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重點突出、目標清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疫情的疊加沖擊下,廣東取得了難能可貴的好成績,實屬不易,振奮人心、催人奮進!”1月20日下午,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分組討論省政府工作報告等文件。
與會委員認為,省政府工作報告旗幟鮮明講政治,總結去年工作實事求是、精準到位,分析當前形勢深刻透徹,謀劃今年工作目標明確、措施到位,是一個求真務實、順應民意、開拓創新、提氣鼓勁的好報告。圍繞“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暢通“雙循環”,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主題,委員們各抒己見獻良策,暢所欲言話未來,現場氣氛熱烈。
焦點1: “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
在大灣區打造教育創新開放的“橋頭堡”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對“雙區”建設、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高水平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等方面著墨頗多。在分組討論中,粵港澳大灣區、前海、橫琴等被委員多次提及。
省政協委員、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建議,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建設深圳都市圈,進一步發揮深圳核心引擎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現代化、創新性都市圈。他呼吁,強化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等重大平臺間的開放聯動,協力促進香港和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提升區域發展一體化水平,努力打造跨區域協同合作先行示范樣板。
在省政協委員、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院長劉洪一看來,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廣東攜手港澳共建大灣區文化圈,“人文灣區”建設已初顯成效。他建議,以嶺南文化等為紐帶,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各地之間的文化認同感,塑造灣區共同精神內涵。
省政協常委、深圳市寶安區工商聯主席曾少強說,應充分發揮前海“新擴”片區制造業基礎雄厚的優勢,與香港的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建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應用的深港先進制造業合作區,把前海“擴區”利好帶來的“化學反應”充分釋放出來。
省政協委員、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注意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高端人才構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國的海外留學生。她建議,在大灣區構建優質的國際雙語教育體系,探索特色化國際化辦學的教育圖景,以“根植中國、放眼世界、面向未來”為目標,打造教育創新開放的“橋頭堡”。
焦點2: 暢通“雙循環”
整合航運上下游供應鏈 優化多式聯運
過去一年,廣東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大力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不斷增強。如何進一步深挖國內外需求潛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成為委員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更大力度激發消費潛力,加快推進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規劃布局若干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真是恰逢其時。”省政協常委、民建廣東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歐壯喆建議,在提升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功能的過程中,廣深兩城要加強優勢互補,重視發揮兩城之間的比較優勢,進行錯位發展,攜手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疫情發生以來,國際航運持續緊張給我國一些企業特別是部分外貿企業帶來一定壓力,對此省政協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牛保莊建議,廣東應積極引入智慧科技,打造物聯網時代的自動裝箱碼頭。同時,要更多借助科研人員提供的管理優化方案和技術,充分利用已有的內陸和港口上下游配合銜接供應鏈優勢,以多式聯運形成鏈條,做出系統優化整合的方案,改善港區立體交通網絡的連接效率,積極推動沿海地區成熟港口技術和資本更高效輻射內地,并與內地航運資源和政策互聯共振。
焦點3: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續提升公路網 “末梢”環節便利性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引發委員們熱議。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造大灣區中醫醫療高地,這讓省政協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池曉玲感到十分振奮。她建議,制定中醫藥發展扶持政策,完善中醫藥創新的人才保障機制。
省政協委員、廣東茂德公集團董事長陳宇對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印象深刻。“這些年,省里對湛江的交通建設投入很大。湛江通了動車后,去廣州最快僅2個多小時,湛江吳川機場也即將通航,未來還將開通時速350公里的廣湛高鐵。”他建議,廣東在不斷完善骨干交通網絡的基礎上,要繼續加大對“末梢”環節公路網絡的投入。“如今,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粵西,從一些縣城到轄內的部分鎮街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希望政府持續加大投入,打通路網末梢‘最后一公里’。”
“省政府工作報告將提升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納入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省政協委員、茂名重力石化裝備股份公司董事王秀英認為,在深入推進“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的進程中,要下好交通“先手棋”,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推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快速流動,逐步縮小粵東粵西粵北城市與珠三角城市的發展差距。
(記者 龔春輝 余嘉敏 馬芳 唐子湉 葛政涵 汪祥波 陳欣欣 戴曉曉 朱紅鮮 黃楚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