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市委全會和市兩會精神,提升惠城區宜居宜游宜業城市中心區的首位度,今年,惠城區在全區開展“行走惠城 服務百姓”主題活動,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在該區高質量發展中當主人翁、做發動機,帶著為民情懷行走惠城,用腳步丈量家園,第一時間回應群眾訴求,為群眾排憂解難。即日起,惠州日報“惠城視點”開設“行走惠城 服務百姓”欄目,敬請關注。
人大代表行走惠城。
在“行走惠城 服務百姓”主題活動中,惠城區人大常委會積極行動,立足于融入發展大局、發揮主體作用,組織人大代表走進鄉村、走進企業、走進社區,了解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找出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助推更加幸福國內一流中心城區建設。日前,人大代表們到水口、汝湖察看農文旅產業發展情況,為惠城區鄉村振興貢獻人大智慧和力量。
代表們走訪汝湖鎮下圍村。
引入“活水”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代表們一行深入水口街道下源村、廣東海納現代農業生態園,汝湖鎮長湖古韻新村(上、下圍村)、源茵生態園等,邊走邊聽邊看邊問,詳細了解農文旅產業發展情況、做法及下一步發展規劃。
廣仍公路汝湖段兩旁,民房加蓋了藍灰色的屋檐,立面實施了美化亮化;沿線的長湖瀝河涌整治初見成效,夜晚沿線亮化工程亮燈,如同熒光玉帶蜿蜒鄉間;各式各樣仿古圍墻外,綠化升級,紅綠相間,“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前或綠意蔥蘢、或繁花似錦……
四小園建設。
這是汝湖鎮正在實施的鄉村風貌提升工程成果。該鎮從去年10月開始,以上、下圍村為重點,全力實施農房微改造、特色景觀、三線下地、綠化提升等四大工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邁出新的一步。“汝湖計劃推動16個先行示范點,引入社會力量,設計農文旅項目對外招商。”汝湖鎮鎮長羅鋒能說,汝湖將引入“活水”撬動美麗鄉村建設持續運作,與企業合作,充分發掘紅色文化和古村落旅游資源,打造集觀光休閑和紅色教育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項目。
水口街道下源村位于水口中部,緊鄰東江。下源村黨總支部書記嚴小軍介紹,近年來,下源村積極挖掘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使下源村成為惠州有名的農業觀光村。“下源村因地制宜,將建設‘環形水鄉’,利用村內密布的池塘水系,打通各池塘間的水道,將周邊公共資源與景觀要素合理串聯,形成‘村—塘—田—江’疊合的特色休閑游玩線路,把下源村打造成水口街道綠色發展引擎和惠州休閑后花園。”嚴小軍說。
把發展鄉村旅游
作為鄉村振興重要抓手
代表們認為,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文旅產業發展,各鎮(街)積極行動,惠城區農文旅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核心競爭力、基礎設施建設等還需加強。
“惠城區農文旅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下階段要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用好農業資源,突出地域特色,實現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娟表示,要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提升鄉村對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的吸引力,為農民增收、鄉村繁榮提供助力;要創新宣傳營銷方式,不斷提高鄉村游知名度;健全農文旅產業項目促建機制,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不斷釋放旅游消費潛力,助推惠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聲音
市人大代表鄧苑萍: 實施“老屋共享制”帶動鄉村經濟
鄉村閑置的老舊房屋很多,如何整合資源力量,活化這些鄉村記憶?可以實施“老屋共享制”,讓“產主”(所有人)、“房主”(運營方)和“玩主”(實際使用人)通過協議制定房屋改造計劃,分配房屋收入,讓鄉村老屋“重生”。同時帶動鄉村農文旅經濟,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區人大代表翁煜:
鄉村農文旅產業要擁抱“文創+”時代
鄉村農文旅產業,要擁抱“文創+”時代。可以設計“+民宿”“+設計”“+節慶”“+非遺”等,加深記憶點,打造IP,比方說打造地方形象標識,形成地方伴手禮的產供銷產業鏈,最終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注重人才培育,一方面要注重引入相應的人才,另一方面要虹吸外出青年回鄉創業,通過教育提升等方式讓本地村民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服務提供者。
區人大代表翁國平:
讓農產品搭上網絡快車“走出去”
鄉村振興除了要注重人居環境改造外,也要融入現代化互聯網。抓住建設中國(惠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互聯網發展的機遇,推動鄉村振興和互聯網發展深度融合,通過互聯網技術,把鄉村建設的優勢資源產品推廣出去,讓農村既充滿網絡時代發展活力,又富含信息時代發展文明。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鄧惠婷 龔妍
圖片 謝菁菁 視頻 鄧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