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柏塘:重塑茶產業鏈條 茶文旅融合發展

        站在博羅縣柏塘鎮羅塘村的山崗上,只見茶山如畫,徜徉其間,宛如在畫中游。游客慕名來此賞景、品茶、購茶,走的時候除了帶上美麗心情,還不忘帶走滿滿當當的一后尾箱農特產品。這正是柏塘以茶產業為抓手,譜寫產業富民新篇章的真實寫照。

        鄉村要振興,產業須振興。柏塘鎮黨委、政府與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珠聯璧合”,擦出產業發展的“火花”,通過黨建引領,以規劃先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茶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柏塘鎮更是將今年定為“產業發展拼搏年”,立足鎮域特色與實際,計劃通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探索,帶動全鎮茶農增加30%收入,把柏塘山茶做成“大灣區的中國好茶”。

      柏塘是全國“一村一品”(茶產業)示范村鎮、廣東省十大茶鄉。 柏塘鎮供圖

        以“人”為重

        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激情成發展最大優勢

        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是關鍵,良好營商環境的核心在“人”。今年是博羅縣的“營商環境綜合提升年”。柏塘鎮黨委、政府以“人”為重點,全面推動鎮域營商環境的綜合提升。

        在柏塘,該鎮推行“一線工作法”,即堅持“工作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檢驗”。正是如此,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柏塘的鎮村干部日夜兼程、身先士卒,集中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項目預征地1000畝。以市紀委監委為牽頭單位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于去年7月進駐柏塘鎮,為當地黨員干部樹立了榜樣。入駐后,市紀委主要領導多次率隊深入一線、深入群眾進行實地調研。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抓交通、帶產業、護生態、惠民生”的思路,以“想好就做,做到最好,必須做成”的工作作風,堅守“快、好、省、廉”的原則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由此奠定了駐鎮幫鎮扶村團隊助力柏塘全面振興的工作基調。

        “干部的干事創業激情,是柏塘發展的最大優勢。”柏塘鎮黨委書記陳湘自豪地說,鎮村干部以“拼勁、干勁、闖勁、苦勁”,以躬行實踐的行為方式喚醒百姓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主人翁意識,帶動了一大批群眾無償提供土地約600畝開展村道建設、河道整治等項目。其中,在“雙羅路”建設過程中,羅塘村村民先行讓出土地23畝,先行配合打通了1公里的柏油路,做到了先通路后補償。

        鎮村干部的熱情以及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以柏塘為第二故鄉的工作情懷,也激發了鄉賢愛鄉助鄉之情,不僅捐資近2000萬元助力鄉村發展,還吸引了一大批鄉賢回鄉創業,發展中草藥種植、茶產品精深加工、開辦民宿等,激活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

        以“黨建、黨風、黨員”帶動“村建、村風、鄉賢”,柏塘探索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鄉村善治新路子,形成了“鄉村要振興,干部群眾一起拼”的工作格局。

        時下,柏塘正以茶產業為龍頭,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面對這一新課題,干部的精氣神給了柏塘破題的信心和決心。

        規劃為先

        編制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規劃方案

        敢拼、肯干,不是一味蠻拼、死干,還要巧拼、會干。在鄉村振興中,柏塘鎮“規劃先行”,做到產業發展心中有數。

        眾所周知,柏塘是全國“一村一品”(茶產業)示范村鎮、廣東省十大茶鄉,以柏塘山茶聞名于周邊。全鎮36個村,村村種茶,70%以上人口從事茶產業相關工作,有近60個茶葉專業合作社、近3萬畝茶園,茶葉總產值超過3.72億元。

        柏塘的茶產業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但也存在產品單一、價值不高、品質參差不齊等短板,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也剛邁出步伐。

        產業之路在何方?柏塘鎮與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通過聘請中山大學規劃團隊結合柏塘實際編制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規劃方案。同時,與國內茶產業發展專業團隊和產業整合專家,對柏塘山茶產業研究及市場進行深度調研,分析柏塘山茶產業的優勢劣勢,運用“互聯網+”思維理念,搭建起產業運營管理平臺,共同“造船出海”發展茶產業。

        而今,該鎮制定并完善柏塘山茶標準體系,制作了柏塘山茶“大灣區的中國好茶”品牌系列宣傳片,山茶宴、山茶蛋卷、山茶月餅、山茶啤酒等茶的新衍生品不斷推出。4月20日,舉辦“大灣區中國好茶——柏塘山茶”品牌發布會暨柏塘鄉村振興項目云推介會,吸引了50萬余人次在線云觀看、5.2萬多網友點贊,吸引一批上市企業實地考察對接。目前,柏塘正與該團隊籌備標準化數字茶廠的建設,探索形成“生產在農戶、基地在鄉村、加工在鄉鎮、增收在農民”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

