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假日里的廣東鄉村經濟:留住鄉愁 致富不愁

        當時光流轉至假日,與稍作喘息的城市不同,廣袤的廣東鄉村車馬喧囂、人潮涌動。

        清晨,幾聲雞鳴過后,村莊里升起裊裊炊煙,“小隱于林”的民宿開始了忙碌;午間,久居“水泥森林”的人們在田園里摘果、種菜,享受田園樂趣;夜里,田野慢直播的鏡頭還在運轉,游客在觀星臺尋找夜空中最亮的星,感受來自宇宙的浪漫……

        假日的廣東,是鄉愁的廣東,也是活力的廣東。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沖擊下,“廣東人游廣東”成為旅游消費新熱點,小橋流水、綠野沃田成為城里人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廣東的鄉村,早已成為村里人和城里人共同的鄉村,留住了鄉愁,致富自然不愁。

        遠離“水泥森林”,親近鄉土氣息

        清晨6時,清遠英德市黃花鎮水心圍村仍籠罩在一片晨霧中。梯田里的稻谷青黃相間,連方成片,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微風吹過,稻田泛起的“漣漪”綿延整個山谷。

        “英峰小姑”民宿負責人珍珍此時已經梳洗完畢。她要去菜市場采購食材,為客人們準備早餐。“9月的房間基本都訂滿了,大多數是來自珠三角的客人,疫情下許多人選擇到鄉村放松身心。”珍珍說。

        英德峰林小鎮屬于喀斯特地貌,峰巒疊嶂、山清水秀,是廣東知名的網紅旅游景點之一。每到周末或節假日,不少游客自駕前來,住進充滿鄉土氣息的民宿。

        疫情以來,在“家門口”尋找“詩與遠方”成為不少珠三角家庭的出游選擇。當前,廣東旅游民宿總量突破1.1萬家,城市居民是鄉村游“主力軍”,“80后”“90后”預訂鄉村民宿的占比接近70%,親子家庭、情侶、團隊是主要出游群體。

        從英德驅車往北,在韶關樂昌九峰山下,一座古樸的大院映入眼簾,黃土墻、黑瓦頂,院子前一大片格桑花開得正艷。

        早晨7時許,大院的女主人柏春蓮已泡上一杯好茶,享受暑期以來難得的愜意時光。過去兩個月,她忙得腳不沾地,“兩家民宿近40間房,幾乎天天爆滿”。

        春有桃花夏有果,秋有銀杏冬有凇。吸引柏春蓮回家創業的是家鄉一年四季迷人的風景。2021年,她和先生看到了鄉村旅游的前景,決定開設對標廣深標準的高品質民宿——菩提大院。今年4月,大院附近另一座類酒店風的蓮花山莊也開始了營業。

        同樣忙碌的還有河源市民宿行業協會副會長、廣東省竹里館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羅俊超。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假期客流,一大早,他就和員工為策劃活動忙個不停。“鄉村旅游‘走熱’,民宿也要讓游客有沉浸式旅游體驗。”他說。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城市快速發展的數十年間,留住鄉愁是不少廣東人的精神寄托,陶淵明筆下怡然自得的愜意正成為越來越多城里人追求的假日體驗。

        鄉村,是所有人共同的鄉村

        白鷺成群,在碧綠田野間飛舞,村莊仿佛一幅水墨畫。

        來自廣州的陳先生一家沉浸在肇慶封開賀江碧道畫廊的優美風光中,不時拍照留念。不久前,這里入選2022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夏季)精品線路。

        風水間民宿運營總監劉嘉興張羅著帶他們去附近的竹蓀基地體驗田園采摘。“我們和附近的竹蓀基地、食用菌基地、廣遠杏花雞產業基地和蘭花產業帶動示范基地一起聯動,構建‘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田園綜合體,讓游客在修養身心的同時也可以體驗田園采摘的樂趣。”劉嘉興說。

        在清遠連樟村西北側,數十個大棚組成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里,一個個西瓜飽滿翠綠。賣完這一季成熟的西瓜,村民陸國建將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在田間地頭忙活的這些年,他的家庭年收入從過去的1萬元提升至如今的七八萬元。

        在這幅優美畫卷中勤勞致富的不僅有村里人,還有遠道而來的創業者。

        正午時分,梅州市大埔縣美客美廬藝術民宿總經理廖愛紅正忙著接待從珠三角來的大學生寫生團。

        “每個節假日都是村里最熱鬧的時候,游客們在這里尋訪古宅、體驗農事、觀展賞花,還有來自全國的書畫名家、各地美協寫生團隊和大學生寫生團到此進行藝術交流、寫生采風。”她說。

        文化“充電”體驗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另一條路徑。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這個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村落,在“文化+旅游”的融合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近年來,坐落在此的北塘藝術部落接待了幾十個寫生團隊,11所大學在北塘設立校外實踐基地,多位書畫名家、工藝美術大師在此設立藝術空間和寫生基地。

        鄉村的發展,留住了村里人,也迎來了城里人。他們在這里尋找田園的快樂,尋求鄉愁的慰藉,也在這里找到致富的秘訣。

        奮斗,是對家鄉最長情的告白

        “我們的紅肉蜜柚清甜可口,今天下單,明天一早就能發貨!”傍晚時分,當珠三角的游客還沉浸在摘果的樂趣中時,惠州市惠城區橫瀝鎮大陂頭村黨支部書記黃妙慶已經在果園里開始了他的直播帶貨。

        奮斗,是對家鄉最長情的告白。在廣袤鄉村,假日并不是休閑的時候,奮斗的汗水正澆灌著這片紅火的土地。

        荔枝季已過,但荔果源(廣州)家庭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立志仍無暇休息,她正與農戶商討著如何將來年的荔枝賣得更遠、將產業鏈延伸得更長。

        2018年,陳立志辭去跨國企業物流供應鏈的工作,回到家鄉廣州增城當起了“農民”。鼓勵她勇往直前的正是廣東人心靈最深處的百味鄉愁。“終有一天,我要把家鄉的高品質荔枝出口到歐洲。”她說。

        夏落秋起,鄉村入夜早,晚上10時,夜色已深。已經忙碌一整天的廣東四季耕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生還要到大棚里查看蔬菜的長勢。

        4年前,張志生從深圳回到梅州蕉嶺創業,從事“訂單式”糧食果蔬定制生產,如今經常往返兩地。“我既是城里人,也是村里人。”他笑著說。

        時針轉過12時,梅州陰那山五指峰北坡的天文臺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游客聚集在這個遠近聞名的觀星勝地,一睹燦爛星河,感受來自宇宙的浪漫。

        在肇慶四會市黃田鎮旺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分田”休閑農場里,24小時慢直播365天一日不停,在節假日仍然辛勤“勞作”。透過慢直播的鏡頭,來自廣州、佛山、東莞等地的“農場主”可以隨時查看玉米的生長情況。靠著這一片玉米田,該公司年均產值突破2000萬元。

        晨曦如黛,在慢直播的鏡頭下,新一輪紅日升起,人們又將開始一天的奮斗。廣闊鄉村,大有作為。人們在這片土地棲居,在這里找到情感的歸宿,也在這里收獲致富的果實。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 陳薇 歐志葵 袁佩如

        統籌:袁佩如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