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東吉隆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助推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向宜居宜業“創先型工業類專業鎮”邁進
制鞋產業重現新活力,市容市貌整治管理呈常態化、精細化、規范化,多條村道升級改造工程圓滿完成今年任務目標……記者日前從惠東縣吉隆鎮了解到,今年以來,該鎮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吉隆群眾安居樂業為目標,促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發展。
產業發展
前三季度工業總值達21.35億元
吉隆鎮地處惠東縣東南部沿海,東與深汕特別合作區接壤,是國家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制鞋技術創新專業鎮、廣東省舞龍之鄉、廣東省教育強鎮。今年前三季度,該鎮工業總值達21.35億元,同比增長3.6%。全鎮正穩步朝著建設“創先型工業類專業鎮”穩步邁進,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向好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老新產業雙輪并駕齊驅。轟隆隆的機器聲中,一雙雙皮革鞋面經過針車等一系列生產流程,與鞋底牢固黏合在一起,一雙雙時尚的鞋子便被加工出來。這是日前記者在位于吉隆鎮的惠州龍源鞋業有限公司看到的制鞋場景。據介紹,惠州龍源鞋業有限公司是上個世紀80年代在香港起家的企業,年產量超400萬雙鞋,每年設計款式400款。為尋求更多的出路,多年來,該公司致力產品創新研發、培養人才,并建立一條由大訂單轉型小訂單柔性模式生產的流水線。同時,設立制鞋產業研發中心和實驗室,搭建一個研、產、銷高度融合的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以技術創新為導向,引領惠東鞋業創新發展。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在吉隆鎮黨委政府的有效引導下,當地越來越多的鞋企通過科技賦能、研發創新等措施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轉型升級。同時,當地鞋業、鞋材商會則不斷規范制鞋業行業規則和秩序,促進行業內部革新、自我提升,不斷釋放鞋業高質量發展鮮明信號。目前,全鎮除惠州龍源鞋業有限公司外,還有高德、椿明錦、鉅誠達鞋業有限公司等多家鞋企有效實現轉型升級,鞋業制造呈現新的活力。
有效引入新興制造產業。該鎮充分發揮毗鄰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區位優勢,抓住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車城的機遇,計劃打造臨深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將以臨深產業園為突破口,吸引一批綜合效益高、污染能耗小、發展前景大的高新企業入駐。同時啟動臨深工業園環城路、環城東路、規劃縱二路、規劃東橫二路等4條道路工程建設項目的專項債立項申請工作,申請出額約6.9億元。
基礎設施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工業發展的硬件條件。今年以來,該鎮完成了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廣汕客專建設工程以及500kV粵東中南通道及500kV珠東南網架優化工程、500kV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接入系統工程、220千伏廣汕鐵路惠州虎頭石牽引站接入系統工程(吉隆段)項目建設工作,深汕鐵路以及環稔平半島高速征地工作在大力推進之中。完成轎嶺村譚公橋重建工程,保留轎嶺村譚公橋原有老橋,改道建設新橋,保障群眾出行安全。對平政村809村道進行拓寬,方便村民出行和農作物運輸。對大華村井完橋進行改造重建,保障群眾出行安全。接通吉隆鎮新興橋至大華、長湖村民小組村道,并鋪設水泥路面,方便群眾、車輛出入。此外,吉隆還積極對接深汕大道改擴建工程,優化銜接兩地道路品質,并積極協調深汕-惠東跨市公交開通,此公交線路于12月25日正式開通,大大提升兩地通勤效率。
文明鄉鎮
推進人居環境建設,提升綜合治理水平
吉隆鎮對標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市衛生鎮創建標準,全面排查找短板、補弱項。以更大力度狠抓落實,以更實舉措解決問題,以更高標準擴大成果,全面深入開展好市容市貌整治行動,實現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綜合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正在升級改造的文化廣場。
