、增加綠肥都有幫助。目前,他還流轉了村里100多畝撂荒土地,正準備春播。他滿懷信心地說:“接下來都這么輪作。”

        在永湖鎮吊瀝村鳳龍窩村民小組,麥兜農場負責人李廣華在200畝的農田里實施“稻稻+”輪作,他拿出100畝種植馬鈴薯,還有100畝種上了麥豆、紅薯。他估算了下,輪作期間,前后有四五百人次在這片農田里忙活,這些勞動力都來自于當地。“在輪作前,我找到了保底收購的企業,以5000元一畝的價格收購馬鈴薯。”他說。

        去年“雙季稻+”輪作惠及4個鎮26個行政村

        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近年來,惠陽區積極落實耕地建設與利用資金,并結合實際實施“稻稻+”種植模式,通過發放足額、優質的種子(苗)和復合肥料,提高糧食復種指數。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市財政局、區財政局等相關通知及要求,惠陽區編制了《2023年中央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項目實施方案》并印發組織實施,績效目標是開展“雙季稻+”輪作面積0.3461萬畝。資金用途用于補助開展“雙季稻+”新型經營主體、種植大戶等。

        去年,惠陽“雙季稻+”輪作任務已經完成,惠及4個鎮26個行政村,如稻稻綠肥(油菜、紫云英)輪作,還有稻稻+冬小麥、稻稻+蔬菜、稻稻+玉米、稻稻+馬鈴薯等多樣化搭配,提高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和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對穩定轄區糧食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按照規劃,惠陽區將持續推廣“稻稻+”輪作補助項目經驗做法,提高農民參與“雙季稻+”輪作補助項目積極性,不斷拓寬“雙季稻+”輪作補助項目轉化為種糧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家致富之路。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張海波

      編輯:李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