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灣區首個超大規模智算中心在惠動工
將于2026年投運,助力惠州發展成大灣區算力供給高地
12月12日上午,在位于惠東的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規劃于2026年建成投運,屆時將成為全國領先、超大規模的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單體項目。這也是大灣區首個超大規模智算中心。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這意味著惠州正主動積極擔當大灣區數字經濟策源地,助力大灣區搶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制高點,在賦能灣區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推動惠州從制造業中心轉變為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城市,實現城市能級的華麗轉身。
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項目開工儀式現場。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黃鑫威 哈鵬 攝
將建成超大規模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單體
數字經濟時代呼嘯而至,人工智能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也因此,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底座”,智能算力的能力成為各區域鍛造競爭新優勢的核心抓手之一。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潤澤智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澤科技”)是全國智能算力領域行業領軍者。該項目由潤澤科技自主設計,采用新一代融合架構的智能算力基礎設施,主要為人工智能應用的訓練和推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與技術保障。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規劃2026年投運,屆時將成為全國領先、超大規模的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單體項目。
“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是潤澤科技在大灣區智能算力產業布局中的關鍵一環,可通過規模化算力賦能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加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落地,為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打造強勁的AI引擎。”動工儀式上,潤澤科技董事長周超男表示,該公司將搶抓機遇,快速布局,持續投入,推動項目加速建設,助力惠州發展成大灣區算力供給高地。
有力提升大灣區新型基礎設施水平
智算中心是新型算力公共基礎設施。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發布《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算力規模超過30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東西部算力平衡協調發展。
這意味著,到2025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要達到105EFLOPS。國家的布局得到了多個省市積極響應,啟動智能算力中心謀劃或建設。智算需求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數字產業化,二是產業數字化。在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投運的算力基建中,通用算力占大比例,智能算力規模小且散,供給遠不能匹配需求。
今年5月,《廣東省關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干措施》發布,提出要加快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7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賦予惠州四大戰略定位中,就有“打造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目前,惠州已入選全國“千兆城市”和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第一檔)。
“惠州正迎來發展數字經濟的最佳時機。”采訪中,業內人士和政經觀察者們不約而同地得出這一結論。惠州市首席信息官與數據官協會會長易軍表示,當前,惠州數字經濟領域的發展呈現出政策支持有力、產業轉型積極、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等特點,正逐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體系。
該項目建成投運后,將為惠州乃至大灣區構建具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的算力基礎設施,有力促進大灣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支撐惠州乃至廣東加快數字化轉型。
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已入駐4宗數據項目
“這個項目落地動工顯示出惠州對與人工智能有關的產業具有較強吸引力。”林江表示,該項目能落戶惠州,固然與惠州市政府具有前瞻性的視野、積極主動布局數據產業有關,也與惠州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相對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具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密切相關。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落地的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是《廣東省5G基站和數據中心總體布局規劃(2021-2025年)》提出“雙核九中心”的其中一個中心,目前正以“全省重要的云計算產業聚集區,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算力底座”為目標進行打造。
產業園首期規劃面積約2000畝,其中1000畝為數據中心建設區,重點引進規模3萬機架以上的龍頭數據中心項目。另外1000畝為關聯產業配套區,重點引進大數據技術服務、互聯網平臺服務和智能消費設備制造等產業項目。
目前,園區已入駐5宗項目,其中包括潤澤項目在內的4宗為數據中心項目,規劃建設約27萬機架;另外1宗為中廣核惠州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目前,各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記者了解到,為引來“金鳳凰”,厚植企業發展的沃土,近年來,惠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每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每年推出工業用地1萬畝以上,確保項目能夠快速落地;建立“1+6+1”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體系,定期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用地、用海、用工、用能等難點、堵點問題;堅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通過企業訴求快速響應機制、周六延時服務、簡化審批流程等措施,用心用情當好企業“服務員”“店小二”。
惠東縣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項目開工建設,惠東將對項目實行“全過程跟蹤式”服務,助力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屬地政府也將通過入企走訪、現場調度等方式,在服務咨詢、手續辦理、項目建設等方面助企發展。
一場必將載入史冊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正在縱深演進。惠州身處其間,正奮勇拼搏,逐夢前行,加速打造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
◎對話專家
智能算力規模壯大推動更多AI應用場景落地
從智能手機大模型訓練到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的發展,人工智能帶來了產業新機遇,并釋放消費潛力,影響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
據工信部9月發布的數據,我國工業、教育、醫療、能源等多個領域算力應用超過1.3萬個,各行業數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更加迫切地需要以算力設施為代表的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來暢通要素流動、經濟循環的“大動脈”。
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項目對大灣區的發展將產生什么影響?我省智能算力規模的壯大將釋放哪些行業的發展潛力?惠州要如何抓住機遇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和惠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陳澄。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惠州將對相關智能產業產生強大吸引力
《惠州日報》:從區域發展角度分析,惠州推動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項目落地,給大灣區發展帶來什么影響?
