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印記 逐夢奮進|TCL:從惠州走向世界樹立出海范本

      原標題:  

      TCL:從惠州走向世界樹立出海范本

        25年全球化征程,發展成為全球化智能科技產業集團

        9月25日,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與TCL聯合主辦。與會嘉賓圍繞“推動產業鏈出海”“更高水平全球化發展”“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為中國企業在全球變局中探索全球化發展新路徑提供經驗分享和全球化視野的前瞻性觀察。

        今年是TCL全球化25周年。這家于43年前從惠州起家的企業,乘著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的春風,在主動變革中數次逆風翻盤,完成了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和全球化布局,從一家小工廠蛻變成“中國智造”和惠州企業的“出海范本”,帶動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鏈供應鏈整體向數字化轉型并開啟全球化新征程。

      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TCL供圖

        布局

        海外制造基地分布九國

        TCL的全球化征程始于1999年,地點是如今中資企業投資“熱地”越南。TCL收購越南的陸氏同奈電子公司,建立起第一家海外生產基地。

        彼時,TCL在國內活得相當滋潤——當年TCL電視市場份額已是全國第一,但在越南,面對三星、索尼、夏普等日韓彩電巨頭擠壓,TCL電視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前18個月虧了很多錢,不少高管建議撤出越南。”回憶起全球化征程的首戰,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用“那一仗打得很艱苦”來形容,最終TCL堅持繼續加大投入,咬牙堅持下來。

        為了盡快打響市場知名度,TCL員工這頭開著汽車拉上TCL彩電挨家挨戶展示產品,在越南北部、中部、南部開設經營部,構建起一套高效的經銷網絡;那頭針對越南當地有線電視覆蓋不足、雨季雷暴天氣多的情況,研發推出信號接收能力更強、能防雷擊的彩電產品。憑著更好的質量、更切合當地需求的功能,TCL電視漸漸打開了局面。

        25年后的今天,作為中國企業投資越南的先行者,TCL在越南擁有3個制造基地,產出僅次于墨西哥基地。與開拓越南市場相比,進軍歐美市場,TCL“嗆”了一口水。

        2004年,TCL跨國收購歐洲彩電霸主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這場并購被視為中國制造業全球化擴張的航程起點。

        但因對CRT以及背投技術發展前景的判斷失誤,TCL遭遇巨虧。2002年入職TCL的潘德灼現在已是TCL王牌制造總工程師。他回憶,當時所有人都懵了,“從CRT改做LCD等于從零開始,大家都很迷茫,也擔心LCD就一定對嗎?那會好多人走了。”

        在TCL科技集團首席運營官王成看來,這是TCL全球化交的學費,“戰略選擇是對的,只是企業的能力和戰略目標不匹配。”2006年,TCL啟動大刀闊斧的全面變革,管理理念、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等全部革新,目的只有一個——適應全球化業務發展需求。

        這一次并購雖然折戟,但也把TCL業務從中國業務真正變成了全球業務。在堅定的全球化戰略下,TCL的全球化路徑從輸出產品轉變為與當地共建工業能力,如今,其海外制造基地分布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印度、巴基斯坦、波蘭、墨西哥、巴西等9個國家,實現東南亞、南亞、歐洲、北美、南美等各大區域本土化制造布局。

        產業

        “鏈主”作用愈發顯露

        2009年,為破解液晶電視“缺芯少屏”問題,TCL向產業鏈上游的半導體顯示領域延伸,進軍利潤最豐厚的大尺寸面板賽道。此舉奠定了TCL從硬件公司向高科技制造企業轉型的基礎。如今,TCL通過TCL實業與TCL科技構建起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產業,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主要產品領域實現全球領先。

        數據顯示,2023年TCL電視銷量達2526萬臺位列全球品牌第二、中國品牌第一,TCL華星電競顯示屏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TCL中環光伏晶體晶片銷量穩居全球第一。

        TCL成為行業巨頭之時,其“鏈主”作用愈發顯露。僅TCL惠州半導體顯示產業園周邊就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企業350家落戶,產值達到150億元。

        據悉,TCL每100美元海外營收就帶動了60美元產業鏈出口。以TCL波蘭制造基地為例,其年產約500萬臺電視,超八成主要零部件來自中國。

        事實上,作為“鏈主”的TCL不僅在銷售上帶動鏈上企業發展,更在產業協同以提高效率的需求下,帶動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甚至通過聯動共同攻克一批重大技術瓶頸,推動產品國產化進程。

        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公司搭建“大供應鏈協同平臺”,以訂單為紐帶,以“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為核心,實現與10家共享制造工廠、1148家原料供應商、30多個物流承運商、4大船運商及周邊伙伴的在線協作。

        依托這套數字化系統,鏈上企業制造車間生產效率提升20%,內部溝通效率提升90%,因錯料、漏料導致的生產質量問題降低80%,工廠庫存下降30%,不但實現了需求、設計、制造、交付、用戶服務全鏈條的標準化、模塊化、可視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還帶動鏈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我省“超高清顯示產業集群”打造成競爭力全球領先的產業集群。

        在科研攻關上,TCL華星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以共贏研發模式攻關技術瓶頸。例如,與華為海思聯合開發的顯示面板用時序控制芯片,實現了國內首個大尺寸高分辨率顯示屏控制芯片的國產化,達成了百萬級以上規模應用。

        戰略

        探索互利共贏全球化發展新模式

        過去5年,全球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讓全民對“百年變局”有了切身的體會。面對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的挑戰,TCL過去5年的海外業務卻表現亮眼,海外營收從590億元增長到1253億元,年均增長17.6%;同期出口額從90億美元增長到173億美元,年均增長15.2%。

        李東生認為,這主要受益于TCL早年全球化布局比較完善,尤其是供應鏈本土化,降低了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例如越南生產的電視可在東盟其他國家免關稅銷售,還可銷往北美市場,隨著明年歐盟和東南亞自貿協定開始生效,越南產的產品進入歐盟也可免稅,繼而提高產品競爭力。

        事實上,通過布局海外產業基地,TCL帶動了多個產業鏈企業共同出海,提升產業鏈企業全球經營能力。

        在越南,TCL供應鏈企業高盛達精密于2019年在越南開廠。TCL實業泛智屏BU制造中心越南基地總經理徐林軍表示,因上游供應鏈不完備,越南本地采購原材料成本高于中國,如高盛達等一些價值較高環節上的供應商出海,可以提升公司海外基地效率和降低成本。

        李東生在論壇上表示,全球化對TCL戰略意義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領先一步構建全球制造網絡,從容應對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巨變;二是倒逼企業產業升級,從消費電子企業成功轉型為科技制造產業集團;三是堅定自主創新,以領先科技推動全球化;四是培養了一批國際化的管理干部,構建了全球化的經營組織。

        TCL的全球化戰略仍在縱深推進。近日,TCL中環與沙特簽約投建光伏晶體晶片項目,加快推進B端產業出海。李東生表示,未來TCL將圍繞三大核心產業推進更高水平的全球化布局,持續探索互利共贏的全球化發展新模式。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梁靜娜

      編輯:羅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