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榮:用鏡頭定格惠州之美

        近日,正在市區橋東水東街展覽的《老街·水東街印象》攝影展,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參觀。這批攝影作品的作者叫吳偉榮,一個土生土長的老惠州人。他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惠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多年來,吳偉榮一直用自己的鏡頭記錄歷史和家鄉。在過去的幾年里,他行走在惠州的大街小巷,拍攝古街、古圍屋和惠州民俗,拍攝下了一張張具有年代感和歷史感的照片,用自己的鏡頭保存下了這些珍貴的惠州印記。

      吳偉榮講述拍攝水東街的故事。

        從小學就開始喜歡攝影

        攝影是一門藝術,在光影的交織中,攝影師用手中的相機記錄著生活的點滴,也記錄著人們生活的變遷。吳偉榮從小就渴望成為這樣的攝影師。1962年出生的他,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喜歡上攝影。讀初中時,一位同學經常把表哥的相機拿出來,給幾個喜歡攝影的同學“大展身手”。幾個同學想盡辦法省錢買膠卷,每逢周日約好去西湖游玩,同學劃船,吳偉榮負責拍照。漸漸地,吳偉榮對攝影的興趣更加濃厚。

        不過直到參加工作,吳偉榮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相機。1997年,吳偉榮買到一部數碼相機。有了自己的相機,吳偉榮便立下每日一照,力圖用自己的鏡頭記錄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上的每一個角落,擷取最美的瞬間。

        有一次,他無意中聽到一個老攝影師傳授經驗:要想拍好照片,平時多注意觀察電視電影畫面。吳偉榮豁然開朗,拍照時開始琢磨構圖,并經常跟一些老攝影家出去拍照片,在旁“偷師”,蹲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找好的拍攝角度更是常事。就這樣,通過不斷自學和勤練,吳偉榮堅定地走上了職業攝影師的道路。

      市民正在參觀“水東街印象”攝影展。

        樂此不疲拍攝惠州民俗

        2009年,吳偉榮開始以民間習俗為攝影題材進行綜合性拍攝。他經常四處追蹤、打聽哪里有好的拍攝對象。有一次,他到龍門縣龍華鎮功武村去拍攝一個編織盒蘿的老人。在功武村五宅古堡的圍墻下,8旬老人廖伯仔細地編織著竹器,村里人介紹說,廖伯編竹器已有70年,竹扇、竹籃、農業用具等都能順手編來。拍攝中,吳偉榮讓老人用力甩動幾根編織用的竹篾,動感十足的畫面,讓老人的傳統民俗手藝立刻在鏡頭中“活”起來。

        每逢節假日,吳偉榮就和一群朋友到我市各縣區古村落徒步、拍照,甚至春節假期,吳偉榮也經常會放棄與家人聚會,奔波在各處拍攝地。2019年春節期間,吳偉榮先前往惠東縣大嶺鎮洪湖村小布村民小組拍攝有350多年歷史的“逗老爺”活動,后又到博羅縣泰美鎮車村村,拍攝有2000多年歷史的“大年初六姚夫人廟會-行鄉”民俗活動……整個春節期間,吳偉榮都在記錄惠州的民俗風情,樂此不疲。

        吳偉榮對自己的攝影作品要求很高。有一次,在惠東縣稔山鎮范和村舉行“范和第四屆傳統民俗文化節”時,為了拍攝到滿意的照片,吳偉榮連續兩天拍攝,跟著巡游隊伍一圈下來,跑了五六個小時,他不顧疲勞,踏入水田,幾番折騰終于在田埂上拍攝到兩條長達50米的完整長龍,才心滿意足地“收工”。

      吳偉榮拍攝的水東街老照片。

        持續多年以鏡頭記錄水東街變遷

        除了風俗民情,古街古道古建筑也是吳偉榮鏡頭里的常客,尤其是惠州知名的歷史文化街區——水東街。“作為土生土長的惠州人,水東街鐫刻著我的童年記憶,我也見證了他的發展變遷。”吳偉榮告訴記者,小時候他就經常到水東街來玩。有了相機后,水東街更是成了他攝影的好去處。他持續多年拍攝水東街的街景和商鋪,還深入居住在水東街的普通人家,用鏡頭記錄水東街人的生活情景。多年積攢下來,吳偉榮拍攝的各種水東街照片已有近萬張。

        今年,吳偉榮打算舉辦攝影展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水東街,他想把水東街這些年的發展變遷展示出來,讓更多的市民了解水東街。于是,《老街·水東街印象》攝影展應運而生。據悉,該展覽將持續到年底,市民可免費前往水東街觀展。

        20多年來,吳偉榮一直在用鏡頭記錄著城市變遷,見證著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他也從業余愛好攝影成為了一名專業攝影師。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攝影,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2015年5月,吳偉榮成立了“偉榮攝彩工作室”,開辦攝影班,現命名“鼎泰鋒攝影工作室”,學員達200多人。2019年,吳偉榮參加了市文聯主辦的百場宣講和文化大講堂,以民俗攝影宣講惠州民俗風情,傳遞美好。

        “藝術無極限,攝影無止境。攝影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僅愉悅身心,還捕捉了美麗;我還要不斷學習,探尋攝影藝術的更深層次,讓作品呈現真、善、美。”吳偉榮說,未來,他會一直用相機定格惠州之美,這也是堅持攝影的初心。

        文/圖 東江時報記者宮曉磊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