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惠州老城區上塘街,青磚墻、綠琉璃,東湖旅店至今仍然是別致典雅的別墅外觀。沿著上塘街一路行走,古色古香的騎樓街是見證惠州商業興起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水東街。其中,位于水東東路50號的鎮記號,是目前水東街商鋪中改動最少、一直保留著民國特色的店鋪。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第二批),位于惠城區橋東街道的“惠州水東騎樓商埠游徑”上榜。加上在首批游徑中,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包含了惠州飛鵝嶺東征游徑,目前惠城區共有2條游徑入選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
東湖旅店。
全長約2.1公里,為東湖旅店—鎮記號—水東街騎樓群
“惠州水東騎樓商埠游徑”的具體游徑路線為:東湖旅店—鎮記號—水東街騎樓群,入選“近代商埠開放文化遺產游徑”。該游徑長度約為2.1公里,依托上塘街、下塘街、濱江東路,串聯起東湖旅店、鎮記號以及眾多臨街騎樓。走在這條游徑中,仿佛穿越回到當年,感受惠州商埠的繁忙景象和那段動人的紅色故事。
“將位置相鄰、文化內涵相近的文化遺產點進行綴合,串珠成鏈,形成主題游徑,是讓文物‘活起來’、推動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重要形式!睆V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認為,入選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有利于提升惠城區文化遺產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影響力,讓人更深入地領略惠城區千年文化積淀,增進對嶺南名郡文化的認知和熱愛。
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與首批游徑相比,第二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更加集中體現出粵港澳大灣區近代發展歷程,重點選取了文化遺產資源點較為集聚、歷史文化價值較高、現存文化遺產資源點保護情況較好且具備對外展示游覽條件的文化遺產集聚片區,構建長度適中、適宜步行或騎行、品質較高的觀光游覽實體游徑。
游徑最重要的是“游”,還要可玩可讀。專家認為,“惠州水東騎樓商埠游徑”長度不超過3公里,適合游客親子步行游玩。游客還能就近打卡惠州西湖、祝屋巷等旅游熱門地,感受惠州古城的歷史韻味。
水東街騎樓群。
眾多臨街騎樓見證惠州商貿發展
“惠州水東騎樓商埠游徑”見證惠州商貿發展,也是惠城區商埠文化的集中展現。該游徑依托上塘街、下塘街、濱江東路,串聯起東湖旅店、鎮記號以及眾多臨街騎樓,騎樓殘存水東街歲月的痕跡,再現惠州當年商埠的繁忙景象,處處訴說著千年古城的魅力。
明清兩代,今日惠城區橋東為歸善縣中心,憑借三面環水的地理優勢,成為惠州乃至東江中上游的交通樞紐。其中,水東街成為東江流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商賈云集,酒樓林立,被譽為廣東的“清明上河圖”。
民國時期,隨著東江水運交通的進一步發展,水東街商業發展達到鼎盛,還迎來了大換臉,從傳統的建筑變成中西結合的騎樓。臨街的騎樓既具有南方特色,又兼具中西合璧風格,構造極為講究,絕大部分是一樓一頂,各式的西洋屋頂壁面后,是傳統中式“金”字型瓦頂。
騎樓上住人,下為人行道,雨天行人不憂雨。一幢幢“長了腳”的房子成為惠州城市街景的顯著特色,也成為惠州中西方文化交融與商貿交流的見證者。
其中,鎮記號是目前水東街商鋪中改動最少、始終保留著民國特色的店鋪,商鋪招牌上仍保留有“鎮記號”三字,最難得的是其豎櫳門板和青磚鋪設的鋪面一直沿用至今,遺留下來的“鋪鍘頭”也是一大特色。
“東湖旅店則是這批游徑中為數不多的紅色史跡點,串連粵港兩地記憶!辈軇耪f,抗戰時期,這里是粵港秘密大營救重要的中轉站之一,地下黨黨員盧偉如當時以香港昌業公司老板的身份在此住下。
東湖旅店位于惠城區上塘街70號,由惠州籍人士翟雨亭于1935年興建。據統計,在粵港秘密大營救中,共有800多名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被安全轉移到內地,其中有100多人曾入住東湖旅店。
鎮記號。
文化遺產活化利用,促進與旅游產業對接融合
能入選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除了依托商業歷史背景,也離不開近年來惠州市、惠城區政府對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視和保護。
為配合惠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4年4月開始,惠州開展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整治工作,水東街借此東風,漸漸恢復“舊容”。水東街一期按原規劃完成,近年來吸引數十家文旅商主題店入駐,電音劇場、音樂餐吧等業態充滿活力,成為引領惠州夜間文旅經濟的新潮流。
去年,作為惠城區打造“城市會客廳”項目的核心區域,該區投入8000萬元對水東街二期基礎設施實施改造,包括地面改造、風貌立面改造等,不僅使水東古街重現舊時景象,也再現各歷史時期的商埠、老字號。
為了讓東湖旅店紅色基因鮮活起來,2018年由政府斥資原址修繕,辟為“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2019年1月30日,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惠州又一處革命史跡和紅色教育基地,現為市級文保單位。
如今走進東湖旅店,可以看到一萬多張舊照片及一批革命戰士使用過的刀槍炮等實物,仿若通過時光隧道重回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游客們還可以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多媒體等,全面了解秘密大營救歷史。
據了解,東湖旅店二期工程建設將啟動,并根據營救行動設計路線讓廣大游客“重走營救之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使東湖旅店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紅打卡點。
“文物活化利用是文化遺產游徑建設的重要環節。將文化遺產進行點線面綴合,串珠成鏈,形成主題游徑,有利于粵港澳三地游客深度體驗惠城區文化特色濃郁的游徑產品,對城市精細化管理、促進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美譽度具有重要意義。”惠城區文廣旅體局局長巫志華表示,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的建設契機,惠城區將進一步實現文化與旅游產業的對接融合,讓歷史文物煥發新的活力、迸發更強魅力。
相關鏈接
東湖旅店
東湖旅店位于惠城區上塘街70號,由惠州籍人士翟雨亭于1935年興建,曾是秘密營救香港淪陷區文化名人的惠州接送站之一。
2012年被惠城區人民政府確定為不可移動文物,2018年由政府斥資原址修繕,辟為“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2019年1月30日,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惠州又一處革命史跡和紅色教育基地,現為市級文保單位。
鎮記號
鎮記號位于惠城區橋東街道水東東路50號。據其后裔鄭偉亮介紹,騎樓建于1943年,坐南朝北,建筑為三進,樓高三層磚木、混凝土騎樓結構,總面闊3.5米,總進深24.7米,占地面積86.4平方米。2015年被評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鎮記號最有特色的是其店面古舊的大門,大門是豎櫳門板,每塊木板都鑲了一個鐵環以供鎖門,這種豎櫳門有別于趟櫳門,多為店鋪才有。
水東街騎樓群
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東江與西枝江交匯處南岸,橋東片區西北部。核心保護區北起濱江東路,南至上塘街,西至新建路,東至東江沙路,面積約6.9公頃。
街區以東西向的水東東路為軸,以南北向垂直于東江的街巷為支路,形成典型的魚骨狀街巷肌理。現存傳統街巷10條,總長度約1200米。街區內民國風格騎樓商業街風貌完整,連片而建的騎樓和竹筒樓建筑,既有嶺南建筑特色,又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龔妍 譚琳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周文媚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