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推動農業固廢“無廢”治理賦能“百千萬工程”

      原標題:

      惠州推動農業固廢“無廢”治理賦能“百千萬工程”

      “變廢為寶”串起綠色生態產業鏈

        新型高效肥料和科學施肥技術為農民省時、省工、省肥;玉米稈、稻草等粉碎處理后制成牛羊的口糧和菌菇的“營養劑”;破損農膜和廢舊塑料搭乘回收快車各歸其所;生活垃圾無害化、一體化處理讓鄉村“面子”常新,“里子”常美;“無廢鄉村”理念注入鄉村,推動農旅、生態農業起飛……惠州走出了一條農業固廢“無廢”治理的堅實路子。

        治理農業固廢,共建綠水青山。近年來,惠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拓展和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聚焦農業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治理,錨定推動現代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城鄉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為“百千萬工程”注入綠色新動能。

      惠州眾原環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打造農業固廢全鏈條“三化”,推動現代農業提檔升級

        作為廣東農業大市、糧食主產區之一,惠州始終將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全力以赴保障糧食生產。近年來,隨著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機具)配套示范區建立、各種新型高效肥料和科學施肥技術的集成示范推廣,農業綠色化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

        “以前在水稻生育期,至少要施四五次肥料,肥量大;現在采用側深施肥新技術,只需要施肥一兩次,不僅節省人工成本,每畝地還能省下不少肥料成本,省到就是賺到。”惠陽區平潭鎮種糧大戶曾叔高興地說著,他對新一年種糧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作為農業大鎮,近年來,惠陽區平潭鎮、良井鎮和永湖鎮共建設糧食作物示范40000多畝次,集成示范推廣葉面肥+無人機噴施、稻稈粉碎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和科學施肥技術,促進化肥減量3%以上,實現耕地地力和化肥減量雙提升。同時,建立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核心示范區,累計示范推廣2500多畝次,每畝節本增效150元,實現化肥用量和農業面源污染雙減少。2020年以來,共示范推廣應用糧食作物配方肥等新型肥料3000多噸,涉及項目肥料補貼約300萬元,惠及農戶約6000人次。通過發展綠色低碳農業,惠州農業農村綠色共富的圖景愈發動人。

        惠州重點打造農業固廢全鏈條“三化”(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推動現代農業提檔升級,助力縣域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收集的秸稈經粉碎用于栽培草菇,草菇收獲后,菌渣經處理制成有機肥……在博羅縣觀音閣鎮和湖鎮鎮,3家有機肥廠預計每年回收處理秸稈量達11萬噸;收集玉米、稻草、花生、甘蔗尾等秸稈,經過粉碎、裝袋等程序,制作成牛羊愛吃的青飼料進行出售,在博羅縣石壩鎮宏聯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秸稈循環利用模式有效促進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惠州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在博羅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工作,因材施策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做好秸稈“還田+離田”循環利用,促進秸稈減量化、集中資源化處理。在此過程中,通過構建“村級行政單位收集—鎮級行政單位預處理—資源化處理中心集中運輸處理”新型秸稈收儲運體系,打破了秸稈焚燒的高污染傳統做法。2023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03%。

        綠色種養推動農業“向綠而行”。在畜禽養殖方面,目前全市已建立7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處理中心和1個區域性糞污處理中心,我市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為100%。全市共備案畜禽養殖場336家,通過引導養殖場采取沼氣生產、微生物降解、有機肥生產等多種處理方式,綜合利用廢棄資源,促進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2024年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通過規模資源化處理農業廢棄物,可大量生產有機肥,推動鎮村區域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雙贏。

        聚力治理農業“白色污染”,助推鎮村污染防治攻堅

        破損殘留的農用薄膜、廢舊塑料包裝袋等,是農業農村“聞之色變”的“白色污染”,不僅會影響農作物生長,甚至會導致牲畜誤食,引發死亡,還會污染空氣、危及人體健康。

        近年來,惠州聚力治理農業“白色污染”,通過完善農膜收運處理體系、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等,促進農膜科學使用回收,消除土壤污染隱患,助力鎮村污染防治攻堅。