林江:智能算力對于惠州乃至大灣區而言,是一個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持,目前數字技術正發展到數字經濟的階段,建設智能算力中心就是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要的技術平臺,無論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的發展,還是智慧城市建設,都離不開數字技術平臺的支持;二是數字經濟是一個高附加值、產業鏈條很長的產業,大灣區城市群具有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的產業基礎和市場優勢,有了技術支持就能更好地支撐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發展數字產業;三是惠州推動潤澤項目落地,意味著惠州正積極努力扮演大灣區數字經濟的策源地的角色,惠州的區位優勢讓智算中心的低時延優勢更加突出,這也能讓惠州有機會實現華麗轉身,打造為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城市。
《惠州日報》:智能算力規模的壯大,有望釋放哪些行業對智能算力應用的需求潛力,推動其向惠州落地形成集群?
林江:隨著智能算力規模的壯大,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行業都有機會被挖掘出對智能算力的需求潛力。例如,低空經濟、智能手機、無人駕駛、智能機器人、先進物流等行業將是可能釋放出巨大潛力的行業。
相應地,惠州作為匯聚智能算力的供給基地,將會對相關智能產業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推動相關產業向惠州落地形成集群。
《惠州日報》:重大項目落地固然帶來利好,如何鞏固和發揮項目優勢,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才是接下來的挑戰,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林江:地方政府要滿足地方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要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惠州電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支柱產業匯聚了大量民營企業,他們是創新的主體,也是助力惠州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的生力軍,惠州要持續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優化,統籌新型基建、科技、金融、產業鏈等多方資源,鼓勵和支持他們結合實際開拓新領域,構筑新優勢,讓包括大規模智能算力在內的基建資源傳遞到從事與人工智能或數字經濟相關的企業和產業,加快惠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步伐。
■惠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陳澄
增強惠州基礎網絡和算力設施體系支撐
《惠州日報》: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項目將給惠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利好?
陳澄: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大灣區首個超大規模智能算力中心,構建具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的算力基礎設施,推動數據資源、運算能力、核心算法共同發展,填補惠州人工智能產業算力中心空白,有助于推動惠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產業加快發展。
同時,依托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項目,有利于引進數據中心上下游企業和項目,完善惠州人工智能產業鏈。此外,項目還將助力惠州及周邊地區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產業,全面支持超級計算、人工智能、數字政務、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高端信息產業應用,為各行各業的數據業務和產品提供服務,助力惠州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
目前,惠州軟件信息服務業、數字經濟發展面臨重要機遇“窗口”。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增強惠州基礎網絡和算力設施體系支撐,有利于引進芯片、智能傳感器等硬件企業,以及工業軟件、基礎軟件、機器視覺、大數據等軟件企業,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鏈,壯大惠州軟件信息服務業。
《惠州日報》:惠州發展算力、大數據等數字經濟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陳澄:以算力、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已經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產業機會之一。
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由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54萬億元,11年間規模擴張了3.8倍,預計2030年有望突破百萬億元。國家和廣東省都在大力支持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我省發布的《關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440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業營收達3800億元、人工智能手機產量達1億臺以上。惠州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產業規模穩居全省第三,手機產量約占全省的10%,加快建設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產業未來高速增長和國家、廣東省層面的政策扶持將為惠州發展數字經濟產業提供良好機遇。
然而,同不少城市一樣,惠州也面臨數字經濟產業人才不足、數字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有待明確等多重挑戰。
今年,惠州出臺《惠州市打造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實施方案》,將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數據產業、人工智能等產業列為9個重點發展方向,提出到2027年,數字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成為國內重要的數字產業基地。數字化轉型實現新突破。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數據要素潛能進一步激活。
可以看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將進一步推動惠州市數字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惠州日報》:項目投運后,將會有哪些具體的應用場景可以拓展?
陳澄:在應用場景方面,依托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項目等重點智算項目,惠州可以圍繞“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模式,帶動重點行業、企業的智算覆蓋能力和應用能力顯著提升,如與智能網聯汽車企業開展定向合作,共同研發落地行業級智能駕駛智算數據平臺。
同時,還可利用算力實現“人工智能+業務場景”等解決生產管理業務痛點的解決方案,如“AI+智能倉儲、AI+合規檢測、AI+質檢”等,有助于中小企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此外,算力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也有較多應用場景。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蔡偉健 邱若蓉 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