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頭媽廟村進一步開發歷史文化價值,打造文旅特色村

        

      古建筑一角。

        竹林堂。

        一座座古老建筑見證著媽廟村的滄桑變化。

        走進澳頭媽廟村,只見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的民國古建筑與周邊古樹藤蔓和諧共生,蒙蒙細雨中,儼然一幅寫意的水墨畫。一座座古老建筑見證了這個老漁村的榮耀時刻,也訴說了媽廟村的滄桑變化。

        據了解,媽廟村已有300多年歷史,由南遷移民聚居而成。媽廟村現存建筑既有客家人的圍屋特征,又有潮汕民居的影子,還有中西結合的碉樓,折射出多元文化在此交融。村內現存的碉樓、古民居大多無人居住,其中一座百年老式騎樓由畫家李子行修復后,變身成為“惠州大亞灣區當代油畫院”,村民都稱其為“畫家樓”,古老建筑在藝術的洗禮下煥發生機。

        竹林堂也有近百年歷史,1933年秋由村內客家李氏宗祠家族成員集體捐資建造,該建筑為羅馬建筑風格,樓高二層,上有花紋浮雕,莊重典雅,屋頂采用傳統的中式瓦頂,散發著濃郁中國風。

        媽廟村現存體量最大的碉樓為“存廬樓”,“存廬樓”高三層,采用進口鋼筋和羅馬式圓柱修建,正面樓上有走廊,樓內外設有燈座,每層樓設有浴室。“存廬樓”頂層還修建了穹頂式亭閣。大門對開10米遠的地方有一口水井。據說,當年屋主雇請水夫抽水至樓頂的水池中,以便水能流經樓內各浴室,開創了村里“自來水”的先例。

        為了進一步開發媽廟村歷史文化價值,近年來,媽廟村提出打造文化旅游特色村的發展思路,不僅提升了村內的基礎設施,優化了村內道路,還將充滿古典韻味的山水畫繪制上墻,吸引了眾多游客和攝影繪畫愛好者前往參觀采風。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曾靜妍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