        目前,在惠陽區的玉米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惠東縣的馬鈴薯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博羅縣的4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龍門縣的水稻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等7個示范區域設立了廢棄農膜回收點,通過鎮街保潔工人或者委托第三方長期開展農膜回收服務。2024年上半年,全市農膜回收率88.77%,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同時,按照“誰生產、經營,誰回收”的原則履行相應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義務,在縣(區)示范區域和各農藥經營點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市縣兩級開展巡查,督促各農藥經營點做好回收工作。結合農業項目實施,檢查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情況。在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建設的農業項目示范區,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100%。2024年上半年,全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79.3%,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農業垃圾各歸其所。如今,走進惠州各鄉村,田間地頭一片生機勃勃。不僅如此,惠州通過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整治行動,讓鄉村綠美顏值不斷提升。

        走進惠城區河南岸街道馬莊村,道路干凈整潔,全新升級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點(站)有序運轉,過往的村民自覺把生活垃圾投進全新的垃圾分類投放桶。“這些年,村里的村容村貌整潔了很多,大家住得也更舒服了。現在垃圾分類設施更完善了,我們也要自覺去維護村里的環境。”村民紛紛達成共識。

        自2023年推動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以來,惠州已基本建成農村垃圾分類收運體系。2024年,選取河南岸街道湖山村、馬莊村,龍豐街道共聯村共3個城中村作為新的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升級改造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點(站)9個、更新更換垃圾分類投放桶點364個。全面推動生活垃圾收集點設施配置和提標升級,全市9981個自然村生活垃圾收集點實現全覆蓋。

        截至2024年12月24日,全市對1240個村(居)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1.14萬場,清理各類垃圾43.57萬噸。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100%無害化處理及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能力全省排名靠前。

        建立“無廢”治理生態新產業,助推城鄉高質量發展

        惠州通過開展縣鎮村“無廢”試點建設、打造農旅融合農業新業態、建立“無廢”治理生態新產業,助推城鄉高質量發展。

        位于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的幸福村,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這里不僅是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的故鄉,還是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在這里,有一條2022年惠州市“最美農村路”——“幸福路”,猶如鄉村山野間的飄帶,串聯起沿途優美的風景、豐富的農文旅項目等。

        據了解,仲愷高新區正以幸福村、玳瑁村為試點,開展“無廢鄉村”建設試點工作,積極推動“無廢城市”理念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其中,幸福村將“無廢”理念融入基礎建設中,計劃打造6公里的環幸福村水庫綠道,建設美麗休閑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無廢”示范村,全面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在距離幸福村不遠的市級農業公園奧莉農場,一個“無廢鄉村”的農旅融合新業態正加速形成。

        每到收獲的季節,奧莉農場便稻浪翻涌、蔬果飄香。在已開發的800畝生產基地內,年種植水稻、蔬果等農產品約770畝,年產值可達470萬元。奧莉農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將依托自身集現代農業、休閑觀光、農產品采摘、農業科普展示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鄉村生態旅游項目優勢,開發新的旅游經濟,計劃創新開展“無廢”親子游、研學游示范項目,促進學生、游客、居民樹立“無廢”意識,廣泛宣傳“無廢”理念。

        新業態、新產業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博羅縣承建國家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重點投資2.36億元實施糞污綜合利用和秸稈廢棄物有機肥資源化,通過與惠州眾原環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政企合作,打造生態循環農業經濟新模式。

        走進博羅縣石壩鎮的眾原公司可以看到,自動化、智能化、全封閉式的有機肥生產線正全面運轉。“通過生物技術,把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前端是環保處理,后端生產生物有機肥、飼料、生物菌劑等產品,再重新用于農業生產中,全面打造‘養殖業—畜禽糞污—生物有機肥—土壤改良—種植業’生態循環農業經濟新模式。”眾原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通過這種模式,每年可推進10萬畝農田的深度改良,實現當地農業種養內循環與生態農業產業閉環,推動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惠州農業品牌與商標,助力惠州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單翔宇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