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仲愷潼湖廣和村黨員干部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動村民無償出讓土地修路
花果山“揪心路”變成“舒心路”
黑色的瀝青道路蜿蜒鋪展,配以嶄新的護欄,在仲愷高新區潼湖鎮廣和村花果山間勾勒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驅車沿著彎彎繞繞的山路而上,茂密的山林間,菜園、果園、山塘、湖泊點綴其中,映襯著花果山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這段路以前坡度大、彎道急,又險又窄,現在不一樣了,寬度從原來的3.5米增加到7米,坡度也緩和不少,上山下山可方便了。”廣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葉國俊高興地說,新改造的村道長約3.62公里,由原來的“揪心路”變成了“舒心路”,不僅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還成了村里的“網紅打卡點”,前來休閑觀景的人絡繹不絕,一到節假日,車輛行人更是川流不息。這條路是潼湖鎮推進“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的生動實踐,更是廣和村黨員群眾共同努力、共創美好生活的有力見證。
改造后的花果山村道。惠州日報記者邱舒婷 通訊員張國韜 攝
爭取花果山村道修繕啟動資金100萬元
近年來,潼湖鎮圍繞“一帶兩圈”(即智慧大道產業帶,圍繞鎮區的生活居住圈、圍繞花果山的文旅休閑圈)總體格局,以黨建為引領,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快建設千億產業新城和綠美生態潼湖。
廣和村花果山為文旅休閑圈的核心區域,位于潼湖鎮西北部,東江河中游的南岸,為采石山遺址,山上的礦湖遠遠望去如同湛藍的寶石,自然景色美不勝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賞游玩。
然而,此前花果山上山的道路是狹窄的泥石路,山體坡度大,既不方便居住在山上的村民出行,也讓一些游客望而卻步。“這些年來,每年都有村民向村‘兩委’反映,希望能把這條路修好。”葉國俊說,其實村里早就有改造路面的想法,但總是受經濟條件限制而擱置。
去年底,南方電網公司在廣和村推進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其高壓線路規劃恰好途經花果山,隨著建設項目的推進,大量重型車輛頻繁往來于花果山村道,讓本就坑坑洼洼的道路更加不堪重負,引起了村民的擔憂。
面對村民的顧慮,廣和村黨總支一方面耐心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強調電網建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長遠意義,并鄭重承諾將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道路安全;另一方面積極與南方電網公司進行溝通協調,雙方就道路建設達成共識,由南方電網公司出資100萬元,專項用于花果山村道修繕。
在鎮黨委的指導和支持下,廣和村黨總支緊抓“一帶兩圈”發展契機,錨定花果山文旅休閑圈核心區的目標定位,以村道修繕經費為啟動資金,全力實施花果山村道擴建工程。
啟動資金有了,但花果山村道地形復雜,修路經費還遠遠不夠。葉國俊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若僅考慮路面的基礎建設工程,包括施工、排水系統安裝、人工費用及機械設備租賃等直接成本,初步估算需耗資約500萬元,如果算上瀝青鋪設、土地補償及果樹賠償等,整體造價預計將超1000萬元。
盡管資金缺口很大,但在上級黨委政府支持和企業資助下,葉國俊等村“兩委”干部心里底氣大增。去年底,花果山村道擴建工程順利開工。
黨員帶頭把“振興路”修到村民家門口
“我們不能總是等、靠、要,自己的事必須主動干。”面對困境,廣和村說干就干,迅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積極動員村民廣泛參與,化挑戰為機遇,確保花果山村道擴建工程順利進行。
工程一開始的時候,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村民就土地征用、房屋拆除以及果樹賠償等表達了自己的訴求,對道路施工可能遇到的困難也表示了擔憂。
關鍵時刻,廣和村向陽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組長張偉光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堅定地說道:“我愿意把自家的地貢獻出來,貝三村民小組、大群村民小組本來就是為了支持楓樹壩水庫建設而從外地移民至此的,他們背井離鄉,我們更應團結互助。”
張偉光一家原來住在花果山上,上世紀70年代,因山路崎嶇、生活艱難,他的父輩從花果山上移居到山腳下的向陽村民小組。他深刻認識到,只有把路修好了,出行才能更便利,生活才更有期待。
“這是在建設自己家鄉,路通財通,游客才會來這里游玩,文旅項目就能真正布局起來,我們的生活也會越過越好。”鐘東彩就居住在花果山上的大群村民小組,身為村民小組長的他,率先拆除了自家的廢棄房子,清理了自家的果樹,以實際行動支持道路擴建。
自發修路不等不靠,幸福生活共同創造。為讓花果山路成為方便群眾出行的“安全路”、帶動群眾發展的“致富路”,廣和村黨員干部帶頭,在無償出讓土地的同時,進村入戶為村民釋疑解惑。在他們的帶動下,村民們支持修路的熱情愈發高漲。
通過村組干部的共同努力,廣和村村民逐漸形成共識,紛紛無償出讓土地、拆除廢舊房子、清除果樹,全力支持道路擴建。據統計,道路沿線共拆除了涉及6個村民小組約70間廢舊房屋,移除了果樹2000余棵,并實現了“零征地補償”與“零果樹賠償”。
值得一提的是,廣和村在道路改擴建主體工程中沒有采取外包的形式,而是充分利用自有資源,由村里的施工隊帶著挖機、推土機等設備參與建設,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
道路暢通助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廣和村修路的決心和干勁,深深觸動了仲愷高新區交通運輸綜合事務中心。經實地考察論證,該中心變更了原花果山村道“白改黑”工程設計方案,將3.5米寬的村道“白改黑”擴寬至7米,并申請到相關費用,幫助修建便民步道。
今年7月,花果山村道圓滿竣工。一條全長約3.62公里、雙向兩車道的嶄新道路呈現在大家眼前,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題,更為花果山的發展帶來了全新希望。
“以前旅游班車和大巴車都很難上來,游客只能通過轉運或者徒步上山。”在花果山經營姚姚土窯雞農莊9年的老板姚德聰開心地說,“現在路況好了,農家樂生意也越來越火,營業額翻了一番。”
一路通,百業興,花果山的鄉村旅游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村民們紛紛利用自家的房屋和土地,發展民宿、農家樂等旅游項目,還通過網上直播等方式推銷農產品,帶旺了人氣,帶活了經濟。
花果山村道不僅是一條“便民路”,還是連接黨和村民的“民心路”,更是鋪就鄉村振興的“幸福路”。隨著道路的拓寬,廣和村文旅產業發展的腳步也逐漸加快,“來這里洽談文旅項目合作的團隊越來越多,目前正在對接的有4個團隊。”葉國俊滿懷期待地規劃著花果山的發展之路。他說,接下來將充分利用花果山的山地、林地資源以及獨特的鄉村風貌,發展鄉村旅游業,推動花果山逐步成為鄉村旅游勝地,“項目落地后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增加村民就業崗位20個。”
花果山村道的蝶變,也是潼湖鎮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生動縮影。據了解,近年來,潼湖鎮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和“百千萬工程”建設為重要抓手,完成村道硬底化140余公里,建成了一條條“暢通路”“舒心路”“幸福路”,既帶動鄉村面貌蝶變,也推動鄉村農文旅產業全面開花,該鎮新光村的“潼心路”還榮獲惠州市2023年度“最美農村路”。
“未來,潼湖將錨定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因地制宜、點面結合,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讓‘強鎮’‘興村’‘富民’同題共答、同頻共振,推動‘百千萬工程’行穩致遠。”潼湖鎮有關負責人說。
惠州日報記者邱舒婷 劉乙端 通訊員袁彥子 張國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