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業(1919~1997年),原名黃業成,廣東省惠陽澳頭鎮小桂村人。早年參加“海岸讀書會”、大亞灣海岸流動劇團和壩光抗日自衛隊等抗日組織。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陽臺山、東莞百花洞、梅塘等戰斗,組織創建五嶺革命根據地,指揮新田白云點和平原戰斗、琶江戰斗等。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北江軍分區司令員、廣東省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81年兼任廣東省人民武裝斗爭史編輯委員會主任,廣東省軍事志編纂委員會主任。離休后被中共廣東省委聘為黨史工作顧問,擔任廣東省老區建設研究促進會常務副理事長。曾榮獲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和獨立功勛榮譽章。1997年11月病逝于廣州。
又見春草綠,又逢清明時。為更好地緬懷革命先輩,宣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近日,《惠州日報》記者通過視頻連線專訪了革命先輩黃業之女黃茵茵女士,了解更多黃業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及其感人的家國情懷。
“我應當珍惜父親以及革命先烈們為我們鑄就的幸福生活,傳承先輩們的無私奉獻精神。”黃茵茵女士表示,父親(黃業)故居入選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成為紅色教育基地,她很高興。這些年,家鄉大亞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登高遠望石化工業區,一片朝氣蓬勃,她感到由衷的自豪。
黃業。
感謝高潭老區群眾救命之恩
黃茵茵說,父親黃業19歲便離開家鄉大亞灣澳頭小桂村,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托付給革命事業。在父親參加的諸多戰斗中,讓她最難忘、最感動的是東移戰斗。在這場戰斗中,父親身負重傷,在死亡線上被蘇區革命群眾發現并冒著生命危險救起,讓父親得以死里逃生,重返戰場。
據史料記載,1940年3月,黃業在曾生領導的東江抗日游擊隊、前身新編大隊第二中隊任政治指導員,中隊長是葉清華。當時,為躲避國民黨破壞,新編大隊東移,在惠東高潭五子嶂與國民黨頑軍發生槍戰,葉清華壯烈犧牲,黃業身負重傷,子彈從膀胱邊穿過,血流如注,不能動彈。
黃業強忍傷痛,指示副隊長帶領部隊突圍。為了不拖累部隊,他自己留下來,將手榴彈打開,駁殼槍子彈上膛,決定和敵人同歸于盡。生命垂危之際,一個叫朱阿水的老鄉在上山砍柴時發現了他。朱阿水冒著生命危險,叫上他的妻兒和侄子用擔架將黃業救回家里養傷。
為了救治黃業,朱阿水到百里外請來紅十一軍的軍醫鐘蔚強。經過鐘蔚強一個多月的悉心治療,黃業逐漸傷愈。鐘蔚強幫助黃業暗中打聽部隊行蹤。最后,黃業終于返回曾生的部隊。
據悉,當時部隊以為黃業犧牲了,還給他開了追悼會。曾生見他回到部隊,哈哈大笑說:“黃業你回來了,我們都給你開了追悼會了。”這個《他們給活著的他開了追悼會》的故事,被收錄在《東縱英雄列傳》一書里。
“父親多年后回憶起這件事,總是特別感激惠東高潭圳尾村(正美村)的老區群眾,感激朱阿水、鐘蔚強的冒死相救,使他絕處逢生。”黃茵茵說,父親在高潭蘇維埃政府成立55周年紀念時,重返高潭,多次探訪“救命恩人”朱阿水和鐘蔚強的后代,并寫下“少時血灑五指嶂,鄉親為我煮藥湯。若問何是胞衣跡,我是再生此山莊。”的感人詩句。
每年除夕安排全家吃“憶苦餐”
“父親對我們的教育非常嚴格,他言傳身教,我們耳濡目染,為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重要作用。”黃茵茵說,從她上小學開始到參加工作,每年除夕,父親都要安排家里吃一頓野菜做的“憶苦餐”。“憶苦餐”用野菜煮成一鍋,沒油沒鹽,他們覺得很難吃,不愿意吃,但父親說,當年他和戰友們打游擊戰時,就是吃這些。“你們長在新時代,要知道今天是怎么來的。”
黃茵茵說,父親經常對他們姐弟講述他在戰爭年代的故事。他曾經四次險些犧牲。1982年,父親的回憶錄《巍巍五嶺》出版,這本書完整記載了父親在北撤后奉命留守粵北五嶺地區堅持斗爭的艱苦歲月。父親將這本書作為傳家寶交給她。“每當我看到這本書,看到父親的親筆,就想起父親的教導。”
1994年,父親耗時十幾年主持編纂的《廣東人民武裝斗爭史》出版。在他生日那天,他將這套書用紅絲繩捆好,送給他們姐弟每人一套,并殷切叮囑他們要認真閱讀,“你們要將紅旗接過來,撐起來,高高舉起。”
高潭之行留下最后的足跡
黃茵茵說,父親黃業對老區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父親在世時,家里經常有老區的群眾到家里來,父親視他們如同家人,再忙也抽時間和他們敘舊,安排吃住,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1993年初,黃業擔任廣東省老區建設研究促進會常務副理事長。他經常到老區視察,關心老區人民的生活和建設發展。他總是語重心長地對兒女們說:“我們現在生活好了,不能忘記老區人民,只有他們的日子過好了,我的心才安啊!”
1997年11月11日,是高潭蘇維埃政府成立70周年紀念日。當時黃業剛出院,家人都勸他不要去了,“但父親不辭勞苦,堅持前往惠東縣參加紀念大會,并在大會上作了關于老區建設的講話。臨別高潭前,他還留下2000元給老區小學,不顧勞累執意上山看望老區群眾。”黃茵茵說。
“我們萬萬沒有想到,高潭之行是父親生命的最后一站,”黃茵茵痛心地說,父親在高潭開完會回到家,11月12日就病重住院,14日便與世長辭。在高潭老區,父親留下了最后的足跡,也留下了父親對老區的永久思念。
接過接力棒撰寫《黃業傳》
“父親曾經說過,‘我沒有什么留給你們,留給你們的是一本軍史、黨史,一本關于為了民族解放事業而不斷奮斗的歷史’。”黃茵茵認為,父親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血雨腥風的戰斗歷程、出生入死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是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父親曾經寫過:“愿將心血注長河”,這是其精神的精髓。
黃茵茵說,父親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影響了她的一生。她曾經兩次公派出國留學,學業完成后就回國工作。當時不少出國留學的同事都留在國外,很多人不理解她回國工作,但她覺得自己做得對。“報效祖國、建設祖國,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了更好地緬懷父親和傳承紅色基因,黃茵茵目前正在撰寫《黃業傳》。黃茵茵說,父親去世后,老母親將父親留下的回憶文章、詩詞和戰友們的紀念文章,整理出版了黃業回憶錄《激情歲月》、黃業詩集《紅梅集》,母親去世后,她接過接力棒,去年開始動筆寫《黃業傳》,系統梳理父親革命生涯中的點點滴滴,以此傳承父親的革命精神,給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