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惠城區橋西街道南湖社區接收了一份特殊的“禮物”。82歲老人李治平因腿腳不便,邁著蹣跚的步伐,將“禮物”送到社區黨委書記張東玲手里,言語中有些激動:“我挑了幾個月,找出了100張老照片,在建黨100周年之際獻出來,特向黨組織匯報!”
61年黨齡,濃縮在這本紅色紀念冊《謝黨恩》中。百幅照片,從1960年至今,紀念冊記錄了往昔的崢嶸歲月和社會的滄桑巨變;更多展現的是李治平個人足跡始終緊隨黨的召喚: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里。“我想把這本紀念冊的內容留存下來,讓更多年輕人從中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崩钪纹秸f,他愿以一顆初心點亮更多紅心。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李治平老人來到南湖社區黨委辦公室上交“特殊黨費”。
經受考驗
軍旅21年獲3次三等功
李治平生于1940年9月,196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他積極響應號召入伍,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在軍旅21年間獲得三等功三次!笆屈h和人民把我培養起來的,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崩钪纹饺缃褚廊煌旰帽4嬷粋個勛功章,視若珍寶。
退伍不褪色。退伍之后,李治平回到了家鄉惠東縣安墩鎮,致力于帶動家鄉人民脫貧致富。憑借專業攝影技術,1990年他在縣城開了一家錄像館,培育了一批年輕攝影師;為了提升家鄉農特產品品質,他前往河南鄭州引進更優質的番薯種苗;手工制作番薯粉絲費時費力,他潛心多年成功研究制作番薯粉絲的機器,并免費提供給鄉親們使用……在他心中,只有把家鄉人民照顧好,才對得起黨和國家的培養,才對得起那一塊塊閃亮的功勛章。
一張張照片、一雙顫巍巍的手、一盞臺燈下細細挑選……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幾個月前,李治平開始著手準備百張照片,記錄往昔的崢嶸歲月和社會繁榮發展,以及家庭的成長歷程,將其制作成冊。他說:“沒有黨的培養,就沒有如今美好的生活,這是一名老黨員對建黨100周年的特別祝賀!
心系抗疫
交特殊黨費支援武漢
出生于戰爭年代,成長于動蕩時代,晚年安享和平,李治平總是帶著感恩的心去做每一件事。退休后,他仍然關心國家大事,在有需要的時候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助困難群眾、主動繳納特殊黨費、捐款捐物……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李治平來到南湖社區黨委辦公室上交一份“特殊黨費”。他雙手顫抖地拿出用紙包好的錢,一張沒有署名的紙條上寫著“黨員捐資支援武漢1000元,錢是春節前從銀行取出的,不用消毒”,樸素的語言飽含老黨員的一腔赤忱。
“當時李治平老人戴著一個普通的棉布口罩,說不舍得購買符合防疫標準的醫用口罩。從這可以看出老人平時生活很節儉,但惦記著武漢的群眾。”橋西街道黨建辦副主任李曉雪說,這一幕讓當時在場的年輕黨員們深受感動。
為了不讓思想落伍,李治平雖然患多種疾病,行動不便,但他每天通過電視和報紙了解國家大事。在他家里,沙發旁放著的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國共產黨簡史》等各類學習書籍,翻皺的書上每頁都有紅色標記。
發揮余熱
用“一點紅”帶動“一片紅”
“老人家一輩子堅守初心、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和年輕黨員的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多、不夠好!睆垨|玲說,在平時走訪中,李治平老人用實際行動詮釋愛黨愛國情懷,為社區年輕黨員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黨課。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比绻f對身邊年輕黨員的感召是潛移默化,那“愛崗敬業 甘于奉獻”的家風家訓則是李治平通過言傳身教影響著后輩,讓他們在各自不同崗位上為社會作貢獻。
李治平在自著《雜文選》一書中,除了記錄他從入伍以來的點滴故事,還有寫給兒孫們的家書。當年,李治平的小孫子正值叛逆期,產生了厭學情緒,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此他寫了一封家書,家書中寫道:“每個人都是國家的組成分子,要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最終小孫子正視自身問題,努力讀書,最后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
李治平認為,合格的黨員不僅自己要始終保持堅定的信仰,還要以身作則帶動家人,養成優良家風,讓每一名晚輩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特約通訊員邱娜 通訊員李曉雪 張東玲 苑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