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21年博羅石灣鎮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規上工業總產值全縣第一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6.24億元,同比增長55.2%,居全縣第一;固定資產投資70.70億元,增長50.5%,增量占全縣第一;房地產投資項目43個,增長51.35%,增量居全縣第一……2021年,博羅縣石灣鎮上下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在攻堅克難、砥礪奮進中書寫了屬于石灣的精彩答卷,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四五”起步之年的良好開局,在建設“更加美麗幸福的現代化新石灣”征途中,邁出了鏗鏘有力的步伐。
石灣鎮工業蓬勃發展。這是南亞塑膠工業(惠州)有限公司。
127個項目投產,預計年產值151億元
實體興,則經濟興。扭住發展的關鍵,石灣堅持項目為王、產業強鎮,全力推進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到博羅縣石灣鎮,項目建設每日都有新景象:位于振興大道南側的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產業園項目,一期高端銅加工項目完成投產;二期高鐵架空導線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預計今年上半年投產;位于石灣科技園的南亞電子公司,南亞電子材料擴建項目已完成銅箔基板二廠及玻纖布廠的廠房主體工程,第一條生產線已開始試投產。
細數2021年石灣鎮的項目建設成果,全年共有正威一期等127個項目投產,總投資30.2億元,預計年產值151億元,預計年稅收6000萬元。與此同時,項目引建成果豐碩。2021年,全鎮新引進項目133個,總投資43.42億元;正在動工項目20個,正在洽談項目13個,總投資82.32億元。
園區是工業發展和產業集聚的沃土。作為全縣首個千億級產業園,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區建設備受關注。石灣是博羅智能裝備產業園起步區所在地,該鎮積極協助園區建設,去年投入約1100萬元完成了科技北二路南面、園區三路、黃西工業區經二路、將軍路等園區道路建設。隨著園區建設的不斷完善,產業集聚效應逐步凸顯。2021年,入園企業項目34個,其中15個已完成摘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這里將成為石灣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在項目的帶動下,去年,石灣的經濟發展提質增速,繼續當好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據統計,2021年,全鎮實現稅收18.35億元,增長14%,占全縣稅收總收入的1/6,除羅陽外,在全縣鄉鎮中排名第一;鎮級財政可支配收入5.5億元,增長7.8%。
正威車間。
廣東紅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
城鄉統籌發展,城鎮品質大提升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城鄉建設也不斷呈現新氣象,城鎮品質進一步提升。
來到石灣鎮,道路建設讓人耳目一新。去年,該鎮投入超過7000萬元完成了東園街拓寬、公園西北門路口、人民路瀝青罩面、長堤西路、賢德東西路、湖奧大道、興湖西路等道路建設和升級改造工程。而今,這些道路舊貌換新顏,標識標線清晰,道路通行有序。
人民路。
值得期待的還有,紅旗二路、興業大道改造、建設東路改造、飛鵝大道改造、河堤路改造等工程正在推進中。這些道路建成后,石灣鎮域交通網絡將更加完善,城市品質也將進一步提升。另外,通過土地掛牌由企業出資配建的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也在穩步推進。旭輝江山公館配建的總投資約261萬元的紅旗九路及項目東北角已完成,總投資約1.32億元的灣湖西路、黃城塘路、東明路等道路正在穩步推進中。
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鄉村建設統籌推進,人居環境全面提升。來到石灣鎮的鄉村,不僅村道、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村里建設的“四小園”成為美麗鄉村“點睛之筆”。2021年,該鎮投入約1200萬元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全力推進農村“四小園”建設,全鎮12個村基本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全年綠化資金投入約530萬元,新增綠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更讓人高興的是,鄉村振興持續深入,全年實現農村集體總收入約2.38億元,增長11.2%,9個村的村集體收入超過1000萬元。
傾力辦好民生實事,人民生活更幸福
民生是經濟發展的落腳點。2021年,石灣鎮瞄準廣大群眾的“盼頭”,普惠民生增福祉,群眾生活更幸福。
博羅縣第三人民醫院落成投用、鐵場衛生院醫技樓建成啟用、石灣第二小學建成開學、石灣鎮肉類聯合加工廠投產……回望2021年,該鎮一項項民生工程溫暖民心。這些民生工程涉及教育、衛生,還有系關群眾的“菜籃子”工程。另外,按照“河清岸綠”要求,以東坡文化、龍舟文化為主題,總投資約1.16億元的東坡公園投入使用,為群眾提供了更為廣闊、文雅、優美的休閑娛樂場所。石灣鎮舊城區污水管網接駁工程、鄉村振興村莊風貌提升項目、石灣鎮西基排澇站工程等民生實事項目正在推進中,城鎮配套將更完善。
東坡公園。
與此同時,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去年,該鎮全面落實城鄉低保家庭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惠民資金約660萬元。投入150多萬元進一步提升敬老院服務水平。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累計發放助學金34萬元,受助學生68人。
石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傾力辦好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鎮人民。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賀小山 特約記者彭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