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惠東甘溪“五人支部”故事 惠州創作紅色話劇《忠誠》

        “無論什么時候,我們一定不能放棄。”“支部不散,信念不變!”日前,話劇《忠誠》劇目審查研討會在鵝城大劇院召開。研討會前,惠州歌舞劇院的演員們對該話劇進行了首次排演,關于信仰和初心的思考久久縈繞在觀演人員的心中。

        據了解,大型原創紅色話劇《忠誠》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體局策劃,惠州歌舞劇院具體創排,題材深挖本土紅色資源,以惠東高潭甘溪五人黨支部在艱難險惡的環境中堅持6年隱蔽斗爭,冒死尋找黨組織的感人故事為背景創作,旨在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奉獻一臺高水平的經典劇目。

      話劇《忠誠》排演現場。

        甘溪支部五位黨員的故事是黨性教育生動素材

        “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惠州要拿出一部怎樣的作品來迎接?當然是紅色題材。”話劇《忠誠》導演林波說,惠州是一片紅色的熱土,紅色資源豐富。甘溪村的五名黨員就是其中一粒紅色的種子。為更好地創作這部話劇,他走進了甘溪村,走進了馬克思街列寧街,去感受歷史。

        1922年深秋,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在高潭點燃革命星火。1925年,高潭在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時成立特別支部后,積極發展黨組織。1927年,高潭甘溪支部成立,共有共產黨員25名。

        1928年3月至1933年,國民黨反動軍閥多次集結重兵,對海陸惠紫邊區根據地進行圍剿,甘溪全鄉共有300多人被殺害和失蹤,絕戶13戶,房屋幾乎全部被燒毀。甘溪支部25名黨員僅剩5人。

        由于上級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甘溪村五名黨員與組織失去聯系,是撤離還是堅守?五名黨員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他們懷著對黨的絕對忠誠,牢記曾經許下的誓言,留下來堅持斗爭。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他們終于找到了組織,并按照組織的安排投入到更加火熱的斗爭中。

        如今,青山綠水環繞的甘溪村,一處開闊的廣場佇立著五位黨員的雕像,甘溪村的新黨員站在廣場上,面對著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他們的誓言與先輩的誓言交相輝映,構成了一曲新時代的交響樂。

        “市委宣傳部選題很準。了解之后,我覺得這樣的歷史故事,應該‘寫’出來,也必須‘寫’出來。”林波說,甘溪支部五位黨員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什么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是黨性教育的生動素材。把甘溪村五名黨員的故事搬上舞臺,能夠給今天的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一面鏡子,凈化我們的心靈。

        話劇藝術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也更容易表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可以在大型劇場演出,也可以在小型劇場或者會議室演出。經多方考慮,《忠誠》最終選取話劇這一表現形式,來呈現甘溪村這段血雨腥風的革命斗爭史。

        將于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與廣大觀眾見面

        “今年春節過后,我們的創作團隊便投入到《忠誠》的創作之中,對惠州的紅色故事進行了深入挖掘。”惠州歌舞劇院總經理王勝華說,對于挖掘創作排演惠州紅色故事,整個團隊的參與熱情都很高。3月1日,《忠誠》正式開排,并在短短的20多天內,將整個劇的框架搭了起來。

        “但是離登上舞臺呈現給觀眾,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勝華告訴記者,作為我市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高水平經典劇目,《忠誠》將按照市級重大文化藝術精品劇目標準創排,按照打造國家級精品扶持文藝作品、沖刺省“五個一工程”獎以及打造成東江干部學院常態化紅色文化演出劇目的標準,精心打造,深度打磨。接下來,主創團隊還將征求各方意見,對《忠誠》一劇進行打磨提升,力爭將該劇打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精品力作,并將于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與廣大觀眾見面。

        為進一步提升劇目藝術水準,我市還邀請了省級專家到排演現場觀看并“把脈問方”。“雖然還不能稱之為一個完整的作品,但是人物故事已經立起來了,效果還不錯。”在看完首次排演后,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所長、《廣東藝術》雜志社社長王煒說,廣東是近代革命的發源地,《忠誠》一劇選取甘溪村五人黨支部的故事,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戰斗場景,但是更能夠反映共產黨人的初心,這樣的題材能給人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在題材選取上來說是很不錯的。“劇本可以在主題呈現和情感展示方面打造得更加細致,接下來,還需要舞臺燈光音響服裝道具等多方配合,給觀眾更為完美的呈現。”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編輯:溫燕暉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