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公莊溪聯村村民陳折鋒:特色養殖 致富有“鹿”

      原標題:

      博羅縣公莊鎮溪聯村村民陳折鋒帶動30戶農戶養殖梅花鹿
      特色養殖 致富有“鹿”

        在博羅縣公莊鎮溪聯村祺龍新村小組,17戶中有6戶人工養殖梅花鹿,每年至少增收3萬元。在致富帶頭人陳折鋒的摸索和帶領下,祺龍新村小組走出了“北鹿南養”的特色養殖路,不僅本村村民受益,還帶動了周邊約30戶農戶養鹿增收,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落地實施的一大亮點。

      陳折鋒人工養殖的梅花鹿。惠州日報記者陳濤 攝

        精心養殖梅花鹿近百頭

        陳折鋒的養鹿場在祺龍新村小組,這里綠樹掩映,環境優美。記者采訪時,陳折鋒正在鹿場里忙碌著。酷暑中,他在清掃鹿場,給鹿添水、喂食,不一會兒工夫,汗水就浸濕了他的衣服,豆大的汗珠從額頭和臉頰上流下。“鹿要保持干凈。”陳折鋒每天都會把鹿場清理干凈,為梅花鹿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聊起鹿,陳折鋒有說不完的話:“它們總是時刻保持警惕,要特別注意,避免鹿受到過度驚擾……”正如陳折鋒所說,梅花鹿的警惕性極高,看到生人靠近,立刻躲得老遠。在采訪期間,它們見到記者時,遠遠地豎起耳朵,瞪著眼睛,保持警惕。直到飼養員手提飼料桶將飼料倒入食槽內,它們才聚攏過來,一字排開后,悠閑地咀嚼著飼料,嚼動的嘴唇加上兩眼、兩耳時不時觀望、豎聽四周動靜的樣子,十分靈動可愛。

        經過10多年的摸索,陳折鋒對養殖梅花鹿有豐富經驗。而今,他的鹿場已有梅花鹿約100頭。

        精細總結出“北鹿南養”竅門

        陳折鋒雖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之前對養殖梅花鹿沒有一點經驗。1998年12月,還不滿19歲的他參軍,2003年12月退伍。退伍后,他一直在外打拼。2010年,一次偶然機會,他接觸到梅花鹿的人工養殖。他認為溪聯村祺龍新村小組的環境良好,比較適合養殖梅花鹿,而且與一般的養殖相比,梅花鹿的人工養殖更有特色,有特色才能更出彩,推動鄉村打響品牌。于是,他篤定心志要在這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子。為了更好地掌握梅花鹿的養殖技術,他只身一人來到吉林的梅花鹿場打工、蹲點學習。經過實踐,他摸清了梅花鹿的養殖模式,并確定了初步發展思路。

        萬事開頭難,資金是擺在陳折鋒面前的一大難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仍差一大截,如何破解?讓他感動的是,親戚朋友都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村委會也積極協助他做好創業的前期工作。解決資金和辦證問題后,梅花鹿養殖工作得以初步開展。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順利。陳折鋒回憶,當年,第一批引進的50只梅花鹿,由于品種不好飼養,沒多久就折損一半,但陳折鋒并沒有灰心,耐心地向專家、同行請教,總結出了“北鹿南養”的技術要點:不要在寒冷的季節把北方的鹿調過來,而是在每年3月和10月溫度變化不大時引進,鹿才能更好地適應。

        深加工提升鹿產品附加值

        邊養殖邊提升技術,陳折鋒的梅花鹿養殖事業慢慢走上正軌。他總結道,相較于大多數的牛羊養殖,梅花鹿不挑食、耐粗飼、免疫力強,也好管理,不需要大量人力,養殖成本相對較低。另外,梅花鹿全身都是寶,鹿茸、鹿血、鹿肉、鹿骨、鹿筋等都有很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人工養殖梅花鹿有著廣闊前景。

        陳折鋒說,這里的環境好加上精心喂養,梅花鹿的品質不錯,銷路也好。除了珠三角地區外,廣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周邊省份客商也會來采購。他不僅出售鹿肉、鹿茸等,還從產品入手,開發鹿肉丸、鹿酒等衍生產品,提高鹿產業的產值。其中,鹿肉丸是近年來新開發的產品。2023年7月,陳折鋒的鹿肉丸參加了“公莊味道”美食節,受到廣泛好評,吸引了附近飯店前來訂貨。今年,陳折鋒的鹿肉丸實現量產,一次可加工3000斤,目前銷量不錯。

        “好路子需要分享。”陳折鋒希望把梅花鹿養殖推廣至周邊地區,讓群眾能在產業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在陳折鋒的帶動下,溪聯村有6戶村民也參與其中,甚至有河源、清遠、韶關、東莞等地的養殖戶加盟,共計約30戶,人工養殖梅花鹿500多頭。接下來,陳折鋒還計劃和村民一起發展梅花鹿深加工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這一鄉村振興品牌產業。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他希望能在鄉村旅游與鄉村研學科普上有所作為,開辟梅花鹿人工養殖的新天地。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編輯:洪東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