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養老金融產品該如何選擇?金融機構紛紛布局養老金融

        

      金融機構相繼推出個人養老金專屬板塊。東江時報記者周楠 攝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剛過去不久的重陽佳節,除了關愛老年人外,在養老理念的普及下,尤其是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出臺,年輕人的“養老熱情”也持續高漲。

        “養老保險你們選哪家?”27歲的李萌最近常和朋友談起退休后如何保障生活質量的問題。退休、養老,兩個看上去離年輕人十分遙遠的詞,已經提前成為當代年輕人的關注點,未雨綢繆,在像李萌這樣的年輕人看來已經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布局養老金融走上“快車道”。在養老金融賽道上,目前已有養老理財產品、養老目標基金、專屬養老保險等產品,金融機構已相繼推出個人養老金專屬板塊。那么,各類養老金融產品該如何選擇?

        年輕人關注養老問題

        “我現在要多攢錢,為以后的養老生活提供物質保障。”這是惠州某90后對未來的規劃。

        如今,“關注養老”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曾有機構針對年輕群體做過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對養老問題表達出不同程度的擔憂。更讓人意外的是,“90后”對養老的關注更甚于“70后”和“80后”。打開小紅書APP,關于“90后養老”的話題的筆記多達3500多篇——“29歲,開始給自己準備養老金”“90后養老攻略”“90后養老群”等話題引發熱議。個人養老資產如何穩健增值成為許多年輕族群關注的焦點。

        疫情裹挾之下,李萌所在的行業受到不小的沖擊,薪資明顯縮水。這讓她對未來的養老產生了強烈的焦慮感,“按照目前的薪資,未來能拿的退休金少得可憐。”

        “90后”市民小瞿目前單身,對結婚找對象這事兒抱著隨緣的態度,但是對提前規劃養老卻非常積極,“萬一以后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可以相伴到老,有不錯的經濟條件,一個人也能灑脫自在地享受老年生活。”

        “養老是遲早要面對的事,考慮到人口紅利逐漸消減、居民壽命增長等因素影響,這就對我們的‘錢袋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從事金融相關工作的郭健看來,需要足夠的積蓄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尤其是在退休后,對醫療健康等方面的要求開始變高,提前規劃好養老保障問題,才能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離退休還有三四十年便已經開始考慮養老問題,當代年輕人對退休生活表現出的關注是未雨綢繆,還是小題大做?在銀行理財師看來,年輕人在這方面的憂患意識,是為了讓退休后的生活有更好的保障。

        “當代年輕人消費力強,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較高。當前,有著穩定收入,過著高消費生活的人不在少數。但考慮到退休后,收入水平降低,想要維持相應的生活品質,就需要提前規劃,在退休前積攢一定積蓄。”工行惠州分行理財師說,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養老“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即大家熟悉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第二支柱是單位補充養老保險,包括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等;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養老金。根據世界銀行的建議,要維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70%,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為55%。但目前,國內養老金替代率僅在40%左右。“這也意味著,大部分普通人想要保障甚至提升退休之后的生活品質,就要趁早進行養老規劃布局。”

        金融機構發力養老金市場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個人養老金可以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在中銀理財副總裁吳金梅看來,《意見》是我國養老第三支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商業銀行以及包括理財公司在內的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參與個人養老金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養老理財、養老目標基金、商業養老保險等各類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養老儲蓄產品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從市場看,在第三支柱養老金市場這一藍海領域,基金、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都參與其中,推出了各自領域的養老金融產品,分別是養老理財產品、養老目標基金、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

        2021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鼓勵試點保險公司開發針對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今年3月1日起,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范圍,并且在原有6家試點保險公司基礎上,允許養老保險公司參加試點。“現在我每月交1000元,總共交5年,到60歲就可以開始終身領取養老金,屆時預計每月可領取767元。”35歲的個體戶張先生購買了太平養老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成為飲得“頭啖湯”的人群之一。

        2021年12月6日,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和光大理財4家試點機構首批養老理財產品正式發售。去年12月至今,國內可銷售養老理財產品的試點城市陸續擴大到10個,從首批4只養老理財產品正式推出,到目前養老理財產品總規模已經達到了近800億元。養老理財不僅成為銀行理財公司系列產品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成為全社會居民養老金融產品的重要選擇之一。

        目前,惠州暫未列入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城市行列,銀行理財師建議,本土年輕一族可關注養老目標基金。目前,各基金公司在加快布局養老目標基金產品,有數據顯示,自2018年第一只產品發行以來,截至2022年8月末,全市場共有180多只養老FOF基金產品,整體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有一大波養老基金集中入市。業內人士建議,基民選擇養老FOF進行投資首先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根據風險偏好高低去選擇合適的FOF產品,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可選擇穩健型FOF;其次,盡管資產配置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基民平滑產品凈值的波動,但是FOF產品的短期業績也難免受到各種市場風險因素的影響而產生波動,尤其是權益資產等風險資產配置比例較高的FOF產品,因此建議投資者耐心持有。

        業內專家再三強調,很多人在購買養老產品時,更多還是關注投資收益,覺得誰投資收益率高誰就好,而忽略了養老階段重在一個“保”字。但其實無論選取何種方式打理養老金,金融消費者一定要重視風險,切勿只看收益,請保護好自己的本金。

        相關鏈接

        養老金融產品

        銀行養老理財產品:養老理財產品是指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面向個人投資者銷售的,以養老規劃為目的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要以投資于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類產品為主。產品期限以長期為主、短期為輔。養老理財產品多采用浮動收益模式運作,多數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在5.5%~8%之間,高于同期限的其他銀行理財產品。

        目前已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不收取認購費和申購費,管理費、托管費和贖回費也均采取低費率模式,能夠更大程度地滿足大眾養老需求,對投資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身份證簽發機關為試點10個城市的18歲以上市民均能購買,1元起投,個人在所有渠道購買的所有養老理財產品合計不能超過300萬元。

        養老目標基金:以FOF形式運作,投資于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貨幣基金等,鎖定期一般為1~5年。投資人最短投資期限不低于1年、3年或5年的養老FOF,基金投資于權益資產的比例原則上分別不超過30%、60%、80%。分為目標風險型、目標日期型兩大類。

        目標風險型基金可以根據特定的風險設定來決定不同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按照權益倉位分為穩健策略、平衡策略、進取策略等不同目標風險類型,為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養老資產配置方案。

        目標日期基金則以投資者退休日期為目標,根據投資者生命階段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投資配置,組合中的權益資產會根據目標日期臨近而逐漸降低,投資風格從“進取”轉變為“穩健”,再轉變為“保守”。一般來說,養老目標日期FOF的名稱中常帶有“2030”“2045”等字樣,如華夏養老2045(FOF),匯添富養老2040五年持有混合FOF等。

        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以養老保障為目的、領取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的個人養老年金保險產品。對于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從政策設計上明確了領取時間和領取期限,也就是最早可以領取的時間是年齡要達到60周歲,并且領取期至少是10年。

        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會設立兩個賬戶,分為穩健型賬戶和進取型賬戶,對應不同的收益率。而且這兩個賬戶都有保底收益,投保人可以對這兩個賬戶之間的資金比例進行自由切換。目前6家試點公司的產品對穩健型賬戶的最低保證利率在2%~3%之間,進取型賬戶的最低保證利率在0%~1%之間,高檔演示利率上限為6%。

        東江時報記者劉乙端

      編輯:李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