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秋日里,搭上一輛紅色公交,一邊欣賞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紅色地標,一邊聆聽志愿者講解紅色文化歷史和發展成就。在廣州,紅色公交成為了市民游客訪尋城市文化印記的新選擇。
這是廣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生動剪影。近年來,廣東通過創新傳播形式、豐富陣地載體,推動黨的科學理論在城鄉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堅定了廣大群眾共同的思想基礎,為群眾打造身邊的精神“充電站”。
宣講成流動風景線
車至署前路,1號線紅色公交停下,剛剛體驗完的乘客張詩樺連連稱贊。“這樣的形式很新穎,志愿者對沿途歷史的講解很詳細,也很專業。”張詩樺說,他還能掃描車上的二維碼進行自主學習,希望這樣的公交車能開到更多的景點,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廣州的紅色革命故事。
1號線紅色公交由廣州一汽公司采用“常規+定制”的模式運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文化的移動宣講站,在滿足市民日常通勤的基礎上,挖掘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將全市紅色革命遺址和黨員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家門口的紅色學堂”串珠成線,為廣大黨員、群眾提供便捷、新穎的黨史學習體驗。
目前,紅色公交主題車已在1路、3路、10路、B1路等5條公交線路上線運營,累計運營超過7000趟,載客量逾40萬人次,近100個單位團體參與定制公交學習體驗線路。
聚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這個首要任務和核心主題,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廣東各地拓展黨的科學理論常態化傳播形式,讓宣傳工作流動起來,成為一道道風景線——在深圳大鵬新區的主題宣講中,藝術家帶領群眾在賞析紅色歌曲中學黨史;茂名電白把黨史知識送到漁船上,送到漁民群眾身邊,同時幫助他們學習領會好休漁政策、防疫知識,搞好安全生產;韶關乳源開設“學習早班車”雙語播報,采取瑤語+普通話、客家話+普通話等雙語播報方式,宣傳黨的科學理論和惠農政策……
傳播深入田間地頭
在東莞茶山鎮,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追夢”百姓宣講團。他們把宣講舞臺搬到了稻田里,搭建美麗鄉村攝影展,融入曬谷場、糧倉、稻草人等元素,在沉浸式的展覽中,講述小康故事。
“我們的宣講以前是邀請人來聽,現在大家爭著報名。”東莞茶山宣教文體旅游辦黨支部書記、文化服務中心主任黎暉自豪地說。
茶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招募本地文化人士、醫生、教師組建這支百人百姓宣講基層志愿服務隊,并邀請省市相關領導專家進行專業培訓,重點培養一批基層宣講骨干,打磨出一批宣講精品稿件,推動百姓宣講“提質”。
他們推出了“同心戰疫”“非遺零距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精品套餐,對接理論宣傳和群眾需求,在宣講中融入農耕、茶文化、非遺項目等體驗活動,讓群眾喜歡聽、聽得懂、聽了有觸動。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用“接地氣”“零距離”的宣講方式,讓黨的科學理論傳播變得喜聞樂見、生動活潑。類似茶山鎮的做法還有很多。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及各類文明實踐示范所(站),已經成為黨的科學理論傳播主陣地。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廣東以文明實踐示范所(站)建設為引領,推動全省高標準建成中心(所、站)2.57萬個,成立文明實踐志愿隊伍5.17萬支,22個全國試點、44個省級試點地區實現縣鎮村實踐陣地全覆蓋,開展黨史宣講、文化服務、技能傳授等文明實踐活動80余萬場,覆蓋群眾超過6000多萬人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不斷提升著文明城市的軟實力。
南方日報記者 吳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