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水口鹿江瀝北側道路通車 可緩解惠澤大道擁堵

        這段時間,家住惠城區水口街道片區的市民謝先生很有幸福感,自從家門口的連接路打通后,他不再繞路走,經由鹿江瀝北側道路往江北上班,出行便利、順暢了許多。

        記者從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了解到,鹿江瀝北側道路工程建設歷時11個月,于上月31日道路主體完工通車,有效打通了三環路東段的連接路,暢通了周邊居民及多所學校師生出行,同時分流了惠澤大道的車流量,緩解了惠澤大道高峰期的擁堵現狀。

        有效緩解惠澤大道高峰期的擁堵現狀

        水口鹿江瀝北側道路工程位于水口街道片區,道路總長3571m,共包含機場路、清湖路、E號路、G號路(設計施工暫用名)等4條規劃市政道路,其中,機場路、清湖路為城市主干道,雙向六車道,設計車速50公里/小時,E號路、G號路為城市次干道,雙向四車道,設計車速30公里/小時。

        28日上午9時許,記者駕車行駛在鹿江瀝北側道路,瀝青路面寬敞、平坦、整潔,沿途視野開闊,道路兩側的綠化營造出了通透、明朗的景觀,駕駛體驗感舒適。路上車輛來來往往,秩序井然。

        “鹿江瀝北側道路通車前,惠澤大道跟三環東路交叉路段平時很擁擠,往來東江工業園和水口的車輛很多,周邊居民出行時經常會遇到塞車的情況,出行十分不便”,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工程三部部長劉強說道。

        鹿江瀝北側道路建成通車。為加快解決水口片區通行不暢,回應群眾便捷出行需求,鹿江瀝北側道路被列入2023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年內建成通車的10條市政道路之一,于2022年6月28日進場施工。為推進這項民生工程,市政園林事務中心成立項目管理組,制定倒排計劃,科學優化施工方案,加大施工力量的投入,與相關部門通力協作,持續發力推進征地拆遷、管線遷改的協調工作,先后克服了征拆、連續強降雨等多種制約因素,保質保量如期完成建設任務,確保道路于今年5月31日如期通車。

      鹿江瀝北側道路建成通車。

        “鹿江瀝北側道路建成通車后,有效打通了三環路東段的連接路,通過主線繞行能有效躲避擁堵”,劉強指出,該道路通車,能有效分流周邊主干道路的交通壓力,緩解惠澤大道高峰期的擁堵現狀,提高片區道路市政設施網絡的系統性和連通性,促進片區路網格局完善,對市民及惠州中學、惠州市科貿職業技術學校、惠州市合生實驗學校等周邊眾多學校師生的日常生活出行來說也更為便利。

      全線進行了無障礙設施優化設計。

        全線優化無障礙設施改善環境促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看到,鹿江瀝北側道路全線進行了無障礙設施優化設計,對市民出行十分友好。

        在無障礙設施方面,采用了不銹鋼下沉式隱形井蓋,與人行道無縫銜接、完美融合,讓市民告別井蓋高差顛簸和異響,讓井蓋開啟“隱身靜音模式”,使通行舒適性大大提高,也解決了城市盲道繞行、銜接不暢等問題。與此同時,通過重構無障礙坡道坡度,優化無障礙坡道口,保障行人、非機動車、三輪車等順暢通行;通過優化路緣石高度,使輪椅或非機動車經過時減少顛簸;通過優化慢行設計及小區車輛分流,滿足盲道和乘客無障礙通過、保證騎行質量、提高行車安全。

      道路兩側的綠化營造出了通透、明朗的景觀。

        全線進行了無障礙設施優化設計。人行道方面也內有玄機。人行道采用透水磚,底部設復合土工膜(防滲)堪稱“會喝水的人行道”,設有碎石盲溝、橫管等,能實現“小雨不見水、大雨不積水”,有效改善雨天行走濕滑和非機動車輪胎水漂打滑問題,降低事故發生率,保障通行安全。

        在綠化種植方面,因地制宜,行道樹與側綠帶種植常綠喬木、開花喬木,栽植草坪,營造良好的道路景觀效果,同時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另外,交叉口渠化島栽植有視覺引導作用的開花喬木鳳凰木為主,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提升通行能力。

        “以前這邊的路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現在路修好了,道路和綠化環境都變好了,這個片區看起來也更‘高大上’了”。居民王先生說道。

        道路兩側的綠化營造出了通透、明朗的景觀。鹿江瀝北側道路的通車,對于完善沿線地塊的市政基礎設施配套,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沿線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的建成有助于進一步拓展我市城市發展空間,助力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文圖、視頻 惠報全媒體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高揚

      編輯: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