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談丨馬拉松賽事如何“叫座又叫好”?

        馬拉松有多火?3月以來,最多比賽的一個周末,全國各地超過40項馬拉松比賽上演。

        拼賽道、拼服務、拼獎牌、拼大禮包……為了擦亮城市名片,各地馬拉松賽事都使出渾身解數,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跑友參加。不過,一些舉辦城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賽事臨時修改終點、組織工作不到位、天氣預警不及時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賽事口碑,也損害了城市形象。

        我們該如何看待馬拉松熱?馬拉松賽事如何才能辦得更好?

      3月17日,TCL·2024惠州馬拉松燃情開跑。

      (一)

        近日,中國田徑協會發布了《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2023年共舉辦了699場馬拉松,總參賽人次為605.19萬。也就是說,2023年的每個周末,平均有13場馬拉松賽事在全國各地舉行。

        到了2024年,馬拉松賽事愈發火爆。中國田徑協會統計,3月23日、24日的周末兩天,全國有超過20萬名跑者奔跑在各項馬拉松賽事中。3月30日、31日,石家莊馬拉松、揚州半程馬拉松等約40項馬拉松比賽在全國各地上演。

        為什么“跑馬”會成為一種潮流?

        首先是助力經濟發展。根據學界研究,經濟發展是馬拉松比賽活躍的前提條件?v觀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馬拉松周期,當人均GDP跨越5000美元時,他們以馬拉松賽為依托,進入到全民“跑馬”的體育消費黃金周期。早在2011年,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5000美元,馬拉松近幾年也在我國蓬勃發展。

        其次是促進消費升級。在滿足衣食住行需求后,人們越發注重健康及精神需求,馬拉松門檻低、受眾面廣,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

        當然,背后還有刺激內需的驅動。42.195公里,既是馬拉松比賽全程的距離,也是一段感知地方文化、城市底蘊的旅程。研究顯示,以馬拉松為代表的參與型體育賽事,外地參與者的體育直接消費,對吃、住、行等間接消費的帶動比例高達1:13。2019年,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3.28億元,間接經濟效益11.45億元,稅收收入6794.09萬元。

        因此,不少城市將舉辦馬拉松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擴大消費內需的一個手段。從惠州馬拉松的數據可以看到,賽事舉辦期間,位于賽道附近的江北、西湖、水東街等區域,至少50家酒店處于客滿狀態。

        城市馬拉松成為各地的“香餑餑”,既可以傳播城市形象,提高全民健身的熱情,又可以強力拉動消費。然而,急劇增長的賽事數量背后,問題也頻頻出現,有的還引發重大輿情。

      選手途經合江樓。

      (二)

        今年3月,惠州成功舉辦首屆馬拉松,龍門縣也首次舉辦半程馬拉松賽事,兩場周到熱情的賽事均得到了參賽跑友的認可。不少跑友甚至開始期待下一次惠州馬拉松賽事。

        在廣馬、廈馬等成熟馬拉松賽事面前,惠州馬拉松還是一個剛起步的新秀,但是惠馬專業的賽事平臺、有力的組織保障、細致的賽事服務贏得了跑友的好評。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17日,全國共有18場馬拉松在各地舉行,但是惠馬的流量是當天最為突出的。根據惠馬官方發布的信息,本屆賽事共有57249名選手報名,最終抽簽選定12000人參賽。作為首屆比賽,報名人數和中簽率也讓跑友大呼“出乎意料”。

        惠州馬拉松的賽道設計,串聯起東江兩岸的古城和江北CBD,一次性“打包”全市最具特色的地標和景點,既包含東坡祠、合江樓、朝京門、水東街等人文地標,也有西枝江綠道、東江公園、金山大道等城市風光,猶如一幅古今輝映的城市“雙面繡”,向跑友們展示惠州50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和現代城市建設成果。此外,終點設在惠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讓跑友們沉浸式體驗“奧運”沖線儀式。

        賽道之外,惠馬服務也得到了萬名跑友的好評。參賽包不僅有洗漱用品、能量補給包、泡面、牛奶等,還有惠州特產羅浮山百草油、龜苓膏、巖茶,以及惠州景區門票,無不透露著惠州的熱情;比賽期間,2600多名志愿者、超過800名現場醫療保障人員以及4170人次警力,共同為參賽人員保駕護航。早起為選手助威的市民、主動拿出自家美食招待選手的商家,營造出熱烈的氛圍和溫暖的人情味,最讓選手們念念不忘。

        完賽獎牌設計也是別出心裁。本次惠州馬拉松完賽獎牌采用的是三層連軸設計,把惠州西湖、羅浮山、泗洲塔、市花簕杜鵑等元素有機結合,“惠”聚山海畫卷之美。湖景部分采用的是藍色流沙夾片,實物呈現動態流沙效果。

        同時,賽事還送出十大“寵粉”福利,包括惠州機場、惠州北站、惠州南站等交通站點的接駁服務;推薦酒店延遲退房、提供愛心早餐;惠州市境內40個A級景區免費游覽;西湖游船、東江夜游體驗等活動。賽道沿線還布設有非遺文化節目展演點、特色美食茶飲補給站等近50個。當天,超1100萬人線上觀看直播,“惠州馬拉松”話題全網總閱讀量超2.1億。

      市民手持國旗為選手加油助威。

      (三)

        一場馬拉松,愛上一座城。如何讓惠州馬拉松越辦越好,走得更遠?

        一場“金牌”馬拉松賽事離不開周密部署。除了線路規劃、接駁車安排、志愿服務等常規安排外,有的主辦方還對天氣進行了“安排”。武漢馬拉松在天氣預報顯示有可能下雨的情況下,當地政府果斷采取措施,通過人工干預天氣,成功讓武漢馬拉松當天的暴雨變成清爽細雨。這樣的舉措不僅展現了武漢的辦賽實力,更體現了對參賽者的關懷。

        強化系統思維,“跳出賽事辦賽事”。馬拉松賽事不單是一次比賽,更是宣揚全民健身的重要平臺,主辦方要將運動精神、城市文化植入賽事中。比如,廈門馬拉松已連續舉辦22年,當地將“廈馬”作為城市IP賽事運營,除了比賽,廈馬還舉辦博覽會、“馬拉松美好生活節”、賽中賽、馬拉松論壇等配套活動,不斷涵養城市馬拉松文化。同時,廈門還著力進行步道建設,相繼建成23公里云海線、31公里林海線,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這樣美好的畫面,正是廣大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切體現。

        深度挖掘并融入當地文化元素,彰顯城市獨特魅力。如今,全國各地馬拉松東道主都竭盡所能展現當地風景、特色文化,將其作為賽事亮點,吸引全國乃至全球跑馬愛好者報名,不斷擴大比賽的影響力。今年無錫馬拉松賽道串起了蠡湖之光百米高噴、黿頭渚風景區、十里芳徑、長廣溪濕地、太湖貢湖灣濕地等美景,一路盡是自然、人文景觀和地標建筑,被稱為最美賽道,比賽共吸引26.6萬人報名,創造國內新的單場馬拉松報名紀錄;蘇州城市馬拉松挖掘文化元素,賽道沿途獻映了昆曲、評彈以及水鄉特色舞蹈;重慶馬拉松推出以“馬拉松火鍋”為亮點的重馬國際消費節……這些活動亮點,讓馬拉松賽事更有吸引力。

        惠馬的意義遠非單純的奔跑所能涵蓋,我們更期望,借由這一賽事的契機,讓惠州真正跳動起來,釋放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