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東縣非遺展示館開館迎客
位于惠城區水東街,主要展示縣內非遺項目和產品
2月6日上午,惠城區水東街內張燈結彩,人潮涌動,一陣鑼鼓聲響起,一頭憨厚的蓋仔獅開始舞動,時而憨厚,時而兇猛……熱鬧的蓋仔獅表演后,設在水東街的惠東縣非遺展示館正式開館迎客。
非遺項目蓋仔獅舞獅慶祝惠東縣非遺展示館開館。
惠東縣是廣府文化、客家文化、閩南文化、海防文化等相互交融的地區,留下了具有鮮明歷史特性和地域色彩、內涵豐富的文化遺產。截至目前,惠東縣擁有56項非遺項目,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7項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2項,上述表演的蓋仔獅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惠東縣圍繞非遺項目保護和發展作出巨大努力。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惠東漁歌還參加2023中國原生民歌節,走上國際舞臺。該縣將全力推動非遺事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入研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東漁歌保護利用發展。同時,搭建非遺活動管理平臺、文化志愿者平臺框架,爭取把全縣非遺項目全部納入數字化建設。
通過展演、體驗展示惠東非遺文化
“一對龍蝦藏礁洲……”婉轉悠揚的曲調、質樸純真的惠東漁歌飄揚在水東街內,這是惠東漁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卻妹在惠東縣非遺展示館內為游客演唱的惠東原生態漁歌《一對龍蝦藏礁洲》。2月6日,該展示館正式開館迎客,吸引了不少游客參觀。
傳承人李卻妹在展示館演唱惠東漁歌。
現場不僅有惠東漁歌,還有惠東客家山歌演唱。來自白盆珠新庵的毛錦堂的獻唱,贏得滿堂喝彩。該展示館內還展出了惠東吉隆草龍、稔山女子白字戲、平海鳳舞等系列惠東特色非遺項目,讓游客大飽眼福。
毛錦堂在展示館演唱惠東客家山歌。
在感受非遺文化洗禮的同時,惠東縣非遺展示館還有平海薄餅、缽仔粄、多祝冷粉、山茶等惠東特色美食免費品嘗。來自高潭的惠東擂茶,薄荷的清香夾雜著炒米和花生,飽腹又解渴。“這個擂茶跟我們老家湖南永州的茶區別很大,惠東擂茶比較香,佐料也比較多。”在惠州定居6年的老何聽說惠東縣非遺展示館開放,就帶著老伴去參觀,“我媳婦是惠東安墩人,我聽說后就過來看看,挺有意思的。”
市民在展示館可品嘗惠東擂茶。
據介紹,惠東縣非遺展示館由惠東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和惠東縣旅游發展集團共同打造,館內展品以惠東非遺項目、非遺產品為主,融合惠東特產、旅游手信等,通過現場展示、展演、體驗等形式,展示惠東海洋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和惠東特色產品,讓展館更具有觀賞性、趣味性和參與性。
據了解,惠東縣非遺展示館春節期間如常開放,歡迎市民到場參觀。
惠東縣非遺展示館的設立,是惠東縣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傳承發展、宣傳推廣和開發利用工作的側影,也是提高人們對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推動該縣非遺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爭取把全縣非遺項目納入數字化建設
去年3~4月,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工作小組及拍攝組到惠東縣巽寮濱海旅游度假區對惠東漁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卻妹進行記錄工作,并對其進行訪談記錄。同年6月,由中華曲藝學會、惠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中華曲藝南海創作基地、國家非遺“惠東漁歌”創作演出基地揭牌。同年12月,惠州首部惠東漁歌劇《漁村里的故事》在惠州文化藝術中心震撼上演,初獲成功。惠東漁歌參加2023中國原生民歌節,再一次將惠東漁歌推向國際舞臺。
惠東漁歌的長足發展,是惠東縣近年來不遺余力推進非遺項目的具體表現。去年,惠東縣啟動關于推薦申報惠東縣第十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第七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工作;舉辦惠東縣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負責人及代表性傳承人工作培訓班;舉辦“惠眾核諧”杯2023年惠東縣第二屆“非遺少年說”非遺故事演說比賽決賽;惠東漁歌進校園,讓更多學生學漁歌知識、唱漁歌。
文化傳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傳。惠東非遺項目的保護同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傳承。惠東縣將以惠東漁歌、客家山歌、黏米山歌等非遺項目為素材,創作一批以“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并組織相關人員赴平海、港口、巽寮調研惠東漁歌。同時,組織惠東音樂名師工作室及相關專業人員編寫《惠東漁歌教材》(縣本教材)。
惠東縣制定非遺項目服務標準和業務規范,明確納入非遺項目的要求和條件,厘清申報縣級、市級、省級以上非遺項目的標準和條件。推進惠東漁歌合唱團組建,招收培訓學員300人次,匯報演出1場。今年,惠東力爭惠東漁歌、客家山歌業余學校招收、培訓學員500人次,研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東漁歌保護利用發展,搭建非遺活動管理平臺、文化志愿者平臺框架,爭取把全縣非遺項目全部納入數字化建設。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