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霞涌名人黃伯群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 從事教育晚節(jié)可嘉

        在大亞灣區(qū)霞涌街道,有一首膾炙人口的《霞涌八景》詩,作者是黃伯群。要問大亞灣名人、霞涌名人,黃伯群是首推之人。黃伯群是霞涌街道南坑村民小組人,生于1882年,中國同盟會的早期會員,追隨孫中山投身辛亥革命。悠悠南坑河畔,村莊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黃伯群在南坑村民小組的故居仍然存在,他的傳奇故事也如南坑河水一樣,在村里代代相傳。 

      悠悠南坑河畔故事多。這是南坑河入海口段。

        當?shù)卮迕袢巳酥獣渣S伯群故居

        南坑村民小組距離霞涌圩鎮(zhèn)很近,數(shù)分鐘車程便到。黃伯群的名氣實在太大,走進村里隨便問一個村民就能找到他的故居。南坑村民小組6號——黃伯群出生的地方,這棟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老房子,如今仍有黃氏后人——黃伯群之子黃獻文夫婦駐守。

        黃獻文和妻子蝸居在老房子里,養(yǎng)了幾只雞。黃伯群故居其實是一棟由3間小房組成的平房,其中兩間被用來堆置各式各樣的雜物;面積最大的一間則集廚房、廁所、臥室于一體。

        讓人欣慰的是,故居雖舊,但黃伯群的傳奇故事在村里得以口口相傳。近年來,村里也有心搜集了不少關于黃伯群及其后代的資料。結合老人的記憶和《惠陽文史資料》等史料記載,我們嘗試著還原出一個更真實的黃伯群,希望讓更多人記住他。

      黃伯群。

        黃伯群早年東渡日本投身革命

        黃伯群自幼跟隨祖父黃德茂外出行醫(yī),見聞較廣,早早就有了推翻帝制的革命思想。青年時期,他參與了惠州三洲田起義,失敗后為逃避清兵迫害而背井離鄉(xiāng),在省城兩廣高等師范學堂就讀。在廣州,他接受了西方先進文化思想,繼而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在日本結識了孫中山、廖仲愷等人,加入中國同盟會,從此奠定了他“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理想。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化州高等小學聘請教員,同盟會設法派黃伯群充任,借以進行革命活動。在化州高等小學,黃伯群對學生十分愛護,為學生們帶去了不少宣傳革命的書刊,提高了學生們的思想認識,并利用機會同進步人士組織拜蘭團。他經常以太平天國檄內的語句與友人們傳誦,如“忍令上國衣冠淪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還我河山”。他的言論行動為當局所疾惡,不久便被撤銷教職。同年8月,黃伯群離開化州回廣州。

        1911年,黃伯群頻繁往返于省港之間,參加中國同盟會的工作。黃花崗起義失敗后,黃伯群一度遭清兵攔截不能出城,幸好他備有惠州各商號采購商品的單據(jù),稱自己是來省城購貨的商人,這才幸免于難。

        民國成立后不久,黃伯群再次東渡日本,追隨孫中山加入中華革命黨并任東京支部長,后來又接受任務奔走南洋一帶,在南洋一報社任主編,籌募經費,支持“討袁護法”。

        1916年,黃伯群投身“討袁護法”的戰(zhàn)斗中,參加“廣東共和軍”,任第三路第五支隊司令長,與第六支隊司令長葉匡負責由淡水進攻惠州。之后黃伯群又去南洋為孫中山籌募革命運動經費。

      黃伯群故居。

        從事教育晚節(jié)可嘉

        1921年,黃伯群移居香港,從事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辦大中女子中學于旺角,執(zhí)教鞭于九龍英華書院,并帶女子弟們學習嶺南派書畫。

        在港居留期間,為團結惠州旅港鄉(xiāng)親,維護鄉(xiāng)親合法利益,黃伯群與陳大球、許讓成、周醒南、陳承寬等殷商創(chuàng)建僑港惠陽商會。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寇大舉南侵,我國沿海陷敵,他又發(fā)動商會與港英當局交涉,要求劃出地點設置難民收容營、賑災救濟發(fā)放棉衣等。他除了任僑港惠陽商會理事外,還擔任香港負有盛名的崇正總會名譽會董。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帶領學生參加反帝大同盟活動,又帶領全校師生歡迎與歡送鈕永建先生率領的廣西學生抗日請愿團,向南京政府請愿。為了民族利益,他多次快郵代電聲討蔣氏的不抵抗政策,在藍衣社暗殺成風的恐嚇下,他仍始終如一。香港淪陷后,他返回惠陽原籍,途中遭反動保三師扣押,后逢老同盟會會員姚雨平老先生營救才獲釋放。

