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不少老年人開始感到腿部疼痛。這是怎么回事?其實,這可能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有關。一起聽聽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專家的講解。
什么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一種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狹窄甚至閉塞,進而引起下肢缺血的疾病。它是全身動脈硬化在肢體的局部表現,常見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病癥表現方面,早期可能表現為下肢發涼、麻木、疼痛,有時運動后還會出現腿部肌肉痙攣,即“抽筋”;在天氣轉涼的季節,這些癥狀尤為明顯,因為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
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離后因疼痛而被迫停止,休息片刻后才能繼續行走。
若病情繼續惡化,則可能出現靜息痛,即在休息時也存在肢端疼痛,尤其在夜間更為嚴重。
最終,可能出現下肢潰瘍、壞疽等嚴重后果。
據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生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如吸煙、飲食結構不健康、過多攝入食鹽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風險。此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基礎疾病也是導致下肢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專家建議,對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治療,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一般治療包括戒煙、控制基礎疾病、健康飲食、適量運動等。對于癥狀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藥物治療、腔內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老年人在天氣轉涼時,應特別注意腿部的保暖和觀察,如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通過科學的檢查手段,如彩色多普勒超聲、CT血管造影等,可以明確診斷并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惠州日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王運廣 游佩怡