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惠州樓市”系列報道之六| 樓市的底筑牢了嗎?

        

      2023年上半年惠州市重點項目每周來訪認購走勢圖。

        日前,一份來自貝殼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樓市表現大概率好于去年的情形,復蘇趨勢確立有望強化市場信心,疊加供需兩側對寬松政策的敏感度提升,房地產疤痕效應有望漸漸撫平,行業周期憑借強大的生命力也將迎來新一輪自愈與成長。

        近段時間來,高層密集釋放房地產積極信號。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最新稅費優惠指引中多項涉及購房稅費減免;住建部強調進一步落實“認房不用認貸”等措施;央行發聲要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對于置業者而言,最關注的是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惠州房地產市場后市如何?本期我們邀請惠州市港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智勇、翔順惠州公司總經理關國永、惠州資深地產評論人謝建靈等業內人士,分析惠州樓市的底是否筑牢。

        徐智勇: 惠州樓市的底已筑牢

        在經歷長時間波動下行后,惠州樓市已經出現明顯的筑底特征。從量的角度來看,惠州樓市在二三月經歷了前期積壓需求釋放帶來的短暫回暖后,進入常態化節奏期。從數據走勢可見,惠州的新房成交量在外部環境拖累的情況下,仍能穩定在一定水平。在當前背景下,能遏止住成交下行走勢,本身就說明惠州樓市已經在筑底,行業處于持續動態調整出清中。

        從價格的角度來看,隨著開發商紛紛以價換量,爭取銷售平穩,惠州住宅成交價格已經顯著回調,價格泡沫不復存在。相信在價格如此“親民”的背景下,樓市的底會持續筑牢。

        從金融支持的角度來說,在中央的大力推動下,金融機構對于房企的融資態度發生較大轉變,從之前的“嚴格遏制”變為如今的“支持房企合理融資需求”。對于購房者也是在房貸額度及利率方面給予極大支持。過往歷史證明,樓市金融之路一旦恢復正常,市場也更易隨之回暖。

        此外,從政策層面來看,近期中央接二連三發布政策:7月10日發布《關于延長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期限的通知》,金融16條兩項政策延期,確保房企合理的可持續的資金注入。7月14日,央行鄒瀾回應存量房貸利率時表示,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7月21日,國常會審議通過超大特大城市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意見。7月24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適應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通過如此頻密的政策出臺節奏可以預見,未來對房地產企業的資金支持及風險處置等動作都將逐步加強落實,從而逐步提振市場信心,使樓市發展盡快回歸到健康平穩的軌道上來。

        總而言之,惠州樓市量價下行的勢頭基本遏止,政府的行業刺激政策也起到了一定托底作用。未來,預計惠州會跟隨國家腳步,逐步推動降存量貸款利率、稅費減免等房地產行業政策落地,同時隨著經濟整體復蘇、就業形勢改善以及收入預期向好,樓市預期及購房需求也將回歸至合理水平。最后,強調一點,惠州優越的地理位置、深圳都市圈的強勢助攻、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宜居宜游的氣候環境等基本面將長期保持,因此人口流入是可持續的,長遠來看,剛需及改善需求一直都在,樓市最終會調整到平穩健康的軌道上來。

        關國永:

        多方利好為惠州樓市托底

        上半年,惠州房地產市場經歷“先揚后抑”的波動式復蘇,已經邁入筑底企穩的發展新階段。

        首先,政策底已經出現。目前惠州除了降首付、降利率之外,各區縣針對青年人才購房還推出多項福利政策,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房地產供求新形勢進行定調,客觀判斷行業所處階段是進行政策調整的開端,為市場注入信心的同時也為下半年政策優化打開空間。

        其次,房價底已經出現。當前,惠州各大房企的項目政策折扣基本已到底,開發商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部分項目售價已與建設運營成本持平,如繼續下降,導致開發商虧損,將直接影響客戶和業主的實際利益。從開發商的角度來說,只有持續加大資金及成本投入,加速配套兌現,才能保持項目高品質、強交付,維護業主利益。

        再次,信心底已經筑牢。如期交付是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購房者信心恢復的根源。去年至今,惠州多個項目如期交付,甚至是提前交付,有效提振了購房者的入市信心。房地產回歸居住本質,也讓更多開發商遠離高周轉時代的復制粘貼模式,更專注于產品打造,迎合市場需求的變化。

        此外,多方利好為惠州樓市托底。近日,惠州市統計局公布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545.45億元,同比增長5.1%。惠州工業投資更是保持著高速增長。這也為惠州帶來更多人才進駐,補充著居住需求。加上惠州臨深近莞的區位、仍處于洼地的房價,還有交通路網的完善,使惠州承接了大量周邊城市的外溢需求。

        種種跡象顯示,惠州樓市的底已經筑牢,曙光即將來臨。

        謝建靈:

        價格大幅下降可能性微乎其微

        2023年上半年,惠州樓市高開低走,2~3月疫情放開后短暫復蘇,4~5月經歷核心板塊優惠加碼,再到6~7月回歸平淡,其變化引發了多方討論,不友好的聲音頻現網絡,但價格和銷量下滑背后的客觀原因卻很少人去探討、挖掘。

        過去10年,依靠臨深的地理優勢,在深圳高房價帶動下,惠州享受了諸多紅利,連續多年新房成交量突破15萬套,其中臨深臨莞的外生型板塊貢獻了約60%的銷量。當全國樓市步入調整期,惠州樓市的銷量與價格回落成為必然趨勢。

        惠州樓市的底有兩個,首先是銷量底。今年上半年惠州樓市新房成交約3萬多套,2022年全年成交量約6萬套。這一成交規模與惠州城市的經濟總量及人口總數處于相匹配的水平,甚至還超越了全國大部分同等級城市。當前,深圳樓市的銷量和價格尚未企穩,臨深區域惠陽大亞灣樓市受其影響,銷量底可能還沒有到。但以惠城區為主的內生型板塊銷量底已經基本筑牢,重要的一個標志是區域內新房供應量大幅減少,多個樓盤為現房/準現房在售,有自住需求的惠州本地購房者置業會更加放心。

        其次是價格底。與價格密切相關的是價值,沒有最低的價格,只有與這個價格是否相匹配的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惠州樓市的價值底是可以托住的。惠州的地理位置優勢、經濟發展增速、交通兌現狀況等并沒有受樓市影響停下腳步,而是在持續增長中。站在過去和當下,惠州的房價對普通人來說非常友好,首付20多萬元、月供5千元左右,就可以買到惠州大部分的房子,這樣的價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文/制表 東江時報記者伍磊 鄔玉婷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