        1943年,年過六旬的黃伯群返回家鄉(xiāng)霞涌南坑,仍從事民間教育,任中心小學校長。他自號爐峰山人,在本村開辦夜校、識字班等,幫助婦女青年識字,提高文化。該年霞涌第二次淪陷,駐蘇埔村的日軍司令得悉黃伯群是留日學生,曾親自騎馬到南坑村訪黃,許以高官厚祿,甚至以縣長地位為餌,誘其進入圈套。沒想到黃伯群大義凜然,堅決拒絕。

        日寇投降后,黃伯群重返香港,參加民主運動,與陳其尤、李濟深、嚴炳章等民主人士,擁護停止內戰(zhàn)等政治主張。1952年,他因中風病歿于澳門其女兒家,享年71歲。

        情系桑梓曾希望開發(fā)霞涌

        黃伯群至今為家鄉(xiāng)人銘記并津津樂道,除了他的革命人生、教育事業(yè),還因為他熱心家鄉(xiāng)事業(yè)。

        霞涌地處海濱,遠離中心城市,交通不便阻礙了當?shù)氐慕洕l(fā)展。為此,黃伯群曾擬過一份開發(fā)大亞灣改善霞涌地區(qū)的計劃,如修筑避風塘,改善漁村漁民生活,修筑深水碼頭,在大亞灣筑港口碼頭;興建巽寮玻璃廠、辦工業(yè)等。他還開展平民體育組織籃球隊,創(chuàng)設螺島公園改善環(huán)境……遺憾的是,由于國民黨當局腐敗無能,黃伯群生前“改善霞涌”的理想沒有實現(xiàn)。

        據(jù)悉,黃伯群先后娶了3位妻子。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幾個兒子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盡管黃伯群改造霞涌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但他生前留下來的《霞涌八景》詩,如今已成為霞涌珍貴的文化遺產。時至今日,到了大亞灣、霞涌,一談起霞涌的歷史文化,當?shù)厝司蜁f起黃伯群這個人和《霞涌八景》這首詩。他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但肯定是一個造福桑梓的鄉(xiāng)賢。

        ◆后人追憶

        黃希文:

        “父親是一位性情中人”

        黃伯群的幺子黃希文如今已古稀之年,在霞涌海鮮一條街經營一家飯館已30多年。談起父親,黃希文感情溢于言表。

        黃伯群一生娶過三位妻子,黃希文是黃伯群與第三任妻子于1947年所生,也是黃伯群最小的孩子。此時,黃伯群已65歲。從黃希文名字便可看出,黃伯群或許把某些未盡的事業(yè)和希望融入到了這個名字中,也寄托了一位老父親對老來再得子的開心與希望。

        1949年,黃希文才兩歲多時,黃伯群重返香港,1952年在澳門病逝。

        因為尚在無法記事的幼年便與父親離別,黃希文對父親并沒有親歷的印象。“我對父親的認識和了解,都來自村里的老人和兄長們的講述。”黃希文感慨地說,他雖沒有得到父親很多的親自撫養(yǎng)和呵護,但天生的父子血緣,加上他長大后通過各種渠道對父親的了解,他的骨子里對父親有著深深的眷念和愛戴之情。

        “父親是一位性情中人,耿直得有些暴躁。”黃希文說,他曾聽村里老人講,父親在家鄉(xiāng)名望很高,每每回鄉(xiāng),鄉(xiāng)間有錢人都想請他吃飯。新中國成立前,有一次黃伯群回鄉(xiāng),一位鄉(xiāng)賢擺了兩桌飯菜,邀請以黃伯群為主的有名望之人吃飯。這位鄉(xiāng)賢出于好意,恭維黃伯群說:“黃伯群先生,霞涌就看你啦!”可不料,黃伯群聽了后沒有高興,而是很生氣,當眾掀了一張桌子就走了,搞得別人面面相覷。

        “其實現(xiàn)在我是理解父親當時的心境的。”黃希文說,父親是一位一生以家國命運前途為重的愛國人士,胸懷抱負,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后因不滿當局而退出政界專心教育,但他無時無刻不關心著家國命運,其抱負絕不止于“霞涌有名”。因此,當別人恭維他“霞涌看你”時,他的心里大概是憋屈的、郁郁不得志的,才會有“掀桌走人”之舉。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編輯:溫燕暉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