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談丨高校畢業生與基層如何實現“雙向奔赴”?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2024年度“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學(教)金”獲獎學生、教師名單,全國共有398名優秀高校畢業生和60名優秀指導教師獲得獎勵,其中,廣東省有16名學生和2名教師獲獎。

        當前,廣東正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大量人才。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也讓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將目光投向了基層。在這一背景下,高校畢業生與基層,如何才能實現“雙向奔赴”?

      (一)

        就業是民生之本、和諧之基、安邦之策。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注重目標引領,著力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而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事關就業基本盤的穩定,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規模再創新高,這使得就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加上多種因素疊加,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著諸多挑戰。

        在傳統觀念中,大學生畢業后往往喜歡到大城市闖蕩,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發展機會。此外,一些大學生對基層工作的重要性和發展潛力了解不足,認為基層就業環境艱苦、待遇低、缺少發展空間,從而弱化了扎根基層發展事業的動力。

        大量大學生扎堆大城市,導致一些大城市大學生“過!,這與許多基層單位面臨的“缺人才”,存在無人應聘、人才流失等情況形成鮮明的反差。

      (二)

        事實上,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基層同樣孕育著無限機會和潛力。

        近年來,“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的加速推進,惠州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城鎮魅力不斷彰顯,越來越多青年返鄉就業創業。

        博羅創業青年葉偉榮,2022年和伙伴在蘭門村創立了自己的帳篷營地,第二年露營地總營業額就突破100萬元,個人月收入也在2萬~3萬元之間。

        回鄉創業95后餐飲店店主陳嘉勁,運營著本地最大的外賣平臺,同時還進行水產批發等業務,成為當地有名的創業者。

        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近年來,惠州人社部門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開展“三支一扶”計劃。據市人社局統計,截至2023年,惠州共有2200多名大學畢業生到惠州各縣(區)開展“三支一扶”。他們當中,有投身基層、把醫療服務帶到群眾身邊的鄉鎮醫生;也有撲下身子、扎根泥土的鄉村振興帶頭人;還有給孩子們帶去知識與快樂的鄉村教師……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不僅可以為家鄉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鄉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更是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途徑。

      (三)

        投身基層,大有可為。然而,長期以來,受成長空間、薪酬待遇等多重因素影響,年輕人不愿意到基層工作,甚至一些已在基層就業的大學生,也受上述因素影響選擇離開,基層因欠缺新鮮血液導致發展受限。

        如何才能讓大學生與基層“雙向奔赴”?筆者認為,需要政府、高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對基層就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并拿出務實管用的優惠政策,完善各類人才招引、培訓培育、激勵配套措施,讓高校畢業生愿意留、留得下、發展好。基層也要做人才工作的“有心人”,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基層崗位薪酬待遇和福利水平,完善職業發展規劃和晉升機制,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職業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需要緊密結合,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同時,青年大學生也要適應時代變化,轉變就業觀念,把個人奮斗融入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中,“俯下身子、沉下心來”,在服務基層的實踐中磨煉自己,在摔打、考驗中磨出真功夫,長出硬本領,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高校畢業生就業與基層發展實現“雙向奔赴”是一項系統工程,唯有各方共同努力,為大學生搭建好干事創業的舞臺,才能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家鄉建設,讓他們安心在廣闊天地中施展才華、大顯身手,真正實現“雙向奔赴”、互相成就。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