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瀝推進“翰墨梅香·竹海溫泉”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

      原標題:

        橫瀝推進“翰墨梅香·竹海溫泉”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

        十村一圩鎮串珠成鏈帶旺美麗經濟 

        記者日前沿著橫瀝鎮“翰墨梅香·竹海溫泉”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的建設線路行走在各個鄉村,不時能看到火熱的建設景象:村道上工人忙著鋪水泥,對道路進行硬底化升級;一個個小公園、小廣場逐步建成;矮陂美麗圩鎮建設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即將舊貌換新顏。

        作為惠城區重點打造的兩條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之一,橫瀝鎮“翰墨梅香·竹海溫泉”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于2021年9月正式動工建設,隨著各個項目逐步完成,目前已初見成效。在完善基礎設施和提升鄉村風貌的基礎上,接下來該鎮將充分利用各村農業和文化旅游資源,因勢利導促進產業發展,壯大農業經濟,打造精品鄉村旅游線路,為鄉村振興“造血”添活力。

      橫瀝墨園村美麗的鄉村景觀。

        示范帶全長14公里,串起10村1圩鎮

        據橫瀝鎮農業農村辦有關負責人譚偉鵬介紹,橫瀝鎮“翰墨梅香·竹海溫泉”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以墨園村為起點,以黃沙洞村為終點,以259省道、YG64鄉道和203縣道為主線,全長約14公里,覆蓋墨園村、翟村村、嶺下村、大利村、洋圳村、土橋村、沙崗村、泰安村、矮陂村、黃沙洞村10個行政村和矮陂圩鎮。示范帶建設的重點項目包括,推進YG64鄉道和203縣道“四好農村路”建設、道路沿線風貌提升、矮陂長興美麗圩鎮建設、沿線田園整治和美麗田園建設、“四小園”建設、沿線景觀節點和標識系統建設等。自2021年9月正式啟動示范帶建設工作以來,目前各項目基本完工或正在收尾。

        “為推動示范帶建設項目落細落實,我們加大督導力度,高速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各部門各村全力配合,隨著沿線景觀節點和標識、‘四小園’等項目的完成,目前示范帶建設初見成效。”橫瀝鎮黨委書記汪建輝介紹,接下來,該鎮將繼續推進示范帶創建工作,抓好沿線10個村1個社區(矮陂長興社區)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培育壯大農村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同時,利用墨園村的古村落文化與黃沙洞村的溫泉和美麗田園風光等優勢,串珠成鏈打造一條精品旅游路線,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鄉村美景、美食,暢游竹海、泡溫泉,感受橫瀝鄉村振興新成果,以美麗鄉村帶旺“美麗經濟”。

        完善設施優化環境,美麗鄉村宜居又宜業

        沿著一條嶄新的瀝青路走進墨園村,只見村內綠樹、古屋、池塘相映成趣,村道邊盛放的三角梅、紫荊花仿佛給村道鑲上了一道花邊,擺放著石桌石凳的小景點、小公園成為村民休閑的好去處。

        墨園村黨總支部書記劉紅蘭告訴記者,近年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中,該村因地制宜、見縫插針建設“四小園”,目前村內建有3處可供村民休憩的涼亭,打造了64個景觀小節點。日益美化的鄉村環境和10多棟古建筑,引來不少市民游客探訪。看好村里的發展前景,一些外出村民也返鄉進行農業種植、投資民宿等,村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目前,村里的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工作仍在繼續,記者看到緊鄰東江的堤圍路不久前鋪上了瀝青,部分村道在進行硬底化改造,沿路的景觀圍墻也即將建設完成。鄉村振興給村里帶來了美好的變化,村里也更加支持配合鄉村振興工作。村民駱紅蘭就把自家位于進村口一塊約30平方米的土地讓出來建設“四小園”。

        除了墨園村,記者在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的沿線各村均看到一幕幕忙碌的建設場景。比如,黃沙洞村正在平整入村口的土地,準備建設溫泉廣場;矮陂長興社區正在建設美麗圩鎮,一座座舊樓房經過外立面改造和統一廣告招牌,實施道路改造、“三線”下地、污水收集管網工程等,整個圩鎮面貌變得更加整潔美觀;洋圳村借助精品村建設的東風,結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對村道進行硬底化改造,對灌溉渠實施“三面光”工程,并在村內建起一個占地40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配置了籃球場、健身器材、小游園等,結束了村內沒有廣場供村民休閑活動的歷史。得益于近年來鄉村振興工作的全面推進,橫瀝鄉村一幅幅美麗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培育“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為鄉村振興“造血”

        創建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不僅僅是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更在于培育壯大產業,以產業“造血”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當前,橫瀝正結合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創建,在提升鄉村風貌的基礎上,大力培育農業和旅游產業,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發展格局。

        位于矮陂村的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市環通梅菜有限公司,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北京“慶豐包子”也是該公司的客戶。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有梅菜種植基地350畝,全部實行標準化種植。同時,以“公司+合作社+加工廠+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農戶結成利益聯合體,每年收購訂單近5000噸。

        位于泰安村的健生生態農業基地,其獨具特色的星空度假屋、花海、綠色農產品種植基地等,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項目建設不僅給村民和村集體增加了土地流轉租金,還為數十名村民創造了就業機會。

        墨園村則大力發展農旅產業,如做好粵菜師傅文化傳承,打造“舌尖上的墨園”;通過農業種植發展家庭農場、親子采摘項目;利用古村文化和美麗生態景觀,盤活閑置房產,開發民宿產業,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黃沙洞村的溫泉旅游更是引得惠州及周邊城市游客紛至沓來,村內現有50家溫泉民宿和16家農家樂,溫泉旅游產業讓村民們增收致富。

        除了這些“龍頭村”,其他村也不甘落后,想方設法導入產業謀發展。洋圳村正在與一家農業企業洽談合作,準備流轉400畝土地種植鷹嘴桃,并與周邊160多畝魚塘連片打造“圍武桃園”,以土地租金、分紅、就業等方式促進村民增收。“春賞桃花夏摘桃,等人氣旺起來還可以發展農家樂、民宿,帶動村民農產品銷售和鷹嘴桃種植。”洋圳村黨總支部書記潘伯祥向記者描繪該村的發展圖景。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匡贇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