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南方電網廣東惠州供電局
貼身貼心“母親式”服務迭代升級 助力營商環境向“新”向“優”
初冬的惠州,依舊生機勃勃。在各個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各類工種的施工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處處都是一片搶工期、抓建設的繁忙景象。
今年1~10月,惠州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工業生產增勢穩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07.61億元,同比增長9.3%。“2+1”產業中,電子行業增長11.7%;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19.7%。外貿進出口持續較快增長,同比增長16.4%。與此同時,今年1~10月,惠州用電量增速獲得全省“雙第一”,其中全社會用電量511.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61%,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市工業用電量337.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1%,增速居全省第一。
電力作為城市的“血液”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撐。近年來,惠州供電局圍繞“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秉持“為客戶創造價值”理念,持續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為全方位推動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為更好服務企業,惠州供電局在去年構建“五個主動”貼身貼心“母親式”服務的基礎上,總結梳理落地成效,進行迭代升級,制定以“五個更加主動”為關鍵舉措的“升級版”貼身貼心“母親式”服務,創新構建“一套機制、一套標準、一個流程、一個評價”的服務模式,培育全能型客戶經理團隊,為省市兩級重點項目、重大工程提供貼身、貼心服務。
創新機制,提升獲得電力水平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惠州供電局充分發揮電力先行官的作用,針對辦電服務模式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創新服務機制,建立“臨永結合”“跨市辦電”“信用+辦電”等辦電新模式,越來越多的用電客戶體驗到了新模式下辦電服務的快捷。
按照常規接電模式,企業摘地后需先申報臨時用電,自行投資建設外線工程,完成建筑主體建設后再申請永久用電,按永久用電規模和標準重新建設電力工程。“插電式”接電模式則由政府將臨時用電電源建設到園區內各企業“家門口”,縮短企業臨時接電距離。為進一步提升企業項目落地效率,今年惠州供電局在“插電式”服務基礎上,在全省首創“臨永結合”接電新模式,助力企業少投入、早開工、早投產。
“臨永結合”接電模式將項目臨時基建用電與永久用電一起規劃、設計和實施,企業從摘地到投產只經歷一次報裝、一次建設,既加快了永久用電接入工程的建設效率,也避免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今年3月,惠州供電局通過政企聯動“一網共享”平臺,獲取惠州市天博科興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拿地信息后,為該企業規劃了“臨永結合”接電方案,大大節約了建設成本,幫助企業一次性解決臨、永電供應問題。
惠州供電局聯合博羅縣龍溪街道辦走進博羅縣(國際)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連片推廣惠企“臨永結合”接電新模式。通訊員周翠霞 攝
“沒想到惠州供電局提供的接電模式,不僅讓我們用電一步到位,還為我們節省了420萬元的辦電成本,真是既省時又省錢。”天博科興項目負責人鐘蘇苗高興地說。
從“一個”到“一片”,政企聯動推廣連片式“臨永結合”。為擴大“臨永結合”服務范圍,惠州供電局與博羅縣龍溪街道辦通過“政企聯動”,共同梳理出博羅縣(國際)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15家有臨時用電和永久用電需求的企業。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惠州與周邊城市聯系日益緊密,群眾跨市工作、企業跨市經營活動日益頻繁,群眾、企業辦電“多地跑”“來回跑”問題日益凸顯。
“沒想到人在龍崗提交申請,還可以實現在惠州惠陽的小區車庫安裝充電樁電表,真的很方便!”體驗了首單跨市辦電業務的新能源汽車車主曾女士高興地對惠州惠陽供電局的工作人員說。
為解決因行政區劃及管轄不同導致電力客戶辦理電力業務需“兩地跑”的問題,今年惠州供電局聯合深圳供電局、東莞供電局建立“跨區域通辦”新機制,打破信息壁壘和地域限制,跨區域橫向聯動,用“數據跑”代替“群眾跑”,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異地辦”,提升群眾辦電便捷度。
除了解決跨區域辦電問題,今年惠州供電局還拓寬“信用+辦電”適用業務范圍,采用“信用報告+信用承諾”方式容缺辦理用電報裝,對信用良好的企業提供先送電后整改服務,實現企業高效報裝、提前投產。
重塑流程,提升客戶用能體驗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2+1”現代產業集群、“3+7”產業園區建設不斷提速,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為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優質電力服務體系,惠州供電局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推動“獲得電力”服務向前、后兩端延伸。“前端,我們完善政電聯動機制,超前規劃建設電網,實現企業‘入駐即接電’;后端,我們完善‘供電+能效’增值服務,提供設備代維、能效診斷、需求響應等個性化服務,讓企業‘用上電,用好電’。”惠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總經理張友榮介紹道。
如何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能型客戶經理團隊應運而生。
為幫助用電企業實現“一件事一次辦”,惠州供電局重塑辦電流程,提出客戶感知環節由全能型客戶經理全過程“牽頭辦”的“1111”辦電服務新模式,通過跨專業多層級高效協同運作的“1套服務機制”,重塑傳統業擴服務的“1套業務流程”,梳理12條關鍵節點業擴報裝業務的“1套到位標準”,動態跟蹤全能型客戶經理履職成效的“1套履職評價”,推動客戶需求解決,保障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產業鏈條關鍵企業“用上電,用好電”。
“全能型客戶經理橫跨‘計劃、營銷、生產、調度、基建’等多專業,將傳統客戶經理全流程跟蹤模式升級轉化為全能型客戶經理全流程牽頭辦理模式,從關切客戶角度出發,從項目拿地開始跟蹤企業用電需求,了解客戶生產特性,開展用能策劃,從電源點擬定、供電方案確定、竣工檢驗組織、接火計劃協調等影響客戶感知環節入手,派‘專人’深度介入,提供溫暖、細致、周到的服務體驗。”惠州供電局供電服務中心總經理張琴介紹,“1111”辦電服務新模式改變過去多專業多層級分別溝通的服務模式,實現“一人統籌協調跨專業跨層級事宜”的轉變,切實提升電力客戶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惠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電力保障,助力惠州“獲得電力”水平再上新臺階。
企業用上電后,最關心的是如何節省用電成本。考慮到每家企業用電用能情況不同,全能型客戶經理主動上門走訪,采用“一企兩書”模式提出針對性用能策劃和建議。今年年初,仲愷片區全能型客戶經理獲取到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新拿地信息后,在建設規劃期,對企業的用電容量、電能替代、綜合能源需求、負荷爬坡規律等開展用能規劃,編制《企業綠色用能策劃書》并主動送上門,億緯鋰能根據策劃書合理配置水蓄冷設備容量5860千瓦。
惠州供電局全能型客戶經理針對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投入水蓄冷設備的用能需求開展現場勘查。通訊員鄭瑋 攝
在此之前,億緯鋰能根據《用能建議書》,采納了夜間用電蓄冷、白天放冷的水蓄冷方案,投入的水蓄冷設備每年蓄冷電量可達530萬千瓦時,有效利用電網峰谷價差省去了一大筆運營成本。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惠州供電局不僅快速響應我們的需求,還為我們節能發展、降低用能成本出謀劃策,制定最優用能方案,服務質量真是沒話說!”說起惠州供電局的優質服務,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用電經辦人謝冬香豎起大拇指點贊。
優化營商環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接下來,惠州供電局將繼續秉承“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持續優化升級貼身貼心的“母親式”服務,用一個個硬核舉措,幫企業“克難”、為產業“賦能”、為發展“加分”,為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提供高效用電服務和可靠用電支持。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黎凱燕 陳佳歡 李燕輝 葉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