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丨汲取紅色力量 共創美好生活

      國慶假日期間,市民穿著旗袍在公園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為祖國慶生。 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攝 

      大型原創交響音詩畫《紅色東江頌》演出獲得社會各界高度稱贊。

      孩子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開心游戲。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志愿者在惠州西湖景區為游客服務。

      讀書日漸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文明創建讓城市更具質感。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生活就像一個上滿發條的時鐘,催促著人們在時光的洪流中前進。

        又到了一年年末。

        2021年,我們經歷了怎樣的文化生活?吸收了怎樣的文明力量?

        這一年,我們一面回顧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光輝歷程,一面感受到紅色文化迸發的全新生命力。

        在建黨百年的2021,惠州組織青少年走進“狼牙山五壯士連”“硬骨頭六連”等英雄連隊開展“軍地青年心向黨”活動,連續舉辦“百部千場紅色電影打卡”“青少年心向黨 百歌頌中華”快閃活動,推出一批動漫、微視頻、MV等宣傳作品,引領廣大青少年建功新時代。

        紅色的基因和革命的薪火,經歷百年傳承,透過光影呈現,通過當代人人喜愛的形式,愈發強烈地吸引和感召著今天的惠州人民。

        2021年,屬于熱烈的感動,也屬于深沉的思考。

        聚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惠州啟動“永遠跟黨走”紅色東江傳播工程七大系列活動,重磅推出《<中國共產黨簡史>之惠州元素》報道,精心打造大型原創交響音詩畫《紅色東江頌》,高規格舉辦“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大型主題黨課,打造9個網上VR紅色展館……

        透過這批蘊歷史于畫面、含期盼于筆觸的文藝作品和文化活動,建黨過程中萬千熠熠生輝的故事,融匯成了百年壯闊的星河,從1921年那艘紅船上,一直行駛到2021年我們的心里。

        2021年也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這一年,惠州加入了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加入“海絲城市聯盟”的背后,是惠州白馬窯址考古發現的一次次“上新”。依托考古發現,惠州市和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籌建惠州基地考古標本庫房,建成后將是廣東省最大的陶瓷標本庫房。

        每一次考古發掘的“上新”,都是今人和古人達成“心意相通”的時刻。一系列的文物保護舉措,也讓惠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故事更加豐富,城市更具質感。

        2021年,在5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基礎上,惠州以創聚力,不斷鞏固擴大提升文明創建成果,持續推動文明創建邁向縱深。

        深入實施全國文明城市三年鞏固提升計劃;持之以恒抓好“九大行動”;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316個,以文明實踐打通“最后一公里”;飛身勇救男童的平民英雄惠州輔警曾勇軍、在抗洪搶險任務中連續奮戰8天7夜的戰士王子浩等先進典型層出不窮……

        2021年,出門需要出示行程卡、粵康碼,時不時進行核酸篩查,已經成為大家平凡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小事件”。在這一年,全副武裝的“白大褂”、隨處可見的“紅馬甲”,也成為大家生活中的“日!薄_@一年,惠州涌現省級以上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近百人,注冊志愿者突破120萬人。

        讓志愿服務成為生活習慣,在平凡生活鍛造不凡。2021,生活告訴我們,每一個“我”,既是平凡,也是最大的不凡。

        眺望2022,讓我們一起成就新的抵達。

        文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圖(除署名外)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編輯:溫燕暉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