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別致的特色民宿、干凈整潔的瀝青村道、游人穿行的村莊景區……在惠陽區良井鎮矮光村,村黨總支部書記李仁聘向記者介紹村里的變化,內心的自豪藏不住:“未來,要堅持生態優先,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抓手,全力打造農業公園。”
11年前,在城里做包工頭的李仁聘被勸回了村,成為村委會成員。沒想到,起初頗為糾結的他越干越起勁,先后獲評廣東省“百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惠州市勞動模范”“廣東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在他的帶領下,矮光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年游客量達數十萬人次,村民收入不斷提高,村美民富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李仁聘在介紹矮光村項目建設情況。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改變村子面貌,贏得村民信任
“你年輕,見識多,村里的發展就需要你這樣的人啊!回來吧,農村天地一樣寬廣。”當年村里老支書李偉松的期望和鼓勵,讓李仁聘最終放棄了在城里發展的想法。從此,他的人生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管工程我懂,做村務我可沒經驗。”李仁聘坦言,“剛回村時心里沒底,但不懂可以慢慢學,干事就要有信心!”
跟著老支書等“前輩”摸爬滾打,李仁聘逐漸上手。“之前在外到處跑,發現不少村的人居環境日益改善,感覺我們村落后了。”看到村民勞作之余在空地休憩、下棋,李仁聘萌生了建設休閑廣場的想法。
“以前做工程,自己拍板,把任務分配下去即可;村子建設是大伙的事,得一起商量著來。”李仁聘說,借助惠陽區“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支持,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后,矮光村西華古寺廣場及河道整治項目順利推進。這是他回村后干的第一件大事,這個時候,他當村干部的信心才真正上來了。
2014年,老支書退休后,李仁聘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成為全村發展的“領頭雁”。他趁熱打鐵,持續推進村容村貌整治。
“那塊坡地,我要栽樹,不能修路。”“修廣場可以,但不能拆掉那廢棄的豬舍。”在工作推動過程中,對于村民的不理解,李仁聘毫無怨言,而是耐心做好群眾工作。
“村民同意的先做,不同意的也不著急,凡事多商量,尊重大家意見。”李仁聘說,有的項目甚至“磨”了一年才獲得村民支持。目前,全村已經建成9個休閑廣場,先后建好了2.5公里大白嶺環山綠道,完成了瀝背河4.6公里清淤工程,建設污水終端處理設施6座……
“還是李書記有遠見,現在不管是運輸農副產品,還是休閑散步,都便利了。”當初不理解村里建設的村民,現在一提起村容村貌的改變,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去年,矮光村被納入惠陽懷安原鄉田園休閑示范帶,按規劃將對主村道房屋進行外立面改造,李仁聘家的房子也在其中。為打消村民疑慮,他率先帶頭,把自家房子以及兄弟家新建的房子當做改造樣板先行動工。在他的帶動下,如今已有40多戶村民同意改造。“預計今年上半年就能完成,到時我們村就更美了。”對此,李仁聘信心滿滿。
從城里回到村里,李仁聘少掙了不少錢,但他不后悔。“村子的面貌改變了,還贏得了村民的信任,一點也不虧。”他說。
找準致富路子,充實村民錢袋
“現在在家門口就業,既能增加收入,又可兼顧家庭。”矮光村村民葉秀芳目前在村里的“玉廬匯”民宿當服務員,說起和以前在外務工的區別,她特別感慨,“老宅子出租,村民小組分紅,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產業旺,村民富,鄉村才能振興,沒有產業做支撐,發展就沒后勁。”李仁聘始終這么認為,近年來,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中,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以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經過學習調研,李仁聘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利用市場化盤活農村閑置資源,發展農旅融合項目。這一想法不僅得到了市、區兩級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企業碧桂園的青睞。項目有了眉目后,他更是馬不停蹄,廣泛發動群眾參與。
“都說村干部不好當,可能難就難在群眾工作不好做吧。”李仁聘說,在矮光村農旅融合項目推進過程中,不少村民深有顧慮,有的擔心土地流轉后失去依靠,有的害怕入股后利益得不到保障。
為此,李仁聘一戶一戶地走訪,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他的竅門就是用心用情,講先進村的成功案例、土地流轉的好處,耐心解釋入股分紅的模式。
“李書記還在村里推行‘兩委’干部分片包干、黨員聯系群眾的做法,碰到難題總能很快得到解決。”矮光村黨總支部委員李桂林說,黨建引領作用的發揮,進一步推動了群眾工作的開展,慢慢地,很多原本不愿土地流轉的村民開始改變了想法,對入股分紅持懷疑態度的村民也開始全力支持。
星光不負趕路人。最終,李仁聘和村“兩委”干部探索出由村集體成立股份制公司,村集體、村民資源資產以股份核價方式入股,以“保底租金+盈利分紅”合作模式與企業合作的模式,積極推動“鳳悅·良井原鄉”項目順利實施。
“這種模式打消了村民顧慮,保證了村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李仁聘說,村民不僅可以得到保底合作費用,前20年每3年費用有5%的增長率,20年過后會根據土地的升值空間再行議價,若項目產生效益,村民還可以拿到20%的利潤分紅。
“鳳悅·良井原鄉”項目于2020年5月正式運營后吸引了眾多游客,70余間客房在周末和節假日幾乎爆滿,游客的增加也帶動了村里的農家樂、果蔬采摘和農產品銷售等。項目所在的永新村民小組集體收入也實現了零的突破,每年有20多萬元,昔日的“空心村”實現了華麗轉身。
“實現村美民富就是我最大的收獲和成就,下一步將堅持以點帶面,抓住機遇,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把矮光村打造成宜居樂業的農業公園。”說這話時,李仁聘充滿了自豪。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