據介紹,吉隆鎮按照“疏堵結合”的原則,通過深入開展一系列市容市貌整治行動,加強對城鎮主要街道、場所以及沿街門店市容市貌秩序的日常管理,整治占道經營、亂擺亂賣以及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推動市容市貌整治管理常態化、精細化、規范化,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同時,持續鞏固提升水污染防治攻堅成果,保障吉隆河吉隆商貿城前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吉隆鎮還以創建文明鄉鎮為抓手,突出抓好人居環境建設,多渠道、多形式發動廣大干部職工、社區志愿者參與整治清理城鄉占道經營和“牛皮癬”行動,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用實際行動共同營造文明整潔的良好社會環境。組織廣大志愿者加入到由城管所牽頭的專項整治隊伍中來,對吉隆鎮商貿城大道、新華一路、吉圣東路等地的占道經營行為開展了清理整治行動,行動中,共整頓并取締占道經營、探頭經營、亂堆亂放等行為30余處,清理太陽傘20把,清理占道經營33檔,規范亂停放車輛20多輛,確保生產、加工、經營不出門店。志愿者還向商戶和商販派發創建文明縣城宣傳單,耐心勸說市民協同政府構建宜居、宜業生產生活環境。今年共開展依法經營、衛生健康等領域行政檢查200余宗,清理巷道125條,整治流動攤販3500多宗次,規范管理店外經營500多宗次,督促81家餐飲企業安裝油煙凈化設施。
美麗鄉村
發展現代農業,打造特色品牌
為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吉隆鎮結合“百千萬工程”,持續開展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綠美”吉隆、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污水治理等工作。今年以來,開展三次人居環境整治評比活動,發動群眾、村委干部約600人次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實現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深入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解決了轎嶺村委大埔村民老舊房屋未拆除遺留問題,共拆除破舊泥磚房20間,面積約2000平方米。完成210戶農村廁所改造、50個村民小組生活污水治理和85戶農房風貌管控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完成20余宗森林圖斑復綠工作,完成約2700畝惠州市國土空間綠化造林工作,全鎮綠化率和美化度進一步提升。同時,還加快落實吉隆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二期)各子項目建設工作。其中,吉隆河初雨生態調蓄塘及一體化中水回收建設工程已完工并投入運行,吉隆河生態修復工程進度已超90%。此外,該鎮還計劃對鎮三大片區內雨污混流管道進行雨污分流改造。經過有效整治,吉隆河流域水質已穩定達到三類水標準。
治理后的吉隆河。
高效發展現代農業。該鎮全力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高質量完成糧食生產任務和復耕復種任務。獎罰并施,堅決整治撂荒耕地問題。依法依規推進撂荒耕地整治。量化指標,實施復耕復種網格化管理。目前,各村對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實行分片區包干、網格化責任管理,實行一田一冊,責任到人、掛圖作戰,復耕一塊、核銷一塊。有效實現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水稻、玉米、薯類、豆類等農作物種植;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種植糧食、蔬菜、糖料等農作物。
為激勵復耕復種,吉隆鎮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大戶獎補、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調動農戶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整合涉農資金支持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對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實施財政補貼,按照“誰復耕補給誰”的原則,對復耕復種者給予一次性補貼。同時,培育主體,創新開展集體托管服務。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引導農村流轉土地支撐市、縣主導產業發展,多渠道盤活撂荒土地資源,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能人能手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流轉撂荒耕地開展適度規模專業化經營。壯大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推行“村兩委+專業化服務組織+農戶”模式,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本地或引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業主或農戶提供全程或關鍵生產環節托管服務。對外出務工和無力耕種的農戶,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由其組建的土地代耕合作組織在保留原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農戶委托代耕”“集體代耕”等模式恢復生產,并合理確定承包農戶、村集體、業主的利益分配方式,拓展撂荒耕地復耕渠道,鞏固復耕成果。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今年以來,該鎮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日常維護維修,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大中型灌區、排灌泵站配套改造,基本農田的水壩、水陂、水溝等排灌設施建設;針對撂荒面積較為集中的偏遠山區,全鎮加大資金投入,修建農村公路,改善交通條件。目前,已完成復耕面積約120畝;預計2023年全鎮糧食產量5649噸,同比增長5%;蔬菜產量20935噸,同比增長5%。