        作為柏塘全面振興的有力助推者,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在助燃釋能的路上也是有的放矢。柏塘鎮黨委副書記、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林元樂介紹,工作隊通過“精捋細篩”,匯總重點項目清單13項,涵蓋7項任務,全面推進柏塘鎮鄉村振興工作。其中,推廣使用柏塘山茶“茶文旅融合”品牌建設項目已簽訂兩份合同,共約130萬元;扶持本土特色民宿發展項目第一批7家民宿,打造一批有規模、有代表的民宿,為接下來民宿發展打下基礎。 

      博羅縣柏塘鎮鵝寨村的民宿。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創新為要

        “三變改革”推動產業造血

        一二三產融合是新嘗試,有了指引和規劃,還得有創新的勇氣和新點子。在柏塘鎮,一場產業發展的探索與變革正在推行,旨在破解鄉村發展土地碎片化、發展太散等問題。

        今年1月,柏塘在小洞村、石崗村、平安村舉行“三變改革”試點村五大合作社揭牌儀式。這是該鎮探索“三變改革”+產業“合伙”發展路子的重要節點,為當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注入了新能量。

        “三變改革五大合作”是指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在農村成立集體資產、土地、旅游、勞務、置業等五大股份合作社的農村發展新模式。“這是我們推動產業造血,打造農村經濟‘內循環’的重要抓手。”陳湘說,該模式以村級合作社、股份制公司為平臺,將碎片化的土地等資源統籌整合,再以村莊分類為引領,劃分好主體功能區,規劃好宜居“安樂窩”和旅游“搖錢樹”的布局,吸引企業進駐“合伙”發展產業,激活村集體發展內生動力。

        作為三大試點村之一的小洞村,在成立了小洞經濟聯合社后,以聚焦農戶土地入股為重點,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戶以其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經營主體,按合同約定獲得收益分紅。小洞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志雄介紹,歷時2個月,該村成功流轉1253畝土地,吸引多家文旅企業簽約入駐,總投資額達7億多元。“通過‘三變改革’,整合好土地資源,不僅為企業入駐減少時間成本,還能讓村民在土地租金的基礎上獲得分紅,實現雙贏。”

        “又收租金,又有工資,這比自己耕作收入高多了!”村民黃佰福興奮地說。每戶村民還可以流轉宅基地,集中到集體經濟合作社,由合作社進行統一招商。通過宅基地流轉,村民每月可獲得1200元的租金。

        目前,小洞村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培訓就業等方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形成了一套聯農帶農、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效機制,預計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由原來的3.3萬元增加約20倍。

        通過“三變改革”和資源梳理,該鎮進行了產業分布和規劃,根據地域資源優勢,梳理出了小洞村農耕文化示范區、平安村至蕉木村古樹文化和生命健康綜合體示范區、羅塘村茶產業發展中心區、高橋村古欖園鄉村旅游示范區、龍頭鵝寨高端民宿示范區、石崗村紅色農旅示范區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六大片區。

        強基為本

        補齊補強基礎設施,打造投資沃土

        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

        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該鎮通過科學規劃圩鎮功能區,不斷提升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美麗圩鎮帶動美麗鄉村建設,補強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打造投資沃土。

        出行需繞道、休閑配套不足、學位緊缺……在林元樂的筆記本里,記滿了產業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對信息進行整合,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產業發展的關鍵,從產業發展的重點、群眾受益面較大的需求著手,補齊不足,凝聚新動力。

        而今,柏塘鎮不少路橋進行了改造或新建,交通出行面貌煥然一新:國強橋、下塘橋的擴寬升級改造和柏塘老橋的修復工程全部完成,雙羅大道、柏塘白嶺到橫河花園的道路建設持續推進……惠州市一欖茶山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柏塘這兩年的基礎設施發生了很大變化,給予了我們很大的發展信心。”

        據了解,通過柏塘鎮和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而今該鎮的公共服務基礎配套不斷優化,完成了江河北路整路段護堤修復、人行道美化綠化亮化提升工程;完成了柏塘、平安圩鎮全域主要道路瀝青鋪設;完成了茶葉交易中心市場整體升級;加快推進柏塘中學新建教學樓、宿舍樓和柏塘衛生院綜合改造等項目建設……另外,在全縣率先實現“兩中心”一體化建設,讓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給入駐柏塘的企業創造更加便捷的辦事環境。

        有了各方支撐,柏塘正以市場為導向重塑茶產業鏈,再造產業價值,推動產業升級,促進茶文旅融合發展,實現聯農帶農富農。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侯婉怡 盧泓宇 賀小山 通訊員劉冠年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