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紅能讓投資者有獲得感。”近期,多只基金陸續發布收益分配公告。分紅是衡量公募基金表現的重要“指標”之一,今年以來,大量公募基金陸續加入分紅“大軍”,將收益的一部分以現金形式派發給投資者,實現“落袋為安”。
不管A股市場如何震蕩,都不減公募基金分紅的節奏。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公募市場下半年共有1122只基金產品(不同份額分開計算)進行分紅,分紅金額總計419.11億元。在分紅“大軍”中,債券型基金成為今年以來實施分紅的產品中數量、金額占比最多的基金。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以紅利發放日為統計基準,10月共有187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進行分紅,包括168只債券型基金、9只混合型基金、5只股票型基金、4只QDII和1只REITs,值得注意的是,5只股票型基金全部為紅利指數基金。
“今年債券型基金在管理和發行上都有不俗表現,超過了權益類基金,分紅時的‘大手筆’符合今年的業績情況。”某國有銀行工作人員說,受權益市場震蕩影響,資金避險情緒升溫,權益類基金發行市場出現“難做又難發”的情況。在此背景下,一部分避險資金流入貨幣基金、債券型基金,而隨著貨幣基金收益率不斷下行,主打穩健收益的債券型基金受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分紅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基金分紅可以幫助投資者落袋為安;二是當基金規模過大時,基金經理會通過分紅的方式降低基金規模,幫助基金產品“瘦身”,維持在一個相對便于管理的規模區間,避免“船大難調頭”的尷尬困境。
不過,機構提醒,分紅只能作為投資者優選基金的一個參考標準,基金分紅對基金業績表現的影響是中性的。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選擇管理能力強的基金。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