因地制宜開展吉隆鄉村振興品牌建設。該鎮推進招賢沃柑、漢塘沃柑“一村一品”產業品牌建設,擦亮省級“沃柑專業村”名片。農業企業發展向好,惠州市鵬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樂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創建粵字號農業品牌,現代農業企業如雅翠堡省級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樂夫農業科技蛋雞養殖基地等也不斷發展壯大。
該鎮還與惠州學院合作開展優質綠色水稻示范項目,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在平政村民小組選取了3畝水田,進行優良絲苗水稻品種小面積引種試驗。從種子育秧苗到大田栽培,定期施用微生物菌劑。綜合運用誘殺技術,對水稻病蟲害進行綠色防控。
據了解,吉隆鎮先后發動群眾、企業、鄉賢在鄉村振興、獎教助學、扶貧濟困、村容村貌等方面投入資金超50萬元,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鎮村流動,鼓勵更多企業家、專家學者、青年人才和群眾投身“百千萬工程”,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活力不斷激發。
民生保障
辦好民生實事,展現民生溫度
日前,吉隆中心小學門前的人行天橋建成投用。從此,吉隆中心小學學生過馬路有了安全通道。而與吉隆中心小學門前人行天橋相距不遠的吉圣橋,由于使用年歲長久,橋面坑坑洼洼,破損嚴重。特別是元宵佳節舞龍活動,必經吉圣橋,人流量大,存在安全隱患。為確保群眾出行安全,該鎮聘請橋梁檢測第三方對吉圣橋進行檢測,并結合該鎮實際,對橋面進行修復升級,鋪設了瀝青路面,同時修整橋面圍欄,結合舞龍舞獅文化,對橋梁實施風貌改造,整個橋梁煥然一新。
這只是吉隆鎮為民辦實事的一個縮影。據介紹,今年吉隆鎮大力辦好民生實事,10件民生實事項目全面推進。其中文化廣場公園項目建設工程、平政村809村道擴建改造工程、平政村821縣道升級改造工程、轎嶺村譚公橋重建工程、石湖頭小學新建校門和運動場升級改造工程5個民生實事項目已圓滿完成今年任務目標。
同時,該鎮投資約150萬元,積極開展中央銜接資金、老區建設項目,圓滿完成白沙完村民小組到吉隆中學農村道路硬底化工程,新建大華村井完村小組公廁工程和平政圩至塘水邊、象牙坑小組門前道路建設工程等3項工程,埔仔村部分排水排污渠道升級改造工程預計年底完成改造升級。
為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力度,該鎮嚴格落實全面參保計劃,力求應保盡保、覆蓋全民,全年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1194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498人。為保障困難群眾生活,抓好社會救助工作,該鎮積極拓展社會救助服務供給,堅持落實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救助制度、臨時救助政策,共落實最低生活保障金418.77萬元,特困人員供養金115.80萬元,孤兒生活保障金2.21萬元,特困人員住院照料護理金14.53萬元,臨時救助金14.15萬元。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發放殘疾人護理補貼,截至目前,共發放補貼19.21萬元。
吉隆鎮還常態化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活動涵蓋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等五大類型,受到群眾一致好評。今年以來,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活動579場次,參與黨員8975人次、惠及群眾193274人次。
為凈化醫療市場,確保廣大群眾的醫療安全,吉隆鎮積極開展打擊取締非法行醫工作,開展了2次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對前期摸排的5間黑診所進行突擊檢查,現場查封3間無牌無證診所;今年開展藥品安全專項行動35次,出動執法人員72人次,執法車輛32輛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48家次,共立案查處藥品案件7宗。
此外,投入教育資金3745.45萬元,用于吉隆鎮轎嶺小學、荖埔小學新建、拆建校舍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吉隆幼兒園等11所學校(園)維修改造項目和吉隆中學等14所學校的功能場室、校園文化室等設施設備的購置安裝工作。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嚴鳳君 通訊員胡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