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博羅縣綠都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里一片蔥翠碧綠,一個年輕的身影正奔走在農田中,不時俯身查看,密集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他就是博羅縣福田鎮石巷村返鄉創業新農人——95后小伙朱德彪。
從農村走出,最后又回到農村,一頭扎進綠色的蔬菜世界。經過幾年的摸索,朱德彪不僅實現了從農業“門外漢”到農場“主心骨”的轉變,更幫助合作社走出了一條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
朱德彪堅守初心種植高品質蔬菜。
毅然回鄉
從最基本的農活干起
每天清晨5時起床,裝車、送菜至石灣、園洲等地,開啟一天的勞作,常常忙到一身汗一身泥。這是朱德彪的勞作日常。
外出闖蕩、城里就業,是不少年輕人的選擇,曾經的朱德彪也這么想。“越長大越感受到父親的不易,覺得他一個人打理這么大的農場很辛苦,便萌生了回來幫忙的念頭。”2016年大學畢業后,朱德彪便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幫忙打理農場。
雖說是“農二代”,但朱德彪之前從未真正接觸農業一線生產,可以說是在城市里長大的。他笑稱:“一開始時,我連鋤頭都不知道怎么使。”初生牛犢不怕虎。為了盡快上手,他從最基本的農活干起,拔草、學種菜、裝貨、運貨……一有時間就往大棚跑,在實踐中不斷成長,慢慢適應農業生產。
妙施良計
“抱大腿”銷售讓福田菜心走向更大市場
逐漸熟悉了農業生產,父親朱運文便讓朱德彪主跑銷售,讓他去市場里沖浪,創新銷售模式。
福田鎮擁有優質的土壤和獨特的氣候條件,種植出來的福田菜心向來品質優良,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但是知名度和銷路一直沒有全面打開。于是,第一年,朱德彪就瞄準了珠三角地區的高端小區住戶。“訂單農業很受歡迎,也很有前景。”朱德彪說,他先將目標鎖定在增城碧桂園,邀請住戶免費品嘗并到石巷村的種植基地參觀。在門店試運營的第一天,朱德彪免費送出了1000斤福田菜心。第二天和第三天,他又分別免費送出了500斤和300斤福田菜心。“好貨不怕晚。”朱德彪說,吃出口碑,顧客自然“食過返尋味”,紛紛預定福田菜心。就這樣,門店銷路一下子就打開了。
為了把福田菜心推向更大的市場,他采取了“抱大腿”的銷售方式,與其他大公司合作,通過地方門店形成穩定客源。去年,試運營的5家門店均銷量可觀,每天將近700斤福田菜心運到深圳,一天就被哄搶一空。
找準定位
以綠色種植為主發展特色農業
“農業生產以種植為基。”朱德彪說,曾經,農場順應潮流發展休閑農業,特別是2016年、2017年。在外人看來,農場運營得也是有聲有色,朱德彪卻不這么認為。經過一次次的交流學習,他發現休閑農業投入大、風險較大,設備更新一旦沒有跟上,顧客將很快失去興趣,轉身去到其他設備更先進有趣的農場中。
2018年,朱德彪重新定位,將農場回歸主業,以種植為主,聚焦綠色種植,并于當年6月完成蔬菜綠色認證。
種植綠色認證蔬菜,監管更多、種植要求更講究,農場的種植成本也將上升,但朱德彪絲毫沒有擔心。他認為,種出高品質蔬菜就是自己的初心,同時這也是農場的優勢。為了蔬菜更好保鮮,去年年底,他在農場里建起了冷庫。
有了種植保證,合作社的發展越來越好。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朱德彪還利用廣闊的客源,幫助當地農戶牽線搭橋,增加收入。去年,他幫助當地農戶銷售福田菜心等農產品達100多萬元,幫助農戶銷售荔枝10萬多斤。
展望未來,朱德彪堅定地說:“現在農業扶持的政策越來越多,農業、農民、農村會越來越好。”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侯婉怡 李燕文 通訊員龔潤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