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三新漫談
如何讓更多人出門十分鐘就能打球?
熱鬧非凡的佛山市南海區百村(居)男子籃球賽、圈粉無數的廣州市番禺區“鄉村振興杯”男籃聯賽,中山市、東莞市麻涌、梅州市五華縣、河源市龍川縣、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相繼舉辦“村BA”……今年以來,各路非職業籃球、足球愛好者們讓“村BA”“村超”火辣出圈,從競技體育到全民運動,群眾健身的熱潮掀起一波波浪潮。
惠州市民自然不甘“寂寞”。夏天到來,大家的健身熱情也隨著氣溫的攀升而澎湃高漲;@球場、足球場邊,擠滿了喝彩和等候上陣的運動愛好者,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運動場館也人頭攢動。酣暢健身之余,不少市民也在費心尋覓距離近、環境設施好的運動場所,期待運動越來越便利。
市民在籃球館打球。
(一)
近年來,為了更好滿足群眾健身需求,惠州的公共運動場館和群眾健身、運動休閑場所建設方興未艾。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惠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68平方米,比全國人均多0.06平方米。即便如此,相比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平方米的美國、19平方米的日本來說,這個數據依然非常薄弱,人們的健康健身需求依然“缺口”很大。
2023年起施行的《體育法》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向公眾開放。惠州則是推動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先行者”。2016年,我市確定市體育運動學校、市華羅庚中學等10所被認定為省級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示范學校的室外體育場免費對外開放。2019年擬定的《惠州市中小學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指引》,對體育場地設施條件、開放時間、保障制度、入校資格、信息發布以及監督制度等方面作出規定。
對運動愛好者來說,學校體育場地免費對外開放著實“香”。至2022年,全市400余所中小學超1000片體育場地在暑假期間對外開放,極大地滿足了學校周邊居民的健身需求。但不可否認,這項惠民政策在具體落實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場地設施開放不徹底、開放時間短,以及維護管理、收費標準等,讓人們到學校打球有“不夠盡興”的無奈感。
市華羅庚中學操場。
(二)
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健身需求,除了現有場地的開放,做好盡可能地擴大體育場地新“版圖”這個“加法”是必經之道。
在浙江杭州、舟山,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是市民的“心頭愛”。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指的是為加強土地集約利用,在社區、公園綠地、濱?臻g、海塘堤壩、橋下空間、屋頂等區域,見縫插針建設可供全年齡段人群運動健身的公共體育設施。
以杭州為例,2022年就建成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2243片,共計78.9萬平方米,許多已成為“網紅”運動打卡地。比如拱墅區石德立交橋下的杭州籃球公園,不僅是周邊群眾日常運動的場地,還經常舉辦人氣頗高的籃球比賽,帶動了周邊文旅消費的升級。在建設嵌入式體育場地過程中,杭州、舟山還發起“尋找金角銀邊”行動,讓老百姓提出場地需求和規劃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落地。
《惠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平方米以上,基本實現城市1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從2022年的2.62平方米到2025年的2.8平方米,按照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05.02萬人計算,三年將增加體育場地面積108萬多平方米。
構建更加便民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絡,增加體育場地面積,惠州可像建設“口袋公園”那樣,巧用“繡花”功夫,將“犄角旮旯”的空地變成市民健身的嵌入式體育場地。
惠城區水口街道姚村村免費體育培訓豐富村民文體生活。
(三)
不論是開放學校體育場地,還是建設嵌入式體育設施、口袋公園,都是用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的生動實踐。辦好家門口的運動健身場所,我們“大有可為”。
預約可以更便捷一些,讓體育運動場所“看得見”。截至目前,惠州共有體育場地15355個。其中,惠州市一級建有惠州奧林匹克體育場、惠州體育館、金山湖游泳跳水館、金山湖體育館和2萬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廣場;縣(區)一級全部建有“三大件”體育場館,53個鄉鎮全部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市還建有約180個社區體育公園400余片足球場。
這些體育運動場所在哪里?怎么預約?有哪些運動設施?老百姓如果一個個打電話去問或在網上搜索,難免要經過一番折騰甚至還會出現信息滯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運動場館完全可以通過掌上預約實現更好地為民服務。比如,惠州去年推動學校體育運動場地向社會開放時,就開通了微信小程序“群體通”惠州板塊,人們可以查詢學校場地開放信息及電話預約信息。
除了單個體育運動場所實現掌上預約外,一個縣(區)乃至全市的體育場地也可以通過智慧化建設,實現互聯互通,充分借助5G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打造惠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信息化平臺,實現體育場館活動預訂、賽事信息發布、科學健身指導等網上服務。
打造品牌活動,讓體育運動場所“活”起來。大大小小的體育場所,除了要有專業的運營、維護外,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開展賽事活動,帶動全民參與健身。比如全國各地村居開展的“村BA”,除了將當地的籃球場館“物盡其用”外,還帶旺了當地的鄉村旅游。我市各級體育場館也可以積極聯動體育社會組織,挖掘資源,舉辦“三大球”“三小球”以及游泳、瑜伽、太極拳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賽事,讓體育場館人氣旺起來。惠州企業眾多,也可以創新舉辦“廠BA”“廠超”等活動,活躍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這也是打造惠州良好營商環境的有力抓手。
我們期待“出門10分鐘就能打球”能更快地照進每個人的現實,家門口的“健身圈”越來越熱鬧,人們因運動健身獲得的幸福感更強、生活更美好。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歐陽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