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再出發,建是基礎,通是關鍵!

        結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中央歷次全會精神,圍繞聚焦“十四五”特區再出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模式驅動再創造,聯系調研看到的實際,筆者談點思考認識與建議。

        前年,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相關專家人士,圍繞“聚焦‘十四五’特區再出發”主題自主調研,召開幾次座談會,吸納一些港區、特區、澳區青年參加,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模式驅動再創造建諍言、凝共識,就是一次創新探索。

        在大數據、互聯網、智能化新時代,大灣區愛國愛港愛澳的志士能人,如何結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汲取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十條寶貴經驗基礎上,從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好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找準置身雙循環發展中的著力點,續寫好新時代春天的故事;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形成的大格局中,構建起新時代下的人才流通新體系、新機制、新法規;如何破解粵港澳大灣區由于制度、體制、機制不同造成的制約,大膽地創出一條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構建大灣區聯通國際和內地的現代流通體系;如何推動建設一個大灣區內外互聯互通、合作密切、運作高效的智慧型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如何建造一個門類齊全的各類創新驅動人才資源庫,把實施人才戰略成果轉化為能在大灣區內外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中大顯身手的創新型實用人才等,都應深入思考探討,都可大顯身手、大有作為。

        要注重大灣區發展的新輻射、新協同和新通道建設,提升大灣區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全面系統、協同協作、整合合作能力,拓展新生業態,塑造創新優勢,以創新業態助力產業集群發展,比如空運團隊整合,港口集團做強,產業集群做大,產品內涵做優,鐵道、公路、河運、海運、空運聯運聯通成為系統,共建共用共贏共享,大踏步、全方位融入整個“一帶一路”和國內國際、區內外雙循環、大循環、多循環格局,通過在新起點上新的互聯互通新形式,助力大灣區建設成為政策優勢相通互補的大灣區、信息迅速聯通共用的大灣區、人員資金物資運行暢通高效的大灣區。通則不痛,通則振興,封閉封鎖、單槍匹馬、單邊單行則難以溝通流通暢通,更難以振興。

        因此,要引領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在發揮深圳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作用方面,更好地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助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努力使大灣區成為祖國東南區域深化對外開放、聯通“一帶一路”雙循環的新型大灣區,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粵港澳大灣區號”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更好地服務全中國大局全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駐會副主任 凌振國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