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傳統偵查處于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的情境之中。我們應分析人工智能在偵查中的應用風險,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以提升人工智能在偵查應用中的效益。
——李波陽 甘肅政法大學公安分院教授
日前,美國芝加哥一名65歲黑人男子邁克爾·威廉姆斯被控槍殺25歲男廚師,在沒有目擊者、兇器、殺人動機的情況下,警方憑借AI槍聲定位系統提供的證據將他拘捕入獄。11個月后,法官判定證據不足,邁克爾·威廉姆斯無罪釋放。
近年來,隨著AI技術的發展,其在警務領域的應用不斷增多,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即在警務領域,特別是在輔助偵查方面,AI技術應用的邊界在哪里?我們要無條件信任人工智能的判斷嗎?
對于槍聲的識別能力有待提高
導致邁克爾·威廉姆斯入獄的這套AI槍聲識別系統名為ShotSpotter。ShotSpotter是一個能夠使用聲學傳感器AI算法來幫助警方對目標地理區域槍聲進行檢測的系統。該系統的研發者稱其“是精確警務技術解決方案的領導者,使執法部門能夠更有效地應對、調查和威懾犯罪”。ShotSpotter系統的聲學傳感器會被安裝在建筑物、電線桿和路燈上。當槍聲響起時,聲音向外輻射,多個傳感器會對聲音進行檢測和時間標記,并對其位置進行三角定位。
ShotSpotter會對其傳感器接收到的聲音類型進行分類,如判斷是槍聲就會給審查中心的工作人員發送警報。工作人員會對每一個警報進行分析,以判斷該聲音是否是槍聲。之后,最終被確定為槍聲的警報會被發送到警方,由警方派遣警察赴現場查看。
那么,為什么看上去識別流程完備的ShotSpotter會失敗呢?原來,該系統難以識別封閉空間內的槍聲,并且如卡車、摩托車、直升機發動的聲音、放煙花的聲音甚至是教堂的鐘聲等,都會讓它誤以為是槍聲。
ShotSpotter的開發公司表示,現在他們正在不斷地微調ShotSpotter的機器學習模型,通過讓偵探和調查員向其系統添加犯罪現場的觀察結果使其更準確地識別什么是槍聲、什么不是槍聲,該公司聲稱其證據已用于近200起案件。
AI輔助偵查產品已爭相落地
盡管AI在識別槍聲方面暴露了明顯缺陷,但其在輔助偵查的其他領域已有成熟應用。警力有限是不少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利用信息化技術輔助偵查破案、維護社會穩定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記者注意到,目前上海公安機關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以下簡稱206系統)已被全面應用,并將與即將升級的警方智能綜合辦案平臺深度融合,每月生成的各類筆錄多達8萬余份。“姓名、年齡、家庭住址?”“我叫鄒碑(化名),今年49歲,家住……”整個訊問過程通過智能語音軟件轉換形成了文字記錄,執法民警用鼠標選擇有效文字點擊插入訊問記錄,再進行簡單調整,一份簡潔完整的訊問筆錄就形成了。
“警務超腦2.0從基礎統籌、能力統籌、數據統籌3個方面為新時代警務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實現打擊犯罪高效化、情報指揮一體化、治安防控立體化、交通管理智慧化、執法辦案規范化,實現從汗水警務向數據警務、從事后打擊向事前預防、從全面防范向精準防控發展。”近日,在2021年世界安防博覽會上,科大訊飛智慧城市事業群公共安全業務群總經理查飛向公眾介紹了首次亮相的科大訊飛警務超腦2.0。
盡管目前的人工智能是一種弱人工智能,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無用武之地。隨著更多的偵查經驗轉化為數據,以及機器學習本身向縱深發展,人工智能輔助辦
案系統也將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如206系統對于證據鏈的審查就包括對證據之間邏輯性的審查,即自動抓取證據的核心要素,并依據一定證據規則進行邏輯推演、比對,確認是否形成完整的證據體系。
不僅如此,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合肥話以及英語、德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還能及時預警各類電信網絡詐騙作案手法和防范技巧,幫助老百姓守好“錢袋子”的AI虛擬警務主播;每天可接聽8000個左右報警電話,自動分析、研判警情發展態勢并發布提醒的智能電話機器人;不僅能迅速識別各種違禁品,還能幫助安檢人員智能判圖的“安檢神器”等人工智能系統也逐漸落地并走進輔助偵查的行列。
對AI輔助偵查要時刻保持謹慎態度
“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傳統偵查處于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的情境之中。我們應分析人工智能在偵查中的應用風險,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以提升人工智能在偵查應用中的效益。”甘肅政法大學公安分院教授李波陽認為,應該系統梳理人工智能在偵查中的應用現狀,預判各種可能的具體表現形式,分析人工智能在立案、偵查、偵查終結各階段存在的應用風險,以及始終存在的隱性應用風險。結合我國偵查發展實際,針對AI不同應用階段的風險設立相應的法規、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輔助偵查方面的潛能,有力提升警務人員工作效能。
“在充分肯定人工智能輔助案件偵查帶來辦案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偵查人員對其過度依賴和機械執法現象已初現端倪。”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法律部教授宋家寧認為,人工智能辦案系統不能替代偵查人員的獨立判斷,更難置身于錯綜復雜的案件中去抽絲剝繭、運籌帷幄。
“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下,AI+新警務成為未來趨勢。社會公共安全范疇中技術安全防范的作用已遠遠超越人防、物防,科技進步將持續改變和優化公安警務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質量與效能。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在科技強警進程中,也存在很多隱性風險。”江西省安防協會副理事長李國輝說,正是因為這樣,政法公安機關應該以更加科學與謹慎的態度,審視人工智能技術支撐的“智慧警務”“數字公安”“平安城市”等應用,相關部門除了進一步優化技術算法之外,還需在法律法規、科技倫理道德教育等方面配套下功夫,如此,科技進步才能更好支撐平安中國建設。(記者 魏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