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仲裁委博羅中心揭牌
提供“一站式、家門口、點對點”便民商事仲裁服務
日前,惠州仲裁委員會博羅中心在博羅縣行政復議中心簽約揭牌。該中心將通過提供“一站式、家門口、點對點”的便民商事仲裁服務,進一步促進博羅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健全發展,助力提升惠州“百千萬工程”法治建設水平,優化博羅縣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法治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題培訓現場。
借力620名仲裁員隊伍提升群眾法治素養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中心設有仲裁室與調解室等功能室,并有仲裁員、調解員等工作人員到崗開展工作。
據了解,惠州仲裁委員會博羅中心主要服務范圍有:線下普法宣傳、現場法律咨詢、專業調解、線上法律咨詢與受理立案、線上遠程開庭與當地現場開庭等。
中心設立后,將按照仲裁規則和惠州仲裁委“三快”審理案件規定,借助惠州仲裁委互聯網辦案管理平臺的優勢,進一步發揮仲裁職能,為當地提供優質高效專業的仲裁法律服務。
博羅縣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仲裁委員會博羅中心將與縣行政復議中心資源共享、相互促進,構建商事糾紛多元一體、和諧共生、融合發展的一站式、集成式仲裁法律服務中心。
惠州仲裁委仲裁員吳紅華表示,作為仲裁法律制度向基層延伸的具體舉措,該中心將發揮博羅作為“全國百強縣”的資源優勢,借力惠州仲裁委在冊620名仲裁員隊伍,多組織、多召開“千仲聯千企”經驗交流座談,大力宣傳推廣仲裁制度,助力市場主體和公眾提升仲裁法律意識,推動提升基層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助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
發布十大典型仲裁案例
當天,由惠州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惠州仲裁委、博羅縣全面依法治縣辦聯合舉辦的法治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題培訓在博羅同步開班,為150余名來自博羅、龍門兩地的調解員、仲裁員以及各鎮街分管法務、合同工作的負責人帶來一場干貨滿滿的知識盛宴。
“構建場景共生、文產共融、多方共建、主客共享的理念,引導古城古鎮4.0建設。”華南理工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院院長吳志才以“發揮環‘南昆山—羅浮山’優勢 助推惠州‘百千萬工程’”為題,分析了在“百千萬工程”與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背景下,惠州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方向。
“相比訴訟,商事仲裁具有高效性、專業性、國際性、靈活性、保密性的優勢。”惠州仲裁委資深仲裁員朱啟珍以“商事仲裁:為‘全國百強縣’之博羅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護航”為題,從商事仲裁的重要性、具體優勢、助力社會發展的具體路徑、企業如何選擇商事仲裁等方面入手,對商事仲裁的概念及其對營商環境優化、產業升級轉型等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影響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與講解。
“仲裁與司法在解決爭議中各有側重,仲裁更注重當事人的自主選擇和靈活性。”華南師范大學教授、惠州仲裁委資深仲裁員伍勁松以“法治助力‘百千萬工程’實務分享”為題,圍繞法治思維與仲裁、仲裁辦案流程與機制、仲裁成效評估與反饋等方面,結合惠州仲裁委的辦案實例,講述了仲裁制度服務“百千萬工程”建設的生動實踐。
“不簽訂建設工程合同有什么風險?”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雷彩霞以“防控建設工程合同風險 助力‘百千萬工程’”為題,聚焦合同簽訂、合同履行、工程竣工后3個階段的法律風險防控事項,結合實際案例、相關法律條文,向學員分享了簽訂建設工程合同的重要性與實操要點。
培訓班上發布了《惠州仲裁護航“百千萬工程”十大典型案例》,收錄了惠州仲裁委近三年來受理的十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僅涵蓋村企合作建房、土地租賃、環保工程、電商銷售等多個領域,同時涉及了多種類型的商事仲裁實踐。案例選取既體現了惠州仲裁委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也展示了仲裁制度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中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通訊員楊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