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商旅共融共享新發展 老街區“繡”出新活力

        元宵節期間,永慶坊游人如織,燈謎藝術裝置點亮了大街小巷。受訪者供圖

        廣州荔灣,一橫一縱里有述不盡的西關故事。走進永慶坊一期牌坊,街巷里隨處是前來“打卡”的年輕人,他們以櫥窗為背景沿著街巷舊肌理拍照留念。

        文創店“一桌廣州”是永慶坊的“網紅打卡點”,作為一期的“老店”,老板劉瓊雄自2019年起便扎根于此,見證了街區一點一滴的蝶變。從落戶永慶坊那天起,“一桌廣州”一直以城市記憶為賣點,將廣州文化與文創商品相結合,探索能引起年輕人共鳴的城市文化產品。

        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從一期由星星之火點亮的商業街,到二期集文化體驗、餐飲酒店、游船市集等于一體的文商旅活力區,嶺南文化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永慶坊,吸引著更多如劉瓊雄一樣的商戶,參與到街區共建中來。近年來,在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征程上,永慶坊始終堅持文化引領,以“繡花功夫”打造沉浸式嶺南時尚街區,不斷延伸老城活力半徑。

        ●南方日報記者 郎慧

        多元業態拓展城市公共空間

        從一期前往二期,沿途會看到墻上貼了不少荔灣風光速寫畫,這是劉瓊雄與生于恩寧路的畫家朋友楊國斌共同推動的街區畫展。“一桌廣州”就在一期入口處,在這座舊式小樓里,粵語貼紙、粵菜模型、老廣州明信片、南國醒獅小擺件……琳瑯滿目的商品裝扮著首層,二層是店家的會客廳,三層則裝下了一座小型舊書店,里面陳列著不同年代的“廣州故事”。

        “其實我們的店面對全齡消費者。如今,有年代記憶的物件越來越引起年輕人關注,我們希望通過創新文化的表達方式,讓年輕人深入了解在地文化的魅力。”劉瓊雄認為,商業看重眼前利益,而文化更具有長遠影響力,可以成為出新出彩的城市名片。

        作為一名文化產業經營者,劉瓊雄將“一桌廣州”選址永慶坊,看重的是這里難以復制的文化氛圍,他常以文化傳播者定位自己,而不僅是一個文創店老板。從生活美學到城市文化,來到永慶坊后劉瓊雄轉變了經營思路,從推崇年代復古風轉向聚焦傳播在地文化,他也開始深入研究藏匿在老街一橫一縱里的歷史。

        “店里二樓的會客室經常舉辦沙龍,每期主題都圍繞傳播廣州文化,如‘速寫荔灣 越在地越美麗’‘地圖里的廣州今夕’等。”不僅如此,劉瓊雄還參與創辦了永慶坊市集,鼓勵靈活就業的年輕人到老街里施展創造力。

        從一期到二期,櫥窗里的商品在更新迭代,永慶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瓊雄感受到,永慶坊的活力半徑在擴大,愈加多元的業態提供了更多公共活動空間,人們在永慶坊游玩的時間越來越長了。

        今年元宵節期間,永慶坊游人如織,燈謎藝術裝置點亮大街小巷,人們沉浸在斑斕的花燈與商鋪柔和的暖光中,享受著別具一格的嶺南節日氛圍。永慶坊運營方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運營迭代是街區發展的重頭戲,除商業迭代更新外,永慶坊還將一如既往深度挖掘商戶藝文資源,聯合落地文化體驗課堂、市集等活動。

        從“網紅打卡點”到文化新地標

        近年來,商業成為引領老街活化的關鍵驅動力。如今,永慶坊已入駐商戶超120家,成行成市的規模不僅烘托了濃厚的商業氛圍,也激發了商戶參與街區共建的積極性。無論是老商戶還是新入駐者,永慶坊越來越好是大家的共同愿景。

        今年1月,自然與城市研學中心入駐永慶坊,主創人麥嘉豪與團隊伙伴以永慶坊為中心,充分調動街區商家共同打造廣州讀城系列活動,活動一改永慶坊的“網紅”印象,讓城市文化成為拉動人氣的“新馬車”。

        “1月底,我們舉辦了‘手作滿洲窗’主題活動,以實踐方式引導中小學生了解廣府美學。永慶坊最珍貴的是文化內涵,可以為其吸引更多人群并提升復購率。”在麥嘉豪看來,如果可以充分利用永慶坊的在地文化,就能形成文化與商業相互促進的局面。

        現在,永慶坊承接的活動越來越多,這里不再僅是一個拍照“打卡”的地方,更成為城市文化的創意策源地。自入駐以來,自然與城市研學中心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相繼舉辦了“雙層巴士游羊城 ARG實境解謎”“粵劇研學營”“永慶坊沉浸式闖關研學”等活動,精彩紛呈的活動調動環保部門、交通部門、粵劇藝術博物館等專業領域資源,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也讓嶺南文化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從商業到活動,在街區共建中永慶坊的活力半徑逐漸擴大,惠及的人群也在不斷增多,形成了文商旅居互促共融的發展新局面。“以前我們談到吸引年輕人,一般指的是消費群體,現在我們將人群鎖定中小學生,希望能與周圍學校實現活動共建,讓永慶坊的文化底蘊影響更多青少年。”麥嘉豪說。

        從招商引資到場景營造,走在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新征程上,今天的永慶坊正從“網紅打卡點”朝著廣州文化新地標轉變。未來,更多劇場、講座、演出活動將落地生根,讓老街肌理折射出時代新潮。

        著眼于未來,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世福建議:“永慶坊要實現從‘網紅’到歷史文化街區的價值增益,及時將微改造經驗轉化為社會共識,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協作共建。”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