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跑步撿垃圾 城市更美麗
惠州掀起撿跑文明風 市民自發組織成立撿跑團
從去年年底起,一股“撿跑”之風悄然在惠州流行起來……
在紅花湖景區、金山湖公園、東江公園等地,人們總能看到這樣一群跑者:他們手持垃圾袋,在跑步的過程中將煙頭、包裝袋、礦泉水瓶等一一撿起來,放進垃圾袋,然后繼續向前奔跑……他們傳遞著奔跑的力量、文明的理念,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月1日,惠州撿跑團正式成立。到3月5日上午,這個由民間自發成立的跑團已經有150余人,并在短短的5天時間內,舉行了4次活動,共吸引100多人參與撿跑活動。“撿跑”在惠州已燃起點點星火。
惠州撿跑團20多名跑友從金山湖公園月亮灣廣場出發,參加撿跑活動。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攝
他們被親切地稱為“綠跑人”
“撿健康、撿快樂、撿福氣,世界更美麗。”3月5日早上7時,惠州撿跑團20多名跑友聚集在金山湖公園月亮灣廣場,拉好橫幅拍照打卡后,便各自拿著垃圾袋散開,邊跑步邊撿垃圾。
“這是我們跑團的第四次活動了,在群里面發出通知后,大家報名很踴躍。”惠州撿跑團團長馮建軍告訴記者,撿跑活動起源于瑞典,英文叫plogging,是瑞典語中“撿垃圾”(plocka)和“慢跑”(jogga)兩個單詞的合成詞。隨著國人的環保意識增強,“撿跑”在我國不少城市的年輕人中成為“時尚”。廣州、上海、成都、杭州等地都出現了撿跑團。由于貫徹綠色環保的理念,他們被親切地稱為“綠跑人”。從去年年底起,惠州便開始有人自發組織開展撿跑活動。
“我是跑步愛好者,第一次參加撿跑是在今年年初,和一群跑友在紅花湖景區跑步,邊跑邊撿垃圾。”馮建軍回憶說,第一次撿跑,因經驗不足,沒戴手套,但他克服了怕臟心理,完成活動后很有成就感,“我跑過的路變干凈了”。
一回生二回熟。此后,馮建軍跑步前都會自備好手套,看到有垃圾便隨手撿起來。他發現身邊很多跑友也自發加入撿垃圾的隊伍。于是,他萌發了組建撿跑團的想法,“撿跑活動積極向上,參與門檻低,形式新穎,還能有即時的反饋,應該讓更多人參與這項活動。”
“撿跑團成立后,我們天天組織撿跑活動,大家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發報名參與。”馮建軍說,除了集體組織的撿跑活動,更多的跑友會在自己熟悉的跑道上開展撿跑,然后將視頻和照片發到群中。“大家相互點贊,相互鼓勵,有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感覺真好!”
惠州撿跑團20多名跑友從金山湖公園月亮灣廣場出發,參加撿跑活動。惠州日報記者李松權 攝
撿跑對跑步新手而言是很好的起步方式
“腳跑手撿眼尋,感覺很有意思,也很有成就感。”第一次參加撿跑活動的跑友香春華告訴記者,平日里她跑步都是以公里數為目標,這次則是以撿垃圾為目標,邊跑邊撿,不知不覺間就達到出汗健身的目的。“一身大汗,回頭再看看自己撿起來的垃圾,很是開心。你也來試試,讓我們一起讓惠州這座文明城市越來越漂亮。”
撿跑活動吸引了不少惠州跑步界的“大神”。跑友于建民是惠州市長跑協會秘書長,曾參與過7次馬拉松賽事,平日里更是以每周四五次、每次不少于10公里的頻率訓練。于建民認為,對想跑步的新手來說,撿跑是很好的起步方式。邊跑邊撿垃圾,相對單純的跑步來說,更有趣味性,跑跑停停,身體也更易接受。此外,撿垃圾的動作類似于深蹲,能鍛煉雙腿肌肉和核心肌群,增強運動效果。“我參加了2次撿跑,現在很多公園里垃圾并不多,主要是一些小煙頭,難清理,難發現。”
對于市民自發開展的撿跑活動,惠州市長跑協會也非常支持。“撿跑是一種非常好的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新型的運動方式,更是我們惠州文明程度的一個體現。”惠州市長跑協會會長林燕維說,接下來,市長跑協會將積極引導倡議其他跑團一起參與撿跑活動。“3月13日,我們就會在紅花湖景區組織撿跑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運動。”
3月5日,惠州撿跑團成員邊跑步邊撿垃圾。
通過撿跑將公益理念印在孩子心間
在撿跑的隊伍中,記者還發現不少“跑二代”,惠州東江小學三年級學生許嘉嘉便是其中一員。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撿跑。”許嘉嘉告訴記者,今年9歲的她已有3年跑齡。在前一天晚上,她和幾個小朋友一起撿跑,大家你爭我搶,看誰撿的垃圾多,這種形式讓她覺得很好玩。“我們撿了兩大袋垃圾,很開心,所以我今天又來了。”
“只要時間允許,公益活動我都會帶她參加。”許嘉嘉的媽媽梁秋霞也是一名跑步愛好者。她認為,9歲的孩子,可能并不太懂得撿跑背后的意義,但是通過這種行動,孩子會真正認識到隨地扔垃圾是不對的,實實在在地把公益理念印在心間。
“我爸爸昨晚說要帶我體驗撿跑,今天我起了個大早跟著來了。”來自惠州市河南岸中學的初二學生段奧捷說。首次參加撿跑,他的戰斗力“爆表”。滿頭大汗的他不時鉆入綠化帶中,將一些不易被發現的垃圾撿起來,很快就裝了兩大袋。“以后有(撿跑)活動我都會來參加,為社會出點力。”
“惠州是文明城市,人人出力會創造更加美好的環境。”段奧捷的父親段國中說,目前惠州正在推廣垃圾分類,他帶孩子撿跑,既是培養孩子的環保理念,也想跟他普及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
擬在紅花湖景區東門設立撿跑公益服務點
“越來越多的社會支持讓我們決心把這個團隊做好。”馮建軍說,剛開始組建撿跑團時,他只是抱著試試的想法,大家的熱情回饋出乎他的意料。在撿跑群里,每天早晚都會有人分享自己的撿跑故事,不少偶遇的路人在了解撿跑后也積極參與其中,還有單位、團體也組織了撿跑活動……
“接下來,我們將登記注冊成立惠州撿跑志愿服務隊,長期組織跑友們開展活動。”馮建軍說,惠州撿跑團還計劃在紅花湖景區東門設立撿跑公益服務點,放置手套、塑料袋,供市民們使用。
“有時候,只要大家堅持付出小小的行動,就可以改變這座城市。”馮建軍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體驗撿跑,感受撿跑的快樂。對于想要嘗試撿跑的市民,他分享了自己的撿跑經驗:撿跑時一定要戴好手套或拿上撿拾工具,保護好自己;撿跑前后,一定要做好熱身和拉伸運動,有急停動作要注意避免扭傷;撿跑只撿塑料、瓶子等大自然無法降解的垃圾,大自然本身產生的垃圾不用撿,會自然消化降解。
◎記者手記
行動起來, 做文明創建的參與者
邁開雙腿,跑起來;蹲下身體,撿起來。不限于速度,也不限于專業的能力和體力,只需要在快與慢之間,把垃圾撿起來,這就是撿跑。
長跑、深蹲、撿垃圾,不僅可以跑步鍛煉身體,又能在舉手之間實現環保。在這樣簡單的初心之下,惠州撿跑團成立了。帶著這樣綠色的理念,撿跑團的跑友們也被親切地稱為“綠跑人”。
也許有人會質疑:“你撿得完嗎?”“又不是環衛工人,你們能撿多少垃圾啊?”但在采訪中,我感受到了這些“綠跑人”的執著、信念。
有的人穿越半個城市只為參加幾十分鐘的撿跑;有的人參加了一次撿跑之后,立馬下單了100只手套;有的人在撿跑的時候帶上了年幼的孩子;有的人凌晨5點起來撿跑之后,晚上又繼續撿跑……
當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時,一切都不一樣了。跑步的樂趣,不再只是自我超越,不再只是作用于自己。現如今,它不僅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也能夠點亮我們身邊的每一個陌生人。
也許,對于“綠跑人”而言,他們每一個小小的行動,都是希望能夠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能不能減少垃圾的數量?點外賣的時候能不能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買奶茶的時候是不是要帶上自己的杯子……
惠州是一座全國文明城市,在這里,你可以很近地感受到中國這些年發展變化的速度。撿跑這一新型運動的風靡,說明了在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征程中,市民不想是一個“觀察者”,而想要做一個“參與者”。
文明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撿跑這一來自民間的自發運動,行為雖小,但其價值和影響不容小覷。城市的文明創建,當然需要更多“撿跑”活動和更多的“綠跑人”。與此同時,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和活動組織者,也要思考如何讓撿跑這類活動常態化、長效化;要創造更好的環境,產生更多類似“撿跑”的創意,讓更多市民主動參與進來。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