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表:讓更多“千里馬” 在粵港澳大灣區競相奔騰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是廣東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大機遇。提交大會審查的黨代會報告多處提及“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這將成為廣東招才引智,吸聚高端優質資源要素的重大平臺,對于我省推進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在會場上,黨代表一致認為,報告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科技人員扎根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的信心和決心,要抓住用好這一難得的好機遇,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推動人才工作乘勢而上,讓各類人才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成長,從而為大灣區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讓各類人才加速集聚

        代表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要打造一支科技創新主力軍,這其中既要集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也要引育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

        “當年我們帶著41項技術尋找成果轉化地時,經過多方考察最終選擇廣東,落戶廣州黃埔,事實證明這個選擇完全正確。”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王杰代表說,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研究院牽頭建設的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拔地而起,研究院規模擴大至300人。

        報告中關于人才的論述讓王杰倍感振奮。“廣東一向重視人才,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創造施展才華、報效祖國的廣闊空間和舞臺。報告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扎根大灣區的信心和決心。”王杰透露,到今年底,研究院將集聚500名高學歷、年輕化的高端人才,為廣東創新驅動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吸引更多人才。

        從科學發現到成果轉化,既需要科技人才,也離不開卓越工程師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江門市海鴻電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梁慶寧代表越發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江門和開平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目前還正與廣州、深圳開展技能人才交流,下一步將尋求與港澳高等院校和研發機構開展更多合作,培育更加強大的一流創新科研團隊,促進關鍵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梁慶寧說,得益于僑鄉江門廣納天下英才,尤其是實施“人才倍增”工程,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才留得下、穩得住、有前途,為企業發展穩定了軍心。

        暢通與港澳合作渠道

        不少黨代表認為,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廣東關鍵要攜手港澳促進人才協同發展,可以探索通過“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內地”,“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內地”,實現粵港澳大灣區人才交流與合作更加順暢便捷。

        對于粵港澳大灣區良好的人才環境與獨特優勢,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深圳灣實驗室特聘研究員張雷代表感受深刻。在她看來,深圳毗鄰港澳,有助于聯合港澳科研機構和醫院開展聯合研究,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優勢。張雷說,在建立與深圳、廣州的醫院合作基礎之上,她和團隊正加強與港澳合作,共同推動生物醫藥的創新研發與轉化。

        在高等教育領域,近年來粵港澳加強聯動,三地青年學子交流互動不斷強化。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代表介紹,目前該校在校香港籍學生6540余人、澳門籍學生近2000人,越來越多來自港澳的學生畢業后選擇留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新創業,已孵化出一批優秀的創新企業,為大灣區創新發展注入了動力與活力。

        對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副總工程師劉華代表充滿期待。“企業正在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特別是參與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中去,希望下來加快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港澳人才引進的政策落地,讓更多港澳優秀人才在廣東創新創業。”劉華說,未來進一步暢通企業與港澳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渠道后,將能更好精準鏈接全球一流人才和一流創新成果。

        (記者 卞德龍 陳思勤 黃錦輝 肖文舸 姚瑤)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