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博羅縣楊村鎮新前村,只見法治長廊、交通安全宣傳欄設在顯眼位置,讓村民能更好地接受法治熏陶。這是該村重視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據悉,近年來,博羅積極探索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美治為主要內容的“六治”基層治理模式。新前村結合自身實際,重點在自治、法治、德治發力,匯聚鄉風文明建設強大合力,充分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營造了安全宜居的鄉村環境,并于近期獲評廣東省鄉村治理“百鎮千村”示范村。
新前村法治長廊。
黨建引領激活“自治”活力
漫步在新前村干凈整潔的村道上,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房前屋后花木環繞,景觀小品隨處可見,一幅生態宜居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鄉村美麗畫卷的形成,與新前村人居環境整治密不可分。作為楊村鎮面積較大、歷史較為悠久的行政村之一,破舊泥磚房的拆除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和難題。
萬事開頭難。新前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杜建平回憶,剛開始時,有一戶村民的3間連片破舊瓦房在顯眼位置,但屋主始終不同意清拆,且態度強硬。由于其在村中頗有名望,不少村民對清拆工作持觀望態度,清拆工作一時間陷入僵局。屋主在縣城居住、工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村“兩委”干部多次驅車從縣城邀請屋主回村洽談,做好政策解釋與思想工作。與此同時,該村還以村干部、黨員帶頭,先清拆自家的泥磚房,向群眾展示了清拆的效果與態度。
屋主最終同意清拆,還積極投身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與村“兩委”干部一起給群眾做工作,為清拆工作按下“快進鍵”。“自此之后,其余的清拆工作感覺豁然開朗。”杜建平說。
“三清三拆三整治”的順利推進,是新前村基層治理成效顯著的縮影。據了解,該村圍繞“六治”協同中的“自治”發力,以黨建為引領,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設,所有重大事項和民生工程均實行“4+2”制度(支部會、村“兩委”聯席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實施公開、完成公開)。同時,制定完善的村規民約和各類規章制度,確保村務、黨務、財務及時公開。
法治德治元素融入村民日常
茶余飯后,漫步在新前村的水塘邊,交通法規、安全常識等元素隨處可見;沿村道一直往前,在法治文化園上稍作歇息,就會浸潤在孔融讓梨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當中……
在新前村,基層治理還凝聚在村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杜建平介紹,該村將法治、德治相關元素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推動民主法治創建方面,該村“兩委”干部主動謀劃,建設法治文化園,在為村民提供休憩娛樂好去處的同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道德等元素,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切實增強村民的法治思想意識。
與此同時,新前村建有完善的“一村一警”工作室制度與“法律顧問”制度。駐村民警每周駐村辦公,入戶宣傳預防犯罪、防范網絡詐騙知識;法律顧問每個季度最少進行一次法律宣講,向村民普及最新的法律法規知識及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幫助村民調解糾紛、化解矛盾,完善基層治理。系列組合拳的作用下,新前村村民的合法利益與基層穩定都得以維護,法促和諧的作用得以彰顯。
在德治方面,新前村還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利用精神文明陣地,著力制訂村規民約、家風家訓,引導全村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圍。此外,連續3年開展“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以身邊人、身邊事等鮮活事例,營造崇德向善、誠信友愛的社會風尚。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