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東縣宣傳思想文化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
匯聚向上向善力量助推高質量發展
12月18日,惠東縣宣傳思想文化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堅決扛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守正創新,以新氣象新作為全面推動惠東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
惠東縣城風貌。
“草根名嘴”理論宣講隊創新宣講形式開展系列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方式更受老百姓歡迎,新聞宣傳形式更豐富,文旅結合、以旅彰文帶動消費升級……翻開惠東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繽紛畫卷,亮點多多、精彩連連。
抓輿論引導
鏡頭更多對準基層一線和行業先進典型
近年來,惠東縣不斷壯大主流輿論宣傳,把鏡頭更多地對準基層一線和各行各業先進典型,充分展示惠東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重點工作。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中心工作布局到哪里,就及時跟進到哪里、主動服務到哪里。
聚焦做好“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等宣傳報道,積極與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合作,先后制作推出一大批有亮點、有分量、有溫度、接地氣的重頭報道,讓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強勁。
設立“高質量發展惠東樣本”“高質量開新局”專欄,每周一、周四在《惠州日報》推出“惠東新聞”整版報道,原創新聞短視頻《廣東太平嶺核電預計2025年投產發電》《800只人工繁育海龜在廣東惠東集中放流》在新華社發布,采制關于“海南鳽”的短視頻及電視新聞被全國各大媒體爭相轉載報道……一個個精心策劃的專欄專題、一組組精準聚焦的重頭報道,是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講好惠東故事、傳播惠東聲音,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生動寫照。
強理論武裝
重點打造“草根名嘴”理論宣講志愿服務品牌
群眾在哪里,理論宣講就延伸到哪里。近年來,惠東縣構建“干部講政策、專家講理論、百姓講故事”宣講體系,全域推進全縣性學習宣講品牌建設,選拔培養優秀百姓宣講員,重點打造惠東“草根名嘴”理論宣講志愿服務品牌。“草根名嘴”理論宣講隊深入田間地頭、小區院舍、生產一線等開展理論宣講,讓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充分發揮文化站、黨群服務中心等主陣地作用,用老百姓聽得懂、能領會的語言、故事,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全縣各鄉鎮(街道、度假區、旅游區)各部門積極開展黨課及宣講活動,把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從室內轉到戶外,把黨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向廣大干部群眾講清楚、講明白,打通黨的理論基層宣講“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今年縣級組織的示范宣講40余場,線下受眾觀眾2000余人次,線上受眾觀眾20000余人次。
在抓好理論學習、理論宣講的同時,惠東縣還不斷深化理論闡釋、拓展深度廣度。強化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建設與管理,推薦惠東縣高潭區蘇維埃政府中洞革命舊址、惠東縣高潭鎮歷史文獻展示館申報廣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加強新型社科智庫建設,優化決策咨詢服務……通過各種舉措,加強思想陣地建設,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同時,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為惠東縣建設文化強縣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積極營造“人人都是宣講員,個個都是行動者”的良好氛圍;加強與黨校、高素質人才等的聯系溝通,積極挖掘惠東縣社科人才、宣講專家、社科愛好者40余名。當前,惠東全縣各地注重培養宣傳骨干,結合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讓鎮村黨員干部充分了解實際情況,挖掘地方特色,展現相關工作實效。
樹文明新風
文明實踐活動全年開展逾萬場次
近年來,惠東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穩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持續拓展。廣泛開展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宣傳以及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鄉風、文明交通、移風易俗等文明創建和培育工作。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與時俱進。惠東縣制作文明創建系列宣傳片、開展線上調查+入戶宣傳和問卷調查工作、常態化開展周末清潔日活動,多舉措全方位調動市民積極參與文明創建工作的熱情。
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作用,組建志愿服務隊伍,全年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全縣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17+298”全覆蓋基礎上,延伸打造9個文明實踐點(基地)。以陣地共建、活動共聯等為抓手,大力開展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縣黨群服務中心“雙中心”融合工作。
今年,全縣常態化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約1.1萬場次。結合節日等,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逢五撿跑”“煙頭不落地·撿跑來助力——撿煙頭兌換禮品活動”等,持續推進文明巴士等具有惠東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日”,確保實踐活動持續長效、有節奏開展。
認真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以創建文明校園為工作重點,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動。堅持集中與經常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扎實推進非遺文化傳承基地進校園,開展“非遺少年說”等活動,增強學生對惠東漁歌、舞龍舞鳳舞獅、擂茶制作技藝等非遺文化保護意識和傳承信念。目前,惠東已創建全國文明校園1所、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1所、廣東省文明校園先進學校2所、市級文明校園75所、縣級文明校園181所。
持續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提質行動,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目前,全縣共有全國文明村1個、省文明村1個、市文明鎮7個、市文明村63個,縣級以上文明鎮11個、文明村169個,縣級以上文明村和文明鎮占比分別達到68%、91%。
促文旅融合
積極探索“文化+濱海旅游”模式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基礎。惠東結合紅色基因、綠色生態、藍色濱海、古色人文等優勢,系統挖掘整理當地歷史文化資源,深入開展梁化古郡、白馬窯址等文明探源工程,大力推動惠東漁歌等非遺傳承發展。
積極開展紅色革命遺址的深度調研,推進全縣各地紅色遺址的修復和建設,串珠成鏈形成紅色經典旅游線路。推進百慶樓、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陳列布展的提檔升級,提升紅色場館的教育學習功能。
舞龍舞獅、夢幻燈光秀、漁歌專場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接連不斷、精彩紛呈……今年4月底,惠州·巽寮第九屆媽祖文化旅游節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近年來,此類由政府搭臺牽頭,借助民間力量舉辦的文旅活動常態化開展,如高潭首屆端午粽子節、平海古城第十一屆文化藝術節等,為市民群眾提供了獨具惠東特色的文化佳肴。
惠東積極探索“文化+濱海旅游”模式,將本地特色文化嵌入旅游景區、酒店民宿等公眾生活場景,打造以廣東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一滴水圖書館為代表的更多旅游打卡點,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具時代活力和生機。
從一方漁歌,到一部歌劇,惠東漁歌越唱越潮。11月初起,以現有非遺資源為主線,耗時3年多組織創作的首部惠東漁歌劇《漁村里的故事》在市、縣、鎮三級平臺成功演出,反響熱烈。
惠東持續做好漁歌傳承的非遺文章,通過打造一系列漁歌文化品牌,讓惠東漁歌常唱常新。日前,在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2023中國原生民歌節上,惠東漁歌《海的呼喚》節目作為代表廣東省參演的兩件作品之一亮相舞臺,這是自2008年惠東漁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來首次參加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大型展演展示活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洪鵲